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液囊支原体经典治疗方案(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率居高不下)

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率居高不下,有些养殖场每批都发病,给养殖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我们该如何防控?

想要解决它,必须了解它!

支原体的致病力不只是在于本身,更会造成病毒及细菌趁机进入鸡的体内,一旦鸡体抵抗力下降,病原感染时,还会趁火打劫,联合大肠杆菌等致病菌造成严重并发症。

支原体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生物,以芽生和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是自体繁殖和合成自身大分子的微生物中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

滑液囊支原体经典治疗方案(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率居高不下)(1)

鸡滑液囊支原体主要表现:

关节肿大,胸部囊肿,有炎性渗出物,鸡群采食量下降。

生长速度变慢,不断的出现跛行,瘫痪的鸡,当鸡瘫痪以后,逐渐消瘦脱水而死。

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慢,体重不达标导致无法正常出栏。

蛋鸡的产蛋率很难达到高峰,这在临床中非常多见。

滑液囊支原体经典治疗方案(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率居高不下)(2)

鸡滑液囊支原体的诱因:

1、种源垂直传播

当种鸡对滑液囊支原体的净化不彻底不到位,感染滑液囊支原体后,孵出来的鸡苗携带了病原菌,发病率很高,如果同一种源的鸡苗,后续发病率都很高,这就很可能是种鸡已经被感染,导致的垂直传播存在。

2、水平传播影响

滑液囊支原体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水平传播,这也是滑液囊支原体难控制的原因之一。在鸡群发病初期,病情不明显,发病的鸡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发病的鸡就会不断排出病原菌,导致鸡群相互之间出现交叉感染,导致病情难以控制。

3、霉菌因素

对于发生滑液囊支原体的鸡通过解剖会发现,都伴随有脾脏肿大,肺脏或肠系膜伴随有霉菌结节,有的十二指肠存在点状出血等症状,这些表现都有霉菌存在的迹象,从而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由于霉菌的蓄积,随着时间的推移,鸡的不断生长加剧了病情的发生,因此鸡滑液囊支原体的发病,一定要考虑霉菌的影响。

4、应激因素

鸡群密度大,环境脏乱潮湿,疫苗接种应激,加上有的疫苗本身就被污染,含有支原体病菌,当这些因素存在时,都会导致滑液囊支原体高发。

滑液囊支原体经典治疗方案(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率居高不下)(3)

滑液囊支原体的现阶段发展状况:

1、发生过滑液囊病的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情况,会造成油苗的免疫效果不理想,后期的大肠杆菌发病比较频繁。霉菌感染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滑液囊的发病。

2、滑液囊支原体不再有单一的关节炎的症状,而是会伴发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特别前期以呼吸道为主要症状,在呼吸道康复的中、后期,会出现滑液囊的症状。

3、由于病变的部位不断的转移,不再以腿关节为主要病变部位,病变已慢慢转移到你难以发现或者容易忽略的关节部位。

4、药物的敏感性越来越差,很多药物治疗以后,效果都没有以往那么明显,说明这个病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由于只要感染滑液囊支原体的鸡群,其终生处于带菌状态,即使是使用一些抗菌素进行治疗和预防,但也没有一种抗生素可使鸡群中的病原彻底根除,一旦感染终身带毒。

滑液囊支原体经典治疗方案(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率居高不下)(4)

滑液囊支原体如何防控:

1、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安排

通过合理的鸡群周转计划,在一段时间内全部转出或淘汰,空场半个月到一个月,对养殖场进行全方位的消毒,杀灭场区环境中的滑液囊支原体,防止新进鸡群感染。许多养殖户只关心发病后的治疗,没有关注带菌不发病的鸡群对养殖场环境的污染。

所以,要想让这个病原从养殖场彻底消失,只有把所有的鸡全部淘汰,然后实施系统严格的空场处理。否则养殖场的病原会越来越多,鸡会越来越不好养。

2、养鸡环境的清洗消毒

实践证明,鸡舍清扫、洗刷后再用消毒药物喷洒等消毒,可减少病原体90%以上。为了提高消毒效果达到消毒目的, 空舍消毒要使用2种或3种不同类型的消毒药进行2〜3次消毒。因为不同的病原体对不同的消毒剂敏感性不同,一次消毒不能杀死所有病原体。熏蒸消毒可以弥补喷洒消毒的不足,熏蒸的烟雾可到达鸡舍的每个角落,把喷洒不到的地方也进行了彻底消毒,减少水平传播。

3、支原体疫苗的使用。

为了预防滑液囊支原体,很多养鸡人采用疫苗预防,有一定的效果,但很多使用了支原体疫苗的鸡群,同样也会感染滑液囊支原体病,因此支原体疫苗并不能绝对保证鸡的安全。但是在对同一个批次的鸡进行对比发现,做过滑液囊支原体疫苗的鸡,即使发病,控制病情相对较容易,而且复发率低。而没有注射疫苗的鸡群,发病后不好,而且很容易复发。因此对于发病严重的地区,可以选择采用疫苗预防,需要注意的是要使用安全可靠的疫苗,避免因疫苗污染而引入病原。

4、支原体的治疗

推荐【华支净】,养殖户反馈,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高效的治疗产品,使用两天大群不在挑出瘫鸡,四天治愈,全天8小时自由饮水!

滑液囊支原体经典治疗方案(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率居高不下)(5)

我是轻松养殖吧,助力养殖业复工复产在行动。

更多养殖问题,私信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