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软糖哪个好吃(胶原蛋白软糖等网红食品受追捧)

胶原蛋白软糖、含12种维生素饼干、叶黄素果冻、加班熬夜常备护肝软糖……千亿市场规模的功能性食品悄然占领市场。多数这类“网红食品”被商家标注为功能性食品,并不是经过批准备案、被严格监管的有“蓝帽子”标识的保健品。既不是药,又不是保健品,消费者买的功能性食品真的有标榜的各种功效吗?是不是交智商税?

胶原蛋白软糖哪个好吃(胶原蛋白软糖等网红食品受追捧)(1)

现状

“排毒养颜”“断糖控脂”

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食品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2019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227亿元,同比增长18.5%,预计2021年有望达到3307亿元。

CBNData发布的《2020年轻人线上保健品消费态度洞察报告》显示,天猫年轻人保健品运动场景的消费人数与消费规模近三年逐年提升,2020年消费规模超过15亿元。购买4-6种以及6种以上保健品种类的年轻人增长最为明显。

市场标称功能性食品的商品,贴上各种“排毒养颜”“断糖控脂”“抗糖拒氧”“助眠美肌”等标签后,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食品。

早上醒来先吃一粒蔓越莓胶囊,吃早饭时牛奶加一袋燕麦膳食纤维,中午随餐服下两片白芸豆压片糖果,下午看电脑时间长了吃一个叶黄素果冻,晚睡还要再吃氨基丁酸胶原蛋白软糖……“每个月都得花两三千在这类保健品上,养颜美白、减脂、助眠、增强免疫力这些标签特别吸引我,我愿意花钱买健康。”北京白领孟女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互联网行业,由于担心工作强度大影响健康,她特别注意保养。浏览小红书、淘宝直播等平台最关心的是关于健康的话题,她购买功能性食品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

很多年轻消费者更容易被商品的代言人影响,愿意尝试直播带货主播推荐的商品,并十分在乎买的究竟是普通食品还是保健品。孟女士说,“我觉得长期吃,肯定有用。不知道是否与心理作用有关,最近吃了‘助眠美肌’的几种食品我感觉睡得比以前安稳了。免疫力也比之前好,感冒次数变少了。”

热衷购买含12种维生素饼干、叶黄素果冻的年轻人王同学,由于学习压力大,常常感到疲劳,喝咖啡、奶茶只能抵抗一阵困意,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疲劳。她和周边的准备考研的同学会购买一些含维生素饼干等零食,看电脑写作业时间长了还要吃叶黄素果冻缓解视疲劳。

商家

网店客服回复表示

“不是保健品是食品”

在市面上,受年轻人热捧的功能性食品品牌繁多,其中有“BUFFX”“BearKoKo”“Minayo”“Wonder Lab”“Unichi”和“Nelo”等。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某网购平台上看到,包括BearKoKo氨基丁酸胶原蛋白软糖、BUFFX叶黄素酯蓝莓护眼软糖、Wonder Lab白芸豆膳食纤维,Minayo多维太阳花VC维生素B族软糖等商品均标注“0蔗糖0脂”。

这些产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BearKoKo氨基丁酸胶原蛋白软糖配方成分显示:麦芽糖醇液、异麦芽酮糖醇、赤藓糖醇、水解胶原蛋白、Y-氨基丁酸、卡拉胶。BUFFX晚安蓝软糖的产品说明网页上,写明核心成分为Y-氨基丁酸,食品级原料GABA、含VC、0蔗糖添加。但同时店家网页上“温馨提示”,Y-氨基丁酸软糖食用量≤500mg/天,异麦芽酮糖醇食用量≤100g/天。

北青报记者咨询两家网店客服,BearKoKo明确回复:“不是保健品,是食品”。BUFFX客服则一直未予回应。

值得关注的是,既然说明这款软糖是食品,为何要建议每日食用限量?这些功能性食品的功效究竟如何?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我国功能性食品不属于药品或保健品的监管范围,无需备案,也不需要做医学上的双盲实验证明功效,这些功能性食品是否能达到宣传的功效,无从知晓。添加维生素等物质宣传功能,有逃避监管,打擦边球的嫌疑。

监管

监管备案不存在

“功能性食品”分类

据市场监管部门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只存在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划分,没有功能性食品的概念。保健功能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发布。

其中,《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2021年版)》中,已经将粉剂、凝胶糖果纳入保健食品备案剂型,但施行时间为2021年6月1日。

这意味着,目前市场中多数以功能性食品为“卖点”的商品,并未获得权威认证。

内存

保健食品具有

“蓝帽子”特定标志

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605号(商贸旅游类014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明确回应,我国保健食品自1996年立法设定起,就一直使用保健食品“蓝帽子”的特定标志,在帮助消费者准确识别保健食品,区分其与普通食品、药品。根据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国家已经对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当前,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现象屡禁不止,其成因错综复杂,需要多部门综合施策,联合行动,形成整治食品、保健食品市场乱象的合力。

市场监管总局曾于2019年发文表示,针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中重点查处食品中添加药品、非食品原料、非保健食品添加仅限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以及食品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相关规定等行为。发现食品中添加药品、非食品原料的,立即移交公安机关。

文/记者 蔺丽爽 统筹/余美英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