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怎么预防和控制(脱发严重如何防治呢)

作者:健康江苏

你问我答 107

脱发怎么预防和控制(脱发严重如何防治呢)(1)

『 提问 』

秋冬季节

不少盆友们的头发

似乎也像落叶般

越掉越多

这样的情况

真的正常么

脱发怎么预防和控制(脱发严重如何防治呢)(2)

那么问题来了

脱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它有哪些类型?

究竟又该如何防治呢?

脱发怎么预防和控制(脱发严重如何防治呢)(3)

脱发怎么预防和控制(脱发严重如何防治呢)(4)

『 回答 』

脱发是指头发脱落的现象,包括自然脱落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病理性脱落,我们的头发每天都有脱有生,处于动态平衡。

如果每天脱发在100根以内基本上是正常的,属于新陈代谢状态下的生理性脱发,但每天头发脱落数量超过100根时,那就必须得引起重视了。

脱发怎么预防和控制(脱发严重如何防治呢)(5)

脱发怎么预防和控制(脱发严重如何防治呢)(6)

脱发的类型

1

雄激素性秃发

又称脂溢性脱发,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的毛发进行性减少性疾病。在男性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也称为男性型秃发。

女性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少部分表现为弥漫性头发变稀,发际线不后移。称为女性型秃发。

2

斑秃

头部突然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脱发斑。最初为小片脱发区,一片或几片,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人在短期内头发可全部脱落,故称全秃,如体毛亦脱落,则称普秃。

脱发怎么预防和控制(脱发严重如何防治呢)(7)

3

产后脱发

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线部位出现脱发,约35%-45%的产妇在产后3个月左右出现上述症状,也可见于产后7个月左右。

产后脱发属于休止期脱发,是一种生理现象,与产妇激素水平、精神因素及生活方式变化有一定关系,其严重程度一般与胎次成正比。

4

感染性脱发

由于真菌等病原体的感染而造成的脱发称为感染性脱发。部分去除病原体后,毛发生长可逐渐恢复正常。部分病原体感染产生慢性炎症,毛囊遭到破坏,将造成永久性脱发。

脱发怎么预防和控制(脱发严重如何防治呢)(8)

5

药物性脱发

某些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砷剂、抗抑郁药、高血压药等药物可影响发根部毛母细胞的功能,导致脱发。

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可杀死或抑制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所有快速分裂的细胞,包括处于生长期的毛母细胞,所以接受化疗的患者大部分会出现脱发。

6

营养性脱发

因体内缺乏某些营养元素或者摄入过量糖、盐、硒等元素,以及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精氨基琥珀酸尿症、高胱氨酸尿症等造成的毛囊营养代谢性障碍,从而导致毛囊萎缩引起脱发。营养均衡、代谢纠正后头发可逐渐恢复正常。

脱发怎么预防和控制(脱发严重如何防治呢)(9)

7

瘢痕性脱发

指深度烧伤、电伤、放射性皮炎、免疫炎症性疾病(如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硬皮病等)、感染性疾病、皮肤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毛囊破坏形成瘢痕,从而产生永久性秃发。

8

牵引性脱发

长期习惯性牵拉可导致受力较大的部位头发脱落,多与患者用力梳发或发夹牵拉、用力扎马尾、盘发等引起。脱发一般不完全,主要表现为头发稀疏。最常见的部位是耳前和前额,也可由于习惯不同而影响不同部位。

脱发怎么预防和控制(脱发严重如何防治呢)(10)

9

拔毛癖

是由于自行拔除头发引起,患者本人可能没有注意到自己拔除过毛发,多发生在焦虑情况下。拔毛癖的脱发区不完全,有断发,且断发不易拔除。脱发区多发生在太阳穴部位。

如何防与治呢?

1

预防

  • 精神放松,保持愉悦的心情;

  • 适当的清洗头皮,保持其清洁,一般为一周2-3次;

  • 头皮按摩包括前额、发际、两鬓、头顶和枕部,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 保持均衡的膳食结构,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品,如绿色蔬菜、水果、动物肝脏、干果(如核桃与黑芝麻)、红枣、薏米仁、豆制品、胡萝卜、蛋、奶等,有助防脱发。忌食辛酸刺激食品

脱发怎么预防和控制(脱发严重如何防治呢)(11)

2

治疗

脱发的药物治疗需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男性可口服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女性以抗雄激素药物治疗为主。

斑秃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米诺地尔。产后脱发多在产后6~9个月会自行好转,最长不超过1年,可自愈,无须过分紧张及特别治疗。

感染性脱发需剃除病发,针对病原体抗感染治疗。药物性脱发,一般停止使用易导致脱发的药物后,头发会逐渐生长。

脱发怎么预防和控制(脱发严重如何防治呢)(12)

营养性脱发需注意均衡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牵引性脱发拔毛癖需改正自身不良生活习惯。雄激素性秃发、瘢痕性脱发等,头皮毛发种植术也是可供选择之一。

当您发现自己头发变得稀少时,建议最好至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让医生给予您指导。

供稿 | 崔晓美

来源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图片 | 部分来自网络

编辑 | 黄琳

责任编辑 | 施琳玲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