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村坝之战详细经历:内乡王别廷芳统治宛西二十多年

众所周知,数千年来,中国的封建王朝一直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因为管理成本、地方势力平衡等诸多原因,通常,县以下的区域都是由地主士绅阶层统治的。

郑村坝之战详细经历:内乡王别廷芳统治宛西二十多年(1)

古代皇帝

而这些掌握了农村几乎所有大权的士绅阶层们,也因此成为地方的土皇帝。不过,虽然在家乡一言九鼎,但是,作为农村垄断土地和知识的阶层,高不成低不就的他们也是有自己的理想的。

这些士绅阶层的终极理想,莫过于地方自治:没有上级政府的权力干涉,同时又能将当地建设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村村无讼,家家有余”的大同世界。

然而,这样的目标即便看看也知道十分艰难,且不说人心难测,想要达到如此阶段,必然意味着对于地方有极其强大的掌控力。所以,为此目标努力的乡绅数不胜数,但是,真正能实现的却寥寥无几。

而这样的目标,在民国时期却有一个人真的将它实现了,这个人就是占据宛西13县的“内乡王”别廷芳。

郑村坝之战详细经历:内乡王别廷芳统治宛西二十多年(2)

民国时期,中华大地出现了军阀割据、土匪横行的局面,当时,全国各个省几乎都出现了统治一省之地的诸侯。

比如陕西有杨虎城,山西有阎锡山,广西有李宗仁,云南有龙云,青海有马步芳,山东有韩复榘。然而,看过民国地图的人都会发现,位于中原复兴之地的河南,却很少出现能够占据一省的大军阀。

河南地处战略要地,又控制着京汉、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河南反而没有统治一省的大军阀出现呢?

原因恰恰与河南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有关。河南的地位太过重要,反而成为各大军阀力量纷争的焦点,也因此,四战之地的河南始终难以形成大的军阀力量。

河南成为军阀混战的必争之地,而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区的宛西,情况更为复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宛西地区,坐落于伏牛山南麓,是河南连接陕西、湖北乃至于四川的交通枢纽。

与此同时,由于宛西地区地处山区,形势险要,交通不便,所以,它又成为典型的三不管地带。再加上当地山多地少,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人们生活普遍困难,民风彪悍。所以,在混乱的民国时期,宛西毫不意外地成为土匪横行、军阀割据之地。

郑村坝之战详细经历:内乡王别廷芳统治宛西二十多年(3)

河南

当时,宛西地区的土匪有多猖獗?以镇平县为例,1929年9月28日,镇平的大股土匪甚至攻破了县城,焚毁房屋9000多间,期间被拉为肉票、勒索资金的人高达1万余人。这其中,甚至包括当时的镇平县县长。

仅这一次土匪攻城,镇平县财产损失就超过300万元。所以,遍布全境且十分猖獗的土匪,对于宛西的经济乃至于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也正是因此,为了维持最起码的生存,当地人开始结寨自保,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而率领这些保卫家乡的民团的人,往往是当地颇有名望的乡绅或者强人,别廷芳正是这样一个人。

别廷芳也是当地人,清朝光绪九年、也就是公元1883年出生于河南南阳内乡县阳城乡张家塘村(现在隶属西峡县)。

而且,别廷芳的家境颇为不错,他的家庭拥有60多亩土地,所以,虽然算不上大地主,但家境小康,吃喝不愁。也因此,年幼的别廷芳有机会在私塾读书,并接受了颇为完善的旧式教育。

郑村坝之战详细经历:内乡王别廷芳统治宛西二十多年(4)

南阳宛西

然而,就当别廷芳安稳在学校读到19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家里顶梁柱的去世让别廷芳不得不辍学回家。

不过,同样得益于小康的家境,回家后的别廷芳并没有成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在经营自己家的土地的同时,还有机会狩猎,甚至因此练出一身好枪法。

当时内乡武风昌盛,自幼好动的别廷芳还练出一身好身手。再加上别廷芳读过书,算是读书人,又拥有极强的组织能力,所以,年轻时的别廷芳在当地就已经颇有名气。

别廷芳辍学之时,正值清末民初,当时,全国都陷入一片混乱之际,土匪更是四处打家劫舍。内乡县也不例外,当时,就有一股土匪在别廷芳家乡一带四处劫掠。

为了最起码的生存,当地人不得不建立保护自己的武装力量。然而,当时的农村人普遍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大家请能言善辩、识文断字又有一身好武艺的别廷芳出面保护。

郑村坝之战详细经历:内乡王别廷芳统治宛西二十多年(5)

内乡县衙

本就不甘人后的别廷芳正中下怀,一口答应。就这样,别廷芳利用家乡人的土枪、长矛等武器,来到村北的老虎寨建立了第1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不得不说,别廷芳的老乡们确实没选错人,出任民团团长的别廷芳,很快就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他在村里修筑了完善的工事,并将村中壮年编列为寨勇,每日练兵。

与此同时,别廷芳还要求每家每户都养狗,而且每到傍晚让狗卧在墙根,这样一来,一旦土匪趁黑攻寨,狗便会群起而吠,从而唤醒大家从容应战。

因此,在别廷芳的经营之下,老虎寨虽然多次被土匪进攻,却从来没有被攻破过。正是因为老虎寨的赫赫战绩,使得别廷芳在当地名声大振。

也因此,老虎寨周边的村寨为了免受土匪骚扰之苦,纷纷选择投靠别廷芳。与此同时,别廷芳也开始主动出击,他先后吃掉多支土匪和当地的村寨,从而将势力迅速扩大。

而在吞并过程中,别廷芳也开始展现出他的另外一面:扩大势力过程中,别廷芳几乎无所不用其极,有时他采用武力吞并的方式,有时则采用阴谋诡计。

郑村坝之战详细经历:内乡王别廷芳统治宛西二十多年(6)

内乡县衙

例如1918年时,为了吞并他亲家掌握的石创寨,别廷芳甚至派人深夜将其打死,丝毫不顾亲戚之谊。就这样,靠着武力和高超手腕,别廷芳的势力很快走出家乡。

到1925年时,别廷芳已经拥有2000多人枪,并获得了民团团总的名号,成为内乡县最强的两支力量之一。当时,能够与别廷芳一较高下的,只有内乡县团总张和宣。

而对于这个对手,别廷芳自然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26年,别廷芳终于找到机会,当时,趁张和宣率部到南阳换防之际,在其必经之路上伏击,将张和宣部击溃,张和宣只身逃往洛阳。

自此之后,再没有阻力的别廷芳逐步吞并了内乡全境的所有武装力量,成为说一不二的内乡霸主。然而,别廷芳依然不满足,1928年,别廷芳更是公然暗杀掉内乡县县长袁旭,从而入主内乡县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内乡王。

掌握内乡之后,别廷芳并没有像许多土皇帝一样志得意满、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相反,他对于麾下的那支武装力量十分重视,不但开办军校,更是以自己的军官学校为骨干,将全县青少年编列入民团之中。

郑村坝之战详细经历:内乡王别廷芳统治宛西二十多年(7)

当时,别廷芳在内乡建立了9个团、拥有高达2万余团丁。而且,这2万余人还几乎人人持枪。除此之外,对于内乡县所有的青壮年别廷芳也没有放过。他将全县所有人编入保甲,所有男壮丁定时训练。

而这依然不算完。1930年9月,别廷芳又邀请淅川县、邓县和镇平县三县的民团首领开会,成立了宛西地方自治团。由于别廷芳枪最多,势力最强,所以,他被推为宛西地方自治地方自卫团总司令兼第一支队长。

也正是靠着这个名义,别廷芳走出内乡,通过率部帮助这三个县剿匪,逐步击败对手,到1934年时,别廷芳已经基本控制了宛西四县。

而到了抗战时期,通过勾结当时国民党南阳专员,别廷芳更是被国民党任命为宛属13县联防主任,势力达到巅峰。

当然,如别廷芳这样倚仗武力疯狂扩张,统治一县、一市甚至一省之地的军阀比比皆是,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而且,由于军阀倚仗武力肆意横行,往往也存在“其兴也乎焉,其亡也勃焉”的现象。

然而,别廷芳却并非只知军事力量的大老粗。事实上,在疯狂扩张的同时,别廷芳一直十分注重对于统治区域的建设。

郑村坝之战详细经历:内乡王别廷芳统治宛西二十多年(8)

内乡县地图

例如,1928年,别廷芳开办了军官学校,培养属于自己的军官,从而能够更牢固地掌握部队,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与此同时,他还在自己起家的根本之地——老虎寨建立了军械厂。也正是靠着自己创办的兵工厂,别廷芳才能够避免受制于人,实现枪炮自足。

当然,别廷芳最著名的并不是对于军队的建设,而是对于地方的经营。事实上,早在成为老虎寨寨主之时,别廷芳就十分重视对于麾下百姓的治理。

为了真正地控制百姓,了解当地情况的别廷芳学习了蒋介石的保甲制,并更进一步,在统治区域内进行最为彻底的查户口。

当时,别廷芳的登记有多详细?登记表不但要有户主姓名、亲属姓名,甚至还有雇工姓名、是否识字、残废情况等信息,可谓十分详尽。

完成户口登记之后则进行编制保甲,当时,别廷芳以十户编为一甲,十甲编为一保,十保编为一联保,从而将所有人控制在保甲制度之内。

建立保甲,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清查户口,最为关键的在于控制。所以,建立保甲制度之后,别廷芳又实施了极为严酷的连坐制度:一家犯罪,10家连坐。

正是因为这种连坐制度,使得内乡任何一户,下至普通村民上至保长、甲长,都不敢有丝毫包庇行为。因为,根据别廷芳的规定,一旦发现有土匪踪迹,不但土匪要被处死,窝藏包庇的人也难以幸免。

郑村坝之战详细经历:内乡王别廷芳统治宛西二十多年(9)

民国土匪

这样一来,横行宛西的土匪迅速绝迹,他们不是逃走就是被别廷芳发现后消灭。所以,曾经土匪遍地的宛西在别廷芳的治理下,一时间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

据说,当时一辆汽车经过内乡县时掉下来一件重要物品,走了上百里才发现,反过头来寻找时,见到一位老农正抱着掉落的货物坐在路边。

汽车上的人问他:为什么不拿走啊?他回答,拿走如果不告诉保甲长,让保长查出了必受重罚,如果告诉保甲长,就必须去司令部出示招领,此处离别司令处甚远,与其远道送去,不如自己倒霉,坐等失主来取。

也正是这种严酷的制度,使得当时土匪横行的宛西地区迅速平静下来。

除了剿灭土匪,编练保甲之外,别廷芳还在统治区域内进行扫盲行动。例如,1930年,仅在内乡,别廷芳就办起了92个国民小学和多个针对成人的扫盲民校。从而使得一贯贫困、文教不兴的宛西,识字率反而在河南各地区名列前茅。

然而,宛西地区地处山区,土地贫瘠,历来是贫困地区,想要供养数以万计的民团,没有足够的钱是不可能的。

郑村坝之战详细经历:内乡王别廷芳统治宛西二十多年(10)

民国时期的保甲制

所以,别廷芳又开始进行了大力建设,一方面,他开始大规模治河改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善当地的自然生产条件。

例如,1934年,别廷芳就修成了能浇地近万亩的石龙堰,极大地增加了当地的产量。与此同时,每年在农闲之际,他还集全县之力植树造林。从而起到了防洪固堤、增加产量的作用。除此之外,别廷芳还引进了产量更高的两种稻谷——九月寒。

另一方面,别廷芳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田赋和契税的整理。当时,他在全县范围内找了200多个能写会算的人,进行集训之后分到各乡各区,对全县的土地进行丈量,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从而彻底理清了全县的土地和等级。

别廷芳的田赋和契税整理,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内乡县田赋混乱、负担不均的现象,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最贫苦农民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而对于县内种种恶习,别廷芳也进行了大力根治,当时,他在统治区内实行了五大禁——禁止吸大烟、禁止吸纸烟、禁止用洋电、禁止用洋货、禁止赌博。

这些禁止有的十分合理,例如禁大烟禁赌博,有的则属于地方保护主义,不过,种种措施之下,还是大大促进了本地工商业发展,防止了资金的外流,同时净化了当地的风气。

郑村坝之战详细经历:内乡王别廷芳统治宛西二十多年(11)

别廷芳修筑的别公堰

然而,与此同时,别廷芳几乎将宛西各地视为禁脔,不容任何人染指。当时,他在宛西推行的政策为自卫、自治、自养,几乎将宛西经营为自己的独立王国。

对于外来势力,无论是河南大军阀还是蒋介石这样的国民政府领袖,都丝毫不惧。

例如,抗战时期曾长期驻扎在河南的中央军汤恩汤恩伯部,曾将河南祸害的极为惨烈,也因此,汤恩伯还被河南人民称为“水旱蝗汤”四害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占据中央大义、装备精良、又有数十万规模的部队,在宛西却只能规规矩矩。当时,有汤恩伯的军队在当地抢劫,甚至直接被别廷芳下令活埋。

看到这里,许多人是不是会将别廷芳视为一个铁面无私、手段高超、为民做主的“霸道总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将宛西经营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村村无数,户户有余”的土皇帝,却还有着极为嗜杀一面。

因为从始至终,别廷芳都不是传说中爱民如子的青天大老爷,相反,他对于麾下统治的人民,一直视为奴隶,肆意宰割。

如果别廷芳的“一家有匪,全家皆杀”尚可用乱世用重典来解释的话,那么,对于其他的政策,就完全摸不着头脑了。

郑村坝之战详细经历:内乡王别廷芳统治宛西二十多年(12)

保甲制

别廷芳的所有政策几乎都没有明文,全靠自己的喜好。比如他规定:好打官司者,杀;替人写状纸者,杀;不务正业、不听民团指挥者,杀。

而且,许多人被杀,全在别廷芳的一念之间,既没有审判,更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做依据。他完全是以盲代法,说杀就杀。

例如,有一次一个商人在路上丢了一匹布,他怕说少了不被重视,所以对别廷芳说丢了两匹布。别廷芳随即命令士兵包围附近村庄,逐户搜查,果然在一家农户中搜出了一匹布。

别廷芳问商人:你到底丢了几匹布?商人这才说了实话:说漏了嘴,多报了一匹。然而,别廷芳再没听一句辩解,直接让士兵将商人和偷布匹的农民都击毙。

又有一次,别廷芳看到一个小孩在地里掰玉米,神色慌张。他随即叫住小孩,问这地是谁家的,见小孩回答不出,居然直接命令士兵将小孩击毙。当闻声而来的小孩母亲抱着孩子尸体大哭之时,别廷芳却说:小小年纪偷东西,长大也不是好东西,随即带着人绝尘而去。

还有一次,别廷芳听到一个老人向他告状,说孩子嫌弃他,不管他。别廷芳随即将老人的儿子叫过来当场击毙。

可以说,别廷芳的杀人,有些是有道理的,有些却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归根结底,别廷芳就是一个草菅人命的土皇帝。

郑村坝之战详细经历:内乡王别廷芳统治宛西二十多年(13)

而对于这样一个割据地方、既不听命也不听宣的地方军阀,蒋介石也不是没有想过解决。例如,1940年,国民党大将卫立煌就曾以商办为名,将别廷芳招到洛阳,想将其扣留,瓦解其对宛西的统治,却最终没能成功。

1940年4月3日,别廷芳因病吐血而死,时年58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