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刘少奇夫人临终前 2006年刘少奇夫人临终前
美国的著名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写延安的娱乐活动时称:刘少奇跳起舞来有一种科学的准确性,一板一眼的,犹如2 2=4。但有时也会来几个兴奋而奔放的舞步,就像他写的文章那样精炼。
这一段幽默风趣的语句,成为了描绘刘少奇早期风姿的重要文字。也许对于很多西方女性而言,刘少奇显得有些严肃了。但是,谁都不会想到,就是这严肃而又略显呆板的节奏,却吸引了一位传奇女性,这位女性就是后来的“第一夫人”王光美。
王光美,出生于王氏家族,她的父亲王治昌是天津县人,曾经担任农商部工商司长,后来又担任段祺瑞时期的国务总理,之后因为受到重用,被提拔为代理农商总长。
可以说,王光美的父亲毋庸置疑是一代风云人物,尤其是后来他被授予特命全权公使,更是成为当时显赫一时的传奇。因此,对于青少年时期的王光美而言,她的家境极为优渥,而且还颇具影响力。
在这种环境下出生,王光美的童年过得很幸福,而且她的上面有6个哥哥,下面有4个妹妹,所以她小的时候备受哥哥们的疼爱,同时又见到了一个大姐的责任,这都有助她培养善良而又有责任的性格。
在这种氛围下,家里的人从来不逼迫她,使得她在学业上也可以一往无前。根据资料记载,王光美的学习相当上进,在当时,她不仅考取了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而且还成为了芝加哥大学原子物理系全奖学金博士。
在那个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少有家庭允许女儿读书读到硕士,绝大多数都会让女儿早早结婚,但王光美却创造了这样的先例。
甚至根据荷兰的图书馆保存的王光美的学习成绩单,上面还写着“数学女王”的记录。
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如果王光美留下来读博士,她未来一定是物理学界的牛人,而且还会是杨振宁或者李政道的师姐。但热血的王光美还是选择了去延安,而不是成为物理学的女天才。
关于这件事情,还得从1946年说起......
在当年春节期间,王光美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正是一位共产党员,当时此人告诉她:我方代表急需选调一名政治上可靠精通英语的翻译,经过组织研究,希望你能够完成这项重要的使命。
关于和共产党的关系,因为家里的哥哥是老共产党员,所以她从小就在哥哥的收音机前耳濡目染,早早的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因此,当接到这一通知时,她自然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答应。
不过,这个决定终究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她也清楚自己学的是高能物理,而翻译需要的是专业的军事政治用语,她真的能够适应吗?
在经过仔细思考后,她后来还是坚持上任,并且找到了军调部的中共代表团秘书长李克农同志,开始了翻译工作。
在那段日子里,王光美参与了《双十协定》以及撕毁双十协定等重大事件,她亲自见证了一个美丽的和平梦想被蒋介石撕破,而她也正是在这一期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告别父母,告别高能物理学,自己要去延安。
就在当年的11月1日,王光美搭上了一架小型军用飞机,飞往了她心目中的圣地。
抵达延安后,她被分配在朱德、杨尚昆领导下的中央军委外事组工作,在那里,她得到了朱德、康克清夫妇的亲切关怀,当然在那里她也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毛主席,刘少奇和周恩来,还有任弼时。
那时候年轻气盛的王光美干劲十足,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适应能力,她非常轻松的实现了自己身份的转变,她不再讲究艺术、高雅和美丽,而是换上了延安特色的服装,成为了延安的女革命者。
当然,她也有幸参加了延安的舞会,于是就看到了女记者安娜所写的刘少奇跳舞的那段场景。而就是这样一个严肃中蕴含着奔放,木讷中包含着伟大的刘少奇,很快引起了王光美的关注。
时隔多年,王光美总会想起和刘少奇初次见面时的问候,当时刘少奇向她询问在延安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王光美告诉他:我到延安以来就像小学生一样,一切都在重新学习。最近中央军委直属机关动员大家到边区参加土地革命,我已报名到农村去。
记得当时刘少奇对这位新来的研究生特别重视,为此他还特意从抽屉里面拿出了几只显得放了很久的干瘪梨子。
——虽然对于王光美这种富家千金而言,这的确称不上什么好的见面礼,但在当时的延安来说,这的确已经是算很好的水果了。
在之后的交往中,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两人多次会面,而且在之后的交往中,双方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感。
这种共鸣不仅仅有两人对刘少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共鸣,更有对未来中国建设问题的共识。于是在1948年8月21日,在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的祝福下,王光美和刘少奇举行了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
在之后的日子里,王光美成为了刘少奇的秘书,成为了未来刘少奇的诸多工作的重要辅助。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她的人生分成了两段,中国少了一个高能物理学者,却多了一位第一夫人。
没过多久,新中国成立了,刘少奇和毛主席共同建设了新中国的诸多制度,正如毛主席自己的感慨,刘少奇的理论高度远超众人。再后来,毛主席退休了,刘少奇成为了新一任国家主席,王光美也成为了第一夫人。
根据当年的纪录片,王光美和刘少奇出访了很多国家,当年王光美的形象气质在各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甚至不少老一辈人还有着很深的回忆,王光美在那个年代代表着中国女性的美,她的着装引领了风潮,她的气质让很多外国友人都念念不忘。
但之后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刘少奇同志遭遇了悲剧,而王光美同样也饱经风霜。王光美目睹了刘少奇的离开,曾经爱的有多么深,后来分开的时候就有多么痛苦。
这种痛感也一直深深地缠绕在她的脑海里,以至于在看电影的时候,她都不愿意和扮演林彪过于逼真的李雪健握手。
不过万幸的是,她终究还是得到了平反,刘少奇也有了公正的评价。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时隔多年再度复出,这位昔日的最美夫人,虽然面色有些沧桑,但依旧保持着属于她的风度,人们依稀还是能够看到她出访四国时的雄姿英发。
回家以后,王光美曾经做过噩梦,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消沉。但最终她还是挺了过来,因为她始终记得少奇同志对她说的那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因此,在王光美的晚年,她将全部精力都投身于为人民服务中,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幸福工程。
当时是1955年2月,已经74岁高龄的王光美任职,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起的扶贫计划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
一开始的时候,无论是家里人还是周围人,其实并没有当真。因为王光美已经老了,她已经不再是初来延安时的革命青年了,甚至家里人还感慨,光美奶奶应该只是挂个名。
但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一份任命,却让人们看到了王光美身上人性的光辉......
接到任命之后,原本身体不太好的王光美变得异常认真,她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到了8~10个小时,而且还经常深入到陕西等地访问贫苦大众。
根据当时的回忆,有一次组委会人员正在开会,深秋的北京狂风大作,正在开会的王光美突然就站了起来,一脸焦急的说:“陕北刮大风会把哪家的房顶掀没了,应该去看看了。”
仅仅一个细节,就让人们看到了这位70多岁高龄老人对老百姓的急切与忧心。她真的将心和贫困地区的母亲的心连在了一起,显然她不仅只是为挂一个名,而是真真切切的想要救助诸多的贫困人群。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在很多贫困家庭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位传奇女性的身影,她不辞劳苦,不惧严寒,始终深入到贫困地区,和每一位母亲手握手。
而来自王光美的关怀,也深深鼓舞着所有贫困母亲,让她们再次重拾生活的信心。
只是我们都应该清楚,所有的温暖和关怀都需要物质来支撑。幸福工程虽然暖心,但是刚启动的时候资金十分匮乏,没有足够的资金,就无法真正帮助母亲们摆脱困苦。
面对这一困局,王光美并没有抱怨,而是从自己做起。
根据当时记者的采访,王光美曾经指着一个玲珑剔透的象牙雕塑面笔筒说:“这是我爸妈用过的笔筒,一直在我的书桌上,你看印出来多好看呀。”当时记者还十分感慨:“您既然这样珍爱此物,为何还要捐卖呢?”
对此,王光美只是淡淡一笑。将自己的传家宝,将母亲留给她的回忆和爱用来积累启动资金,这就是当时王光美能想到的最佳办法......
毫无疑问,在历经沧桑之后,王光美的做法再一次感动了所有人。
根据英国路透社的一位记者的采访,当时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举办了一场拍卖会,在这场拍卖会中,王光美再次拍卖了6件文物,而这6件文物也全是王光美的传家宝,是父母留给她的最后的念想。
当时这位记者还在电话中追问:“您把家传的文物义卖掉,不感到心疼吗?”王光美回答:“我是心疼,但我更心疼那么多贫困无助的母亲。”
虽然这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来讲,终究还是势单力薄、杯水车薪。但她的举动却触动了众人,而正是在她无私的人格魅力下,越来越多的人都跟随她的步伐,来到了希望工程......
在1996年,已故诗人萧三的妻子夜华给王光美写了一封信:我们全家一致认为,应该将这一笔稿费捐入幸福工程辅助贫困母亲的事业。
这是王光美义捐带来的良好效果,越来越多这样的人物出现,越来越多类似于叶华同志的信函和捐款,从海内外纷至沓来......
例如香港的陈君实先生,他就慷慨捐赠了50万元。一位印尼的老华侨也毫不犹豫地捐资30万元。根据王光美秘书的回忆:“中国人深具爱心,大家谁都不容易…最令人感动的还是那些并不富裕却献爱心的人。”
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夸张,例如,在天津第一位带头捐献的是一位连自己儿子生病都无钱医治的母亲。在重庆有一位下岗工人特意写了一封信给王光美,请她帮助拍卖自己祖传的宝贝,只想为幸福工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还有四川攀枝花钢工的一位老工人,他当时掏出了兜里的仅有8元钱,捐给了幸福工程,而且他的老伴还正患着癌症。当时王光美十分感动,她告诉众人:“可别轻看了这8元钱的含金量!”
而正是在这种良好的爱心氛围下,王光美也愈发受到触动,她当时以身作则,成为了捐献最“狠”的那个人。
记得之前王光美曾经说过,自己一生不沾钱。然而,为了受灾的人民,为了希望工程,她却开始处处与钱打交道,而且成为了“花钱”最猛的那个。
根据家人的回忆,曾经有一段时间,一到冬天被子就不够用了,去年刚买的被子,今年该用的时候却又不翼而飞了。那时候大家很好奇,最后还是保姆悄悄透露:又让光美姥姥捐了。
而且外孙5岁起,每年春节就被奶奶领到邮局,把压岁的红包捐给西柏坡希望小学。保姆的回答多么让人心酸和震撼,而这又让人们看到了王光美是多么的努力和重视自己的责任。
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那时候的王光美几乎做到了年年捐、事事捐,这种现象在接受希望工程之后,变得更加积极。
以至于后来出现这样的现象:但凡家里能拎出去的东西都让她捐了。
最终儿女实在没办法了,于是只能将她的工资和钱都交由保姆阿姨来管,一个月只给她50元。但就算是这样,王光美却依旧把这50元也给捐了。
之后2006年7月,在幸福工程捐款慈善晚会上,王光美题写的一幅字画拍卖出了高价。
根据女儿刘亭的回忆:得知这一消息后,本来已经病重的王光美却突然坐了起来,她激动万分,嘴里喃喃着拿笔、拿笔,只想着为希望工程贡献最后一份力气。
后来,王光美再一次病危,此时此刻她显得非常担忧,一直看着自己的女儿。而明白母亲心思的刘亭则郑重的对母亲说:“妈妈放心,幸福工程的事我来帮你做下去......”
这时候,本来就已经非常虚弱的王光美居然吃力地抱起瘦弱的双拳作起揖来,那一刻不仅仅让女儿热泪盈眶,连连说:“您别作揖,我承受不起。”
此举让旁观者感到无比震撼和心酸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这位时代伟大女性的人性光辉。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含笑离去,享年85岁。
而在她病重住院期间,面对在病榻前子女悲痛的询问她还有什么心愿未了时,王光美还断断续续说了三个字:花明楼。之后,儿女们就把她安葬在了这里,毕竟这里是丈夫刘少奇呆过的地方,还有刘少奇的温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