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与杨虎城达成秘密协定经过(中共与杨虎城达成秘密协定经过)

中共与杨虎城达成秘密协定经过(中共与杨虎城达成秘密协定经过)(1)

杨虎城

中共与杨虎城达成秘密协定经过(中共与杨虎城达成秘密协定经过)(2)

蒲城甘北村杨虎城故居。

西安事变起,中共与张学良、杨虎城同心协力,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手抗击日本侵略。至此,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得力于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首先建立,早在1936年9月间,中共就与杨虎城达成了合作抗日协议。本文要介绍的,就是统战杨虎城经过。

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和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停止内战,集中国力去抗日救国。

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围歼在陕北,于1935年10月初在西安设置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把杨虎城的17路军以及张学良的东北军调往西北。

为在西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共中央决策,争取张学良、杨虎城共同抗日。具体步骤是,先做杨虎城的工作,有利因素是:早在大革命时期,杨虎城就与共产党人建立了良好关系,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他不顾蒋介石“清党”的严令,暗中保护了一批共产党员,甚至委以要职。“九一八”事变后,他多次请缨率所部与日寇决战抗日,被蒋介石拒绝,蒋介石免去了他的陕西省政府主席职,他对蒋介石心怀不满。

毛泽东和彭德怀联名写信

1935年11月间,毛泽东在前线总指挥部郝县套通塬东村,召见先前曾在17路军从事地下活动的陕南特委书记汪锋,详细询问认真听取了关于杨虎城及其17路军的情况后,交代说:“杨虎城是西北地方实力派,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与蒋介石有矛盾,且是不可调和的。他与17路军广大官兵都有反蒋抗日思想,我们有可能争取与他搞好关系,联合抗日。中央决定派你秘密去西安走一趟,代表中央与杨虎城谈判。”

汪锋欣然受命:“完全接受中央指派,这次去力争谈成。”

毛泽东点点头:“谈成的可能性是大的,尽可能不要决裂,要力争谈成。但此行也有一定危险,要有充分的准备,从最好处打算,最坏处防范应对。”

“如果谈不好,有危险也不怕。”汪锋坚定地说。

毛泽东叮嘱:“各方面想得周到些,事情就好办了。注意少谈过去不愉快的事,多谈抗日救国大计;多看他们进步的,少看落后的。”

毛泽东与彭德怀联名写了一封信,交汪锋致送杨虎城,信中大意谓:

鄙人等卫国有心,剑履俱备,行程二万,何为何来?既达三秦,愿求同志,倘得阁下一军,联镖并进,则山河有幸,气势更雄,减少后顾之忧,增加全军之力。鄙人等更愿联合一切反蒋抗日之人,不问其党派及过去之行为如何,只问今日在民族危急关头是否有抗日讨蒋之诚意。凡愿加入抗日讨蒋之联合战线者,鄙人等无不乐意提携,共组抗日联军,并设国防政府主持抗日大计。

12月初,汪锋肩负重大使命,从前线总指挥部出发,经关中苏区,进入国民党统治区的长武县。为确保途中安全,他按预定计划,先与异党朋友长武县县长、原17路军军官党伯弧取得联系,道明西北之行的目的,请求帮助。党伯弧深明大义,派了信赖的县保安队长,随带4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用汽车把汪锋“押送”西安。路上通行无阻,车子顺利进了西安城,停在了绥靖公署。

汪锋见到杨虎城后,道明来意,转交了毛泽东与彭德怀的联名信。杨虎城看了信,但未作明确的表态,只是客气地询问路途中的情况,末了说:“你一路上辛苦跋涉,先好好休息,下次再谈。”随之令军法处长张依中接待汪锋,特地叮嘱让汪锋就在军法处吃住。

杨虎城对汪锋的来历不敢轻信,甚至怀疑蒋介石伪造了毛泽东的信,试探他忠与不忠。所以作表面应酬后,立即派人去天津,请在共产党里的挚友南汉宸派一个共产党人来,以便了解汪锋这个毛泽东派来的代表是真是假。

南汉宸是杨虎城结交的著名共产党人,两人早已成了异党知己,杨虎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时,曾委以省政府秘书长的要职。蒋介石得悉后下令通辑南汉宸,南汉宸只得与杨虎城分手,去了天津。12月下旬,南汉宸遣曾任17路军第10军参谋的王世英赶赴西安,为杨虎城释疑。杨虎城立即会见王世英,问道:“汪锋究竟是不是你们的人?”王世英介绍了汪锋在党内的经历。

“果真是毛泽东派来的人!我马上与他商谈。”杨虎城指示军法处长张依中:明晚8点钟,把汪先生送来绥靖公署。

次日夜间,张依中用轿车将汪锋准时送到,等候在门口迎接的杨虎城同汪锋亲切握手,把他让进客厅。

“因不明汪先生的来路是真是假,怠慢了。”杨虎城表歉意后,话入正题:“红军北上抗日,毛先生又主张联合一切部队抗日,本人十分赞同。”作了明确的表态后,直率地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红军攻击汉中17路军孙蔚如部,二是红军在柞水九间房伏击17路军警备旅,三是红军与17路军如何联合抗日。

汪锋就前两个问题作了说明,红军对17路军是决不先打第一枪的,但人若犯我,为了保护自己,自卫是必然的,希望不再发生此类事情。

杨虎城知自己部下也有反共分子,向红军挑衅乃至进攻红军确有其事,对汪锋的话表示理解。爽快地说:那就忘记过去,着眼将来吧。

对于第三个问题,汪锋说,杨总指挥与17路军的广大官兵是要求抗日的,17路军的发展壮大,就是抗日力量的发展壮大,也就是对反动卖国势力的削弱,所以我们只有帮助发展壮大,防止损失。今后双方如果不互相攻击,就不会有伤亡,这也是联合抗日最基本之点,也是我们对17路军的明确态度。

杨虎城赞成双方互不进攻以防止损失,并作为进一步联合的基础。出于安全考虑,他建议说,中央安插在西安的人不少,恕不便直接与汪先生多谈,可由我的机要秘书王菊人与您进一步的会商。

第三天,王菊人把汪锋接到中柳巷家里,开始了新一轮谈判。双方确定的议题是:红军与十七路军的相互谅解、尊重和合作。

不料汪锋在西安的活动引起了外界的注意,杨虎城马上指示军法处长张依中:派专人保护汪先生,汪先生如果在外边被中央的人抓去,务必设法抢回来,万一抢不回来,宁可交死人。

考虑到汪锋继续在西安太危险了,一旦事泄,会危及红军与17路军的联合抗日大计,据此,杨虎城让王菊人转达汪锋:汪先生可以先回去,以后请中共再派人来商谈。红军和17路军都是抗日队伍,双方要互相谅解,力避冲突。汪先生如是需要什么东西,可以采购了带走。

汪锋尊重并赞同杨虎城的意见,与南汉宸派来的王世英一起北回苏区,杨虎城指令军法处队长庞志杰负责护送。

达成秘密协定

汪锋的西安之行,中共中央的评价是联合杨虎城的良好开端,可惜没有来得及详谈达成协议,决定再派王世英去西安。王世英本是杨虎城的部下,两人私交甚厚,杨虎城当着汪锋的面,几次称他“老朋友”。

王世英于是重返西安,与杨虎城经几次会商,达成了如下口头协议:

双方维持原防,互不侵犯;

17路军宣传抗日思想,培训抗日骨干,为与红军合作抗日作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给予红军在17路军的防区内人员往来、物资采购与运输的便利。

杨虎城以实际行动兑现上述协议:17路军与红军之间,不仅无战事而且友好相处;在17路军中加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以救中国的教育。他又改善与张学良的关系,由原先的官场应酬变成了知交,直至深谈联共抗日;又与张学良一起开设军官训练团,培养营以上军官,为以后联共抗日、逼蒋抗日作了准备。

1936年8月下旬,毛泽东为落实先前的协议,及进一步密切双方的关系,派张文彬再去西安。

8月26日,张文彬抵达西安。杨虎城友好接待,把张文彬安顿在宪兵营副营长谢晋生家中住宿,确保他的安全。

30日,杨虎城先派其机要秘书王菊人与张文彬商谈。

9月6日晚,杨虎城亲自会见张文彬,密谈约二小时。双方回顾了上次达成的口头协议执行情况,均表示满意,继而签订了3项内容更为广泛的协议:

——互不侵犯。双方在防区取消敌对行动,杨负责改善17路军纪律,密切与民众的关系,要抑制地方民团,不得摧残革命团体。

——取消经济封锁。设置专门的贸易站,以保障与苏区的贸易,17路军负责掩护。允许民众自由贸易,苏区支持群众向17路军供应粮食。

——建立军事联络。双方军事行动应事先互作通报,杨及时向红军供给南京方面的情报。

谈判结束后,毛泽东指示张文彬,作为红军代表长驻西安。杨虎城表示欢迎,给了张文彬一个公开职务:17路军总指挥部政治处秘书。张文彬与杨虎城商定,设置6处秘密交通站,以便及时联络,互通信息,其中3处设在西安,3处设在红、白区交界处。

至此,中共与杨虎城达成了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秘密协定。其时,张学良也已暗中联共。这样,中共与杨虎城、张学良的“三位一体”告成。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17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应张、杨之邀到达西安,“三位一体”团结一致,终于逼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剿共,联合抗战,胜利实现了毛泽东的预言:在西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梅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