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

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1)

(作者:赵辉)解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破解华夏文化的起源,确立夏王朝的具体存在,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历史使命。经过笔者的不懈努力,排除万难,在尧舜禹开创的华夏文化精神指引下,中华文明的历史光辉,终于再现曙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承不断,中国悠久的历史传说与丰富的文献典籍,组成了中华文明完整的发展史,是华夏文明的精与髓,是华夏民族历史与文化自信的根本,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基础。试图独立地以西方考古学术体系,抛弃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记载,单纯地以发现的、可见的古迹古物遗址遗存来破解夏王朝的历史文化,只能是劳民伤财,无果而终。

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2)

夏王朝在哪里?大禹治水在哪里?夏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至今是中国考古界、历史界无法解答的问题。以考古发现的考古遗址为基础,建立起的中华文明起源说“中原中心说”“多元一体”学术理论,如盲人摸象一般,无法涵盖中华民族中华历史文化的基本内涵,终将被彻底摒弃。以“二里头夏都遗址”进行的六十年考古研究,集中国六十年考古精英所展现的考古成果,不仅不能令考古者自己相信,更难以让国人相信、令世界信服。

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3)

天下、中国、华夏、黄帝、尧舜禹、大禹治水、夏朝或夏国、《史记》、《诗经》是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刻录在中华历史与文化的机体内,是中华历史文化传承的DNA。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历史与文化必然包含在其中,是我们由点到面破解夏王朝夏文化的基础。

在殷商甲骨文中没有发现“夏xia”字的存在,是国内与国际一些学者否定我国夏王朝存在的一个根本理由。被中国考古界寄予厚望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六十年考古无法发现与夏王朝国都相匹配的遗址遗物,也是一个根本原因。显然,以中原“二里头夏都遗址”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夏文化研究,基本走入穷途末路,无法完成中华文明探源的基本目标。继续抱残守缺,不能集思广益,浪费的不仅是考古精英的学术生命,而是耽误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进程。

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4)

《史记》“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孟子》“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5)

尧舜禹时期的天下中国,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天下、中国概念的产生时期。当时的中国人,面对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华夏民族改造自然、战胜自然,奠定华夏民族稳定生存状况的时期。“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中的“下民”含义只是下等民众、普通民众吗?显然不是。尧、舜、禹、孟子是倡导天下为公,践行“民为天”的中华民族先贤,司马迁显然不会将尧舜禹与天下人民分为三六九等,将遭受洪水的人民称之为“下民”。在笔者看来,“下民”必有其被淹没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深层意义!

“下xia”与“夏xia”在语音上相同。大禹治水于淮河涂山,淮河涂山为四方水汇之地,“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夏之兴也以涂山”,淮河涂山是否就是禹之子启王建立的夏国夏王朝之地呢?司马迁记载的“下民其忧”饱受洪水侵害的“下民”是否就是我们数千年间一直在寻找中的“夏民”呢?答案是肯定的。

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6)

淮河涂山地区,在西周时期一直被称为“南夷”“淮夷”“南淮夷”“南土”“南国”。这些称谓频繁地出现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成为西周时期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见证。其中禹鼎穆公鼎与兮甲盘就是最重要的代表。

【禹鼎穆公鼎銘文】禹曰:“不(丕)顯(桓)皇且(祖)穆公,克夾(紹)先王,(奠四)方,(肆)武公亦弗叚朢?(遐忘朕)聖且(祖)考幽大弔(叔)、弔(懿叔),命禹仦?(肖朕)聖且(祖)考政于丼(邢)邦。?(肆)禹亦弗(敢惷),睗(錫)共?(朕)辟之命。”烏虖(嗚呼)哀哉!用天降大喪于下或(國),亦唯噩(鄂侯馭)方。(率)南淮尸(夷)、東尸(夷)廣伐南或(國)、東或(國),至于歷内,王廼命西六(師)、殷八(師)曰:“(撲)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肆師)彌?匌?(怵會恇),弗克伐噩(鄂)。?(肆)武公廼遣禹?(率)公戎車百乘、斯?(厮馭)二百、徒千,曰:“于??(匡朕)肅慕,叀(唯)西六(師)、殷八(師)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雩)禹(以)武公徒?(馭)至于噩(鄂),?(敦)伐噩(鄂),休,隻氒(獲厥)君?(馭)方。(肆)禹又(有)成。(敢)對(揚)武公不(丕)顯耿光。用乍(作)大寶鼎。禹其萬年子子孫寶用。

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7)

【兮甲盘銘文】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余吾),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愍),王赐兮甲马四匹、軥车,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8)

禹鼎中“用天降大喪于下或(國),亦唯噩(鄂侯馭)方”,明确记述了因为噩(鄂侯馭)方国的入侵,“下国”遭受了大的浩劫,西周天子“王廼命西六师、殷八师,曰:“撲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寿幼””,“率南淮夷、東夷廣伐南國、東國至于歷内”。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下国”所遭受的大灾难,正是因为噩(鄂侯馭)方入侵了南国东国,让周王调集倾国之军队,并联合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与东国,并对噩方进行灭国灭族。换一种角度解读,呜呼哀哉!噩方让我们的“下国”“夏国”遭受了灾难,只是因为鄂侯国的原因,南淮夷、东夷所在的南国、东国等组成的“夏国”是无辜的,西六师殷八师是前来解放“夏国”的。

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9)

《史记》中的“下民”与禹鼎中的“下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遭分别受了大洪灾与大战乱,大禹治水与周王平乱,让“夏民”与“夏国”国泰民安,让天下中国的文化与文明稳定发展,最终奠定了西周后期文化的蓬勃发展,中华民族由此走入信使时代。

为了纪念周王“命西六师殷八师”“率南淮夷東夷廣伐南國、東國至于歷内”的平乱,给“夏国”“夏民”带来的安定安康,在淮河涂山、四方湖古城地区这个《诗经》采集者尹吉甫为官的地方,诞生了大量歌颂此次大规模平乱的《诗经》作品,并为尹吉甫所采集,收录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品里,如《民劳》《荡》《桑柔》等。

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10)

《民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11)

《荡》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汝殷商。曾是彊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衍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12)

《桑柔》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四牡骙々,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于乎有哀,国步斯频

国步灭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忧心殷殷,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如彼溯风,亦孔之僾。民有肃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中国,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穀。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维此良人,作为式穀。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凉曰不可,覆背善詈。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13)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惠此中国,俾民忧泄”“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中国,具赘卒荒”“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通过对《史记》《诗经》《孟子》等中国古典文献典籍的记载,与《禹鼎铭文》《兮甲盘铭文》的对比解读研究,刻录在中华民族记忆中的天下、中国、大禹治水、夏国、夏民、夏文化等等,构成中华文明历史与文化的基本内涵,正是产生形成、发扬光大于淮河流域中游的涂山地区、四方湖地区,即文献记载中的南淮夷地区、淮夷地区、南国地区、东国地区。中华民族的历史,即是“历内”的文与史;探源中华文明的考古,即是考证四方湖古城的工作。(作者:赵辉)

大禹治水具体地点(终于发现夏王国的具体位置)(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