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15-20年经济补偿(辞退和裁员的区别)

4月8号在公司上班,下午听说旁边小区有疑似确诊病例,我第一感觉是马上做核酸,就"怂恿"项目核心成员赶紧去做,不然明天进不了大厦,项目进度会延迟,其它同事说没出通知做什么核酸,有72小时就行,然后说我瞎着急。

时间推移到4月9日早上,收到物业和官方通知,需24小时核酸才能进入大厦,很多同事抱怨为啥不早点通知,搞得他们去不了公司,而被我"怂恿"做了核酸的人,都说我挺明智的。

工龄15-20年经济补偿(辞退和裁员的区别)(1)

这件事,我不是夸自己,而是想说,任何即将发生的事情,并不会空穴来风,总会捕捉到一些细节,我为什么马上想到,核酸要求会从72小时变成24小时,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判断:

  1. 旁边小区,有疑似确诊病例,虽然官方没有公布结果,但传到我耳中,不管真假,说明事情不简单,就算谣言,官方会第一时间辟谣。
  2. 百度大厦正在搭建核酸检测点,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的,只有事情严重,才会每天一检,间接说明事情比较严重,官方要安民,在没有100%确认下,是不会公布信息的。
  3. 有些同事的家人和朋友,收到接下来4天可能居家办公信息,我们公司没有通知,可能存在时间差,对我来说,但一定是个未知风险。
  4. 核酸检测结果快慢,跟检测人数成正比,根据这几年经验,一般要6~8小时,假设需24小时,现在不做的话,明天只能在楼下等结果。

当然,我的预判可能错误,但就算错误,对我来说成本可控,虽然会浪费30~40分钟排队,但我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习某个视频或者看几篇文章,同样也是有收获的,如果不做核酸,不仅项目进度会延迟,而且我去哪都不方便,这样损失会更大,综合考虑,利大于弊,当然是做核酸。

对于疫情,网上有人调侃,青春才几年,疫情就占3年,的确,疫情改变了我们一些生活方式,比如:

  1. 戴口罩:从小到大,戴口罩次数,拿手指头都可以数过来,而这3年,每天都戴,现在是不戴口罩不正常。
  2. 做核酸:每天头等大事就是做核酸,我记得深圳解封那2天,核酸检测点都撤了,很多点只做小区内居民,且i深圳显示做的点,我跑了4个都不做,正当我打道回府,准备明天不上班时,车上问滴滴司机,哪里有做核酸的点,他说南头有,我赶紧说载我去,现在回头想,办法总比困难多。
  3. 居家办公:非典那会,还在读书,体会不到居家办公,感受最深就是这次,说句实话,比在公司还辛苦,但3年前,是不会有集体居家办公的,我觉得只要疫情一直存在,或者将来爆发其它啥情况,居家办公会一直延续下去,当然这些只适合在家就可以办公的岗位。
  4. 线上面试:以前面试,除上司不在公司或者国内外,可以电话面试,其它情况,基本要去公司,而这疫情3年,基本都可以线上面试,对于跨城市或跨国跳槽的人来说,与其说疫情是危机,还不如说是一个机会。

当然,还有其它,这里就不举例了,在疫情下生活的我们,有人因为天天做核酸抱怨,有人因为疫情创业失败,有人因为疫情失去家人,有人因为疫情失业,也有人因为疫情赚的盆满钵满,也有人因为疫情月薪翻番跳槽,反正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好,危机嘛?有危就有机,比如:

  1. 找工作:疫情期间,你觉得没有公司招人,就不投递简历,因为疫情,大环境的确会下降,但对于个人来说,影响微乎其微,你是站在国家角度考虑个人问题,方式不对,当大家都觉得在疫情下,很少有公司招人,对你来说,反而是机会,因为跟你竞争的人变少了。
  2. 国外参展:国外疫情很严重,国内很少有人去参展,但我发现有些公司还是会派人去,比如我们公司老板会两边经常跑,反而收获不少客户,因为少了竞争对手,不得不说也是机会。

从开头到这里,看似讲疫情,其实总结就是8个字:拥抱变化,未雨绸缪,也许这3年是新冠疫情,但下个3年就是未知,对于未知事情发生,只要你没经历过,不管你谁,什么学历,刚开始都是懵的,然后开始熟悉,最后不管它怎么发生,你都有方法应对,这就到了手中无剑心中无剑的状态,这个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生就是这样,十有八九不顺,你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降低这八九不顺的损失,而不是去追求其中一顺,当你有这个心态,你才能拥抱其中变数,坦然处之。

今天的文章,是职场上一个常见问题,同时也是回答1月份一位读者的问题。

工龄15-20年经济补偿(辞退和裁员的区别)(2)

疫情下,很多公司会受影响,部分人会因公司业务订单量聚减被列入缩减人员清单,从而被裁,虽然政策是不能因为疫情随意裁人,但企业会打劳动法擦边球,而这些被裁或者辞退人员,大多会感慨命运不公平,其实大可不必,我觉得越早经历越好,身为体制外的职场人士,短短40年,你总会遇到一次被辞退或裁员,这里我不是诅咒大家,而是想表达,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只是你现在没遇到,不代表不会发生,所以心态要放平,如果这个坎都过不去,谈啥笑傲职场,

当你知道自身职场路,不会那么顺利,总会有一天被裁或者被辞退,你就有危机感,有危机感,你就会未雨绸缪,这未雨绸缪不涉及开发副业,保险,理财等等,而是指会找工作和保住工作,会找工作就是主动拥抱变化,保住工作就是被动拥抱变化,当你会找工作,也能守住工作,然后才是增加技能,最后才是发展副业,所以为啥说,找工作能力比工作能力重要就在这里,你会跳槽,就不担心失业,因为你能在2~3个月迅速找到一份工作上班,且比上份工作要好,这个时候因辞退和被裁带来的不自信就会消失,让你重建自信。

我们回过头来看,裁员和辞退的区别,截图中,我只是简单做个回复,今天就此篇文章展开说说。

两者相同点就是你会失业,同时也会获得一定的赔偿,这里大家会有一个误区,就是试用期内辞退没有赔偿,其实是有的,至少半个月,只是公司忽悠你不懂,同时还略带威胁,如果你拿赔偿,就会在离职单上写你能力不行被辞退的,很多人因好面子或者不懂就不要了,同时会留下一个试用期被辞退是没赔偿的认知。

两者不同点:

辞退,是公司针对个人做出不留用的决定,主要跟个人相关,被辞退的原因有业绩不达标,跟领导关系不好,政治斗争中站错对,试用期不通过,工作表现不好,自身实力跟工作岗位不匹配等等。

我工作这些年中,在每家公司都会遇到被辞退的人,大部分是能力不够,其次是工作表现不好和领导关系差导致,被辞退的人,主要发生在试用期和年底,基本上一家公司招你进去,不会无缘无故辞退你,特别是同一个领导,主要原因在于自己,比如最近公司品质部来了位总监,新官上任三把火,太过于表现自己,跟其它部门老大关系搞的很僵,导致得罪了不少人,我跟他打过一次交道,就觉得他很难过试用期,因为不管你谁,只要你不是老板的人,试用期内锋芒毕露,很容易被干掉,所以不到3个月,他就被辞退了。

裁员,是公司行为,为了实现如下2点,减少或撤掉某些岗位,部门,事业部,旗下公司,以及公司倒闭等导致的失业,都叫裁员,它跟辞退的本质区别是,辞退这个人,岗位还在,裁员是连根拨起,岗位都没有了,站在社会角度来说,裁员的影响更加严重。

  1. 降低公司开支。
  2. 调整业务模式,优化组织架构。

对于裁员,劳动法是有规定的,一般超过20个人或者不足20人,但占企业员工总数10%以上的都要向劳动部门报备,同时要提前1个月通知被裁的人,辞退当天可以走人,但裁员不行。

以上就是两者的区别,你千万别混为一谈,或者说裁员=辞退,一旦你搞错,当事情真的发生时,很容易弄巧成拙。

那裁员和辞退对下份工作有影响吗?

肯定有影响,人都讲究名声,不管你是被辞退还是裁员,面试时,尽量不要告诉对方,对你个人来说,虽然裁员比辞退轻微一点,但对方知道你是被裁的,脑子里就先否定你们公司,然后再否定你这个人,这就是现实中的职场,当然世事无绝对,也有不在意这些的公司,但很少,谨慎起见,尽量不要说。

最后,不管是辞退还是被裁,我都不希望发生在你身上,正如开头所讲,任何事情的发生,总能提前捕捉到一些细节,一旦发现工作不稳,要么主动出击,赶紧找下家,要么被动保工作,跟其它部门领导搞好关系,事情来临前调其它部门,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出击,都要有时刻被干掉的危机感。

祝大家周末愉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