秦人对秦腔为什么有痴迷的情(了解秦地历史感悟秦人精神)
秦腔是一种古老的戏曲,诞生于三秦大地,广泛流传于西北五省。其刚健爽朗、激越豪迈的风格,与其它戏曲有明显的不同。秦腔的诞生,与秦地的历史,秦人的精神密不可分。就让我们在回顾秦地辉煌历史中,感悟秦人精神,品味秦腔的艺术魅力。
一、秦地的历史发展和秦人精神对秦腔风格的影响
陕甘大地,华夏文明之源也!陕西蓝田、秦安大地湾等古人类生活遗迹,皆可作证。华夏文明最初的火种,给这片蛮荒大地点燃文明之灯。中华文明五千年以上,三皇五帝之时,陕甘已是先祖文明沐浴之地,渔猎和农耕文明的发展,让三秦及陇上呈现勃勃生机。
西周建都于镐京,秦地再成天下中心,周祖制礼作乐,教化万民;划拨井田,以安天下;分封诸侯,稳固社稷。王道熏陶之下,秦川大地文明昌盛,经济发展。三秦之民,承先祖智慧,养浩然之气。
平王避戎狄侵扰及国内纷争,迁都洛邑,始为东周。镐京于是遭戎狄蹂躏,民生凋敝,渐趋衰落。春秋末期,天下已显大争之像,礼崩乐坏,人心失统。天子没落而诸侯兴起,主干衰败则旁枝壮大。东方诸侯,齐鲁文风昌盛,尤其是齐国,千里沃野之地,海盐取之不尽。商旅兴盛,人丁兴旺,故国富兵强。晋乃周天子宗室诸侯国,本来根基雄厚,又占黄河流域华北平原腹地,山川形胜,环境优越。且有天子护佑,征召讨伐,名正言顺。后晋分成韩、赵、魏,都能自立称雄。天下强弓硬弩皆出于韩,魏国曾称霸中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都可证明三晋的实力。南方楚国,地方两千里有余,国土广袤,人口众多,财大气粗,蛮霸南方,所以能问鼎与中原,敢于齐晋等强国交兵与中土。鲁、陈、郑、卫、中山、陈、宋、蔡等,虽为小国,但各占天时地利人和,自有发展,不必细说。
唯秦虽锁崤函之固,据黄河之险,但处于犬戎杂居之地,故虽民风剽悍,无惧艰苦,但发展远不及东方诸国。诸侯提及秦,则嗤之以鼻,甚至各国蹂躏,亦是家常便饭。至战国时,七雄并出,周天子名存实亡,天下纷争日趋白热,不图强则衰亡!各国纷纷变法,然真正有实效的,却是处于戎狄之地,被东方国家不齿的秦国。
秦地本来贫苦,再加上秦国遭各国及戎狄侵扰,故秦人多磨难,然多磨难却志越坚!秦国多战事,但秦人无惧战。《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欲兴师,修我长矛。”可以为证。秦虽贫弱,但秦人变法图强的决心和执著,却远非东方诸国所比。最终,在魏不得志的卫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壮志得展,秦国变法得成。从此,一个赏罚分明,军力强大,农业发展,商旅兴盛的秦国,渐渐崛起于中国西部。
秦国后来君主,继承先祖遗愿,励精图治,以更加开阔的胸襟和发奋图强的精神,治秦川,灭蜀国,修都江堰;广纳天下英才,招揽四方豪杰;外交争锋,武力征伐,遂于公元前221年平定六国。天下一统后,始皇帝统文字、等度量;修赤道、兴水利;平百越、逐匈奴……一个曾今为诸侯不齿的西陲小国,最终却一统天下,为中华文明的发展留下一个意义非凡的大手笔。
秦国发奋图强的经历,就是秦人吃苦耐劳、顽强不屈、精诚团结、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写照。
汉朝建都长安,或许是因为关中有崤函之固,黄河天险,可攻可守,进退自如,但也因为关中经过几百年经营,早已是沃野千里,民勤物丰,具备建都的条件。文景两帝以黄老之道治国,对天下修养生息,使国力渐增,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武帝雄才大略,驱匈奴与大漠之北,平南越求边陲安定,开丝路通商贸物流……秦人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再次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秦人原有的精神品质,再加上历史赋予的机遇,终于使秦地物丰民富,光耀中华。
跳过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纷争,昙花一现的隋朝,我们来到大唐,走进一个真正的盛世,去看这场空前的辉煌。
唐的富足,唐的版图,唐的影响,唐人无比开阔的胸襟和面向世界的胸襟,都让后世许多封建王朝难望其项背。“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是唐的气度;“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唐的血性;“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唐的繁荣。唐时的秦地是天下中心,无论秦川还是陇上,到处呈现富足景象。秦人把中国历史的发展,再次推向一个高峰。
秦地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证明了秦地的价值,更见证了秦人精神之强大。
自宋以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重心开始渐渐东移,秦地渐趋萧条,似乎荣耀不再。但秦人的精神,却并没有因为这一切改变而离去,反而与往昔的辉煌、历经的磨难,山川的雄壮和粗犷一起,经过时间的酝酿,成为一种压抑中求突破,苦难中求幸福的不屈精神。而承载着一切的,就是秦腔。所以,秦腔有一种霸气,有一种豪迈,有一种洒脱,有一种大苦中追求大乐的执著。
所以,但秦腔的历史,几乎和秦地的历史发展一样久远,它在秦朝时起源,汉朝是精进,唐朝时定性,再经过宋元的发展,至戏曲大发展的明清成熟和繁荣。这种古老的艺术,不仅见证了秦地的苦难和辉煌,秦人精神的不朽,也对京剧等戏曲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堪称戏曲鼻祖。
二、秦腔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魅力
(一)秦腔的主题思想
1、报国安民,重情重义主题
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文学与历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秦腔是艺术,也是文学,它用老百姓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展现历史,表达作者的思想诉求,让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很好地传承。如《下河东》、《金沙滩》、《赵氏孤儿》、《二进宫》、《苏武牧羊》、《周仁回府》等剧目,对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
《金沙滩》中杨家一门忠烈,生为宋朝人,死为宋朝“魂”。杨家将把个人的安危荣辱置之度外,把对国家和君王安危守护作为人生信仰,现在看起来是觉得不近人情,但我们不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苛求古人,用“愚忠”来简单评判杨家一门忠烈。其实,这种家国情怀、为了理想而不计个人安危的执著,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秦腔中关于宋代历史的戏曲非常多,或许因为宋代是民族矛盾非常突出的一个朝代,后人读其史,怜其悲,所以更加歌颂忠君报国思想。
《周仁回府》中周仁为了打倒严党,不得已让一家人遭受灾祸,在强忍悲痛的同时,还背负买“亲”求荣的骂名,其心中的委屈和煎熬,是没有崇高理想的人难以真正理解的。而中华五千年,正是有像周仁这样忍辱负重,忠心为国、重情重义的人,才使历史的发展,没有钻入利己主义的死胡同,总让人民在最黑暗的时候,看到光明的召唤,让“舍身取义”不再仅仅是一种理想,而是一种精神感召。比起周仁之辈,那些蝇营狗苟,贪图私利,忘恩负义之徒,遮面行走于朝堂,违心混迹于天下,何其卑微与丑陋。这类戏曲,教育人们积极进取,把报效国家和重情重义作为人格追求,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是有很大贡献的。
2、惩恶扬善,为民伸冤主题
“尚善”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对“善”的推崇和传扬,是秦腔的一个主流。同时,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一部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历史。面对剥削和压迫,下层弱势的劳动人民,非常希望有人为他们做主,帮他们脱离苦海,纵然在现实中不能实现,如果能有一种声音传递他们的诉求,也会让受苦百姓获得精神上的解脱。所以《铡美案》、《窦娥冤》、《打镇台》等戏曲非常受大众欢迎。而对善良和正义的高度颂扬,也是戏曲面向大众,走进百姓的一个很好表现。正所谓真正的艺术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这样艺术才有绵长的生命力。
《铡美案》中陈世美并非对妻子儿女没有一丝怜悯,但想到荣华富贵、国法森严,威逼利诱之下,还是选择了对亲人痛杀手。陈世美并非良心泯灭,但既然做错,却不愿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则是懦夫表现。后包拯劝说其认错,并保证从轻发落,陈世美不但不抓住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反向包拯泼脏水,终于由可怜可悲,转变为可憎可恨,令人愤慨。
《铡美案》歌颂了包拯,也歌颂了像包拯一样敢于为民做主,不计个人荣辱的清官廉吏。又通过批判陈世美的不善,启发人们做一个善良重情,不被荣华富贵收买灵魂的人。同时也歌颂了秦香莲的勇敢和坚韧。宋代并非真有陈世美其人,或者真实的陈世美本人并非如此,但现实生活中的陈世美,却不计其数。许多患难时的恩爱夫妻,在权利、金钱等诱惑下最终分道扬镳,形同陌路的比比皆是,这也是陈世美这个形象能越唱越“红”的缘由。
《窦娥冤》中的窦娥贤惠孝顺,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劣迹,又安分守己的妇女,却在张驴儿和当时贪官污吏的欺压下含冤而死。其根源,主要是社会的黑暗,还是人心的丑恶?我想都有吧。窦娥临终的三桩夙愿,最终都化为现实,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为下层百姓出了一口气,让正义得到伸张,善良得到回报。
3、勤俭持家,爱情婚姻主题
由秦腔衍生的眉户戏《张连卖布》,是表现勤俭持家主题的一个很好例子。《张连卖布》中的张连赌博成瘾,难以收手,而妻子整日辛苦地纺线织布,原想张连能浪子回头,不再赌钱,可张连却毫不领会妻子的良苦用心,反倒编造出一大堆理由来狡辩。妻子终于忍无可忍,要离他而去,幸好邻居苦苦相劝,才使夫妻重新和好,张连也从此不再赌钱,夫妻一心过日子。用历经曲折后结局的美好来启发人心,让人们知荣辱、明对错,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是秦腔,也是中国戏曲一贯的传统。
《拾黄金》中的懒汉也因赌博成瘾,导致妻子出走,家产输净,反而不思悔改,梦想着天上掉馅饼。他在捡到一块用红纸包着的石头后,以为是老天可怜他,结果满心欢喜地拆开后,却发现是一块没用的石头。这是对不劳而获,梦想发横财的懒惰投机者最大的嘲讽,让我们在畅笑之余,更加明白勤俭致富的道理。
《大登殿》里的薛平贵和王宝钏,用他们的执着和坚守,打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第婚姻、政治婚姻的束缚,历经坎坷和磨难,最终夫妻团圆,开始了富贵平安,幸福美满的婚姻。
《华庭相会》里张梅英为了高文举始终不向恶势力低头,高文举为了张梅英,放弃相爷抛来的招赘为婿的橄榄枝,依然坚守对表姐的恩爱。姐弟夫妻华庭相会,故事同样以大团圆收场。高文举的形象,与陈世美忘恩负义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究竟是艺术的巧合,还是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4、主题多样,耐人寻味
秦腔是艺术,也是文学,更是文化。所以,秦腔中许多作品的主题,其实不止一种。读者不同,观众层次不同,见解也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像《斩单童》,既可以看成对为了前途利益,不念兄弟之情的负义之人的控诉,又可以看成对满口仁义道德,实则欺骗百姓的帝王卑劣的揭露,还可以看成对英雄舍生取义气概的赞美。
《苟家滩》里的王彦章,为后梁江山南征北战,落得个四处为敌,难有归宿的下场,他自思自想,的确感概万千。作为武将,戎马一生,最后马革裹尸,是古代英雄的追求,照此说来,王彦章也算死得其所。但他心中的悲愤,却不会随他征战生涯的终结而消散,成王败寇的历史宿命论,给太多本应传奇的人生画上了简单的句号。所以我们听其言,观其行,更觉历史和人生之有味。
(二)秦腔的艺术魅力
1、高雅和通俗相结合
本来,戏曲等通俗文学的发展,得益于民间百姓的口耳相传,最终又为下层文化水平不高的民众服务。但在剧本编写和表现形式上,有了文人的参与后,就变得俗中有雅,雅中有俗了。这样一来,倒满足了观众的不同口味,使会看的看戏,会听的听戏。例如,《二进宫》相对来说,在内容思想和唱词、表现手法上,都比较高雅;《大登殿》的有些情节,为了吸引观众,将之与生活联系起来,在语言和动作上,就比较通俗,甚至滑稽幽默。但总体来说,高雅而不流于晦涩难懂,通俗但不流于粗俗下流,是秦腔的一个鲜明特点。
2、悲苦和欢快相结合
秦腔主要由由“苦音”和“欢音”两种声腔体系组成。苦音腔是秦腔最鲜明的一种唱腔。激越、悲壮、深沉、高亢的唱腔,传递出悲愤、痛恨、怀念、凄凉的感情,是秦人直面人生,在释放大苦中寻求大乐豪爽精神的真实写照。但秦人并不是粗鲁,悲观的代表,所以秦腔又有欢音腔。这种欢快、明朗、刚健的唱腔,是秦人对美好生活和人间真情的讴歌,更见秦人的洒脱和直爽。在同一部戏曲中,往往交替使用苦音腔和欢音腔,以此表现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心情的变化。例如《双官诰》中《三娘教子》一段,苦音腔使用较多,而到了夫妻、母子团圆后,一切又是新的开始,明快、热烈的欢音腔又让我们感觉到苦尽甘来,幸福开始。
3、粗狂和婉丽相结合
秦腔中粗狂豪迈,刚劲有力的唱腔,是秦人敢作敢为,直率爽朗性格的一面,但秦腔也不乏柔美婉丽的唱腔。所以既能让我们心中的悲苦和郁闷得到尽情释放,又能在细腻、绵柔的抒情中慢慢揣摩人性的美好,体味生活的多姿多彩。如《火焰驹》中,李彦贵《花园买水》时的唱法和黄桂英与丫环游园时的唱法,就可以看到这一点。正是这种结合,让秦腔真正唱出了人世百态,岁月沧桑。
4、夸张与现实相结合
首先,秦腔脸谱化的表现手法,对表现人物形象就有一定的夸张作用。如红色代表赤胆忠心,故忠臣脸谱为红色。其次,用特定的动作,表现特定的思想感情。如秦腔表现中故意绷脸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坚定或愤怒,搓手的动作,表现人物当时的反复思量。再次,唱腔上,故意延长或重复,也是为了表现人物情感的真挚和复杂。但无论如何夸张,都以现实为基础,是为了更好,更有力地表现现实。
5、传统和个性相结合
秦腔在遵循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和其他戏曲一样,可以根据演员个性和地域的不同,展现出不同的演唱效果,正所谓“十戏九不同”。从流派演变来说,就有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西路秦腔,流行于乾县、礼泉、富平、泾阳、三原、临潼一带的北路秦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中路秦腔。从演员唱法来说,同一部戏,不同的演员能表演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也是秦腔在西北地区有很广的生存空间,让人百听不厌的原因。
秦腔不仅在陕甘地区广为流传,而且在整个西北五省,乃至全中国都有一定影响力。虽然一段时间,在市场经济和人们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的大环境下,人们对品味秦腔的兴趣有所降低,但秦腔绝不会消亡,因为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秦人,乃至中国人精神的代表。
秦腔记载了秦人的奋斗历史和苦难辉煌,承载着秦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它和京剧,其它戏曲一样,都是真正的传统文化,代表中国人的气质和追求。传统文化不会消亡,中华民族的精神更不会消亡。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秦腔和其它戏曲一样,在困境中迎来新生。
走进秦腔,品味世间百态,感悟秦人精神,欣赏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