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功效(什么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在前文中我们知道降血压药有6类,常用的一线药物有5类,前文已经分别介绍了2类:《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本文来介绍临床上常用的第3类降血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什么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即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而降低血压的的一类药物,现已广泛用于临床抗高血压及其他心肾疾病的治疗。

ARB的作用机制

(一)为了能较好地理解ARB的作用机制,先来简单地介绍几个医学概念:

我们人体的血压、水与电解质的平衡等内环境相对稳定,其主要是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来进行调节的。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由一系列肽类激素及相应酶组成的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和维持人体血压、水、电解质的平衡等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病理情况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参与高血压发病的重要机制。

2、血管紧张素原Ang):是RAB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分为血管紧张素I(AngI)和血管紧张素II(AngII)。

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包括AT1AT2):血管紧张素II通过这两个受体对血压和人体内环境等进行调节。

AT1主要分布于人体的血管、心脏、肾脏、脑、肺及肾上腺。其作用包括:促进平滑肌收缩血管收缩,升高血压),醛固酮、儿茶酚胺、精胺酸加压素释放,调节体液量,促进细胞增殖。

AT2主要分布于人体胚胎组织,部分分布于脑和肾上腺髓质。AT2的作用与AT1恰恰相反,调节组织生长,促进分化,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以下示意图,简单明了地解读上文和本文介绍的ACEI和ARB两类降压药物的作用机理。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功效(什么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1)

(说明: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二)ARB的作用机制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降压机制是阻断AngⅡ效应。与ACEI相比,此类药直接作用于AT1受体,拮抗AngⅡ的升压作用,因而抑制AngⅡ的作用更完全更彻底。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肥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部分阻断AngⅡ的形成,对上述的心、、肾疾病产生了显著的治疗效应,但一部分病人由于干咳等副作用难以耐受,从而研制出阻断AngⅡ效应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作用于受体水平,可抑制各种途径生成的AngⅡ。从而比ACEI类药物更能完全有效地抑制RAS。

ARB分类

目前上市的ARB为非肽类药物,都是针对AT1型受体的,依据结构可分为2类:

1、联苯四氮唑类,包括氯沙坦(losartan)、缬沙坦(valsartan)、厄贝沙坦(irbesartan)、坎地沙坦酯(candesartan cilexetil)及他索沙坦(tasosartan)。

2、非联苯四氮唑类,包括依普罗沙坦(eprosartan)及替米沙坦(telmisartan)、奥美沙坦(olmesartan)。

目前已经有临床应用报道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有12种之多,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氯沙坦,其次是缬沙坦,两药的不同在于后者可用于肝功能不全的病人。

ARB药用特点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许多与ACEI相同的特点,但无干咳的副作用。不引起咳嗽主要是因为其对ACE无作用,不会影响P物质和缓激肽的降解。但同时也因减少了对这些物质的降解而失去了血管扩张作用、以及PGI2(前列环素)和NO(一氧化氮)的增多作用。但是很多研究认为:AT1受体被阻滞后增多,后者作用于AT2受体,再通过缓激肽或P物质促进PGI2和NO增多。

PGI2(前列环素)是血栓素的对抗剂,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和舒张血管的作用,故可以防止血栓形成。

NO(一氧化氮)生物活性有抑制内皮增生、抗氧化、抗血小板凝集等功能,保护心血管系统。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功效(什么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2)

ARB临床应用

1、对于左室肥厚

由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阻断AngⅡ,尤其是可阻断心肌产生的AngⅡ作用,因而有明确的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其逆转左室肥厚和抗血管重塑等作用都与ACEI相似或是更强。

2、对于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也具有内皮保护作用,而且这一作也有NO参与介导,从而抗氧化、减少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并改善动脉硬化和心肌肥厚等的细胞异常凋亡。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还可控制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改善内皮损伤造成的凝血和纤溶异常。

3、对于冠心病、心肌梗死

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证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4、对于心功能不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抗心力衰竭的作用与ACEI相似或是更强。

5、对于血脂代谢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不影响血脂代谢

6、对于糖代谢、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关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于这方面的报道较少,但是确有氯沙坦降压的同时降低了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了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了胰岛素抵抗的报道。

7、对于肾功能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保护肾功能、延缓肾病进展的作用与ACEI相似或是更强。

8、对于代谢及电解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

短期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促进尿钾排泄,但是长期治疗并不影响血及尿中的电解质水平。

ARB临床疗效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压效果与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阿替洛尔、非洛地平相当。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幅度氯沙坦与缬沙坦等同于β受体阻滞剂、氯噻嗪、钙拮抗剂和ACEI如依那普利。氯沙坦与缬沙坦降压效果也相似。

常用几种ARB的不同特性

目前进入临床应用的ARB主要有8种:阿齐沙坦、坎地沙坦、依普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奥美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

1、吸收与利用

有研究表明:阿齐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具有比坎地沙坦酯、依普沙坦、氯沙坦、奥美沙坦酯、缬沙坦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前药阿齐沙坦酯、坎地沙坦酯和奥美沙坦酯被完全转化为活性代谢物,使这些前药不会出现在血浆中。而氯沙坦及其活性代谢物在人血浆中浓度相近。替米沙坦吸收最迅速,缬沙坦受进食影响最严重。

2、消除与排泄

ARB在消除途径上的差异很大,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需要着重考虑这个问题(见下文)。半衰期方面,氯沙坦最短,依普沙坦和替米沙坦最长。长半衰期对于24小时血压控制可能具有临床意义,在整个24小时内缺乏持续的降压可能与清晨血压升高有关,这可能导致高血压患者不良的临床结局。

3、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使用

肝功能损害对ARB的药代动力学有不同的影响,需要在这类患者中考虑。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数据目前均缺乏。

肾功能损害对ARB的药代动力学同样有差异,厄贝沙坦和替米沙坦即使受到严重肾损害也不会有影响。并且由于ARB通常被归类为肾脏保护性治疗,因此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反而使用更多。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功效(什么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3)

ARB临床使用适应症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适用对象与ACEI同,可用于:

1、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

2、高血压合并肾脏病变,尿蛋白24小时大于1g。

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及有胰岛素抵抗者。

4、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

5、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

但目前由于无长期治疗依据,特别是治疗老年病人经验甚少,现仅推荐该药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因ACEI副作用不能耐受性的病人(主要用于ACEI治疗后发生干咳的患者)。坎地沙坦还被经验性用于预防治疗偏头痛。

ARB的副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耐受性好,安全可靠,而无明显ACEI类药物具有的副作用,特别是少有的咳嗽的副作用。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轻微头晕、头痛,发生率4%。干咳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仿为3%,比CEI显著减少;头痛及水肿比钙拮抗剂少,偶有高血钾。

ARB使用禁忌症

禁用对象与ACEI相同。如:妊娠合并高血压(因有致畸及胎儿致病危险)、高血压合并高血钾症,严重阻塞性心肌病、双肾动脉狭窄或严重肾功能衰竭、血肌酐大于265.2MOL/L和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者。

建议也慎用重度主动脉及二尖瓣狭窄、限制性心包炎、心绞痛、重度充血性心衰(NYHA 4级)、有血管杂音的老年吸烟者、服用非瑙体抗炎药的肾功能不全者,慢性咳嗽、育龄妇女和原因不明的肾功能衰竭病人。

总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一类很有希望的新型抗高血压药,已被WHO/ISH推荐为一线降压药。临床上,对于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病变、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抵抗者)、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尿酸等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应用范围广,而且没有或少有ACEI类的咳嗽副作用,增强了患者的顺应性,是ACEI很好的替代药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