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的西山(宋代天空的那片蓝)

秦朝霸气,是一朵毒辣的狼毒花,短暂而狠厉;

汉朝雄壮,是一丈红的蜀葵,明艳艳的张扬着;

隋唐繁华,是端庄大气的华贵牡丹,艳压群芳;

魏晋是水边的一朵幽幽白莲,清秀永恒;

宋朝,则是一朵空谷幽兰 !

宋朝时的西山(宋代天空的那片蓝)(1)

《瑞鹤图》里的吉祥

北宋年间的一次元宵佳节,徽宗登宣德门城楼与民同庆,并在次日亲眼目睹了一群仙鹤在城楼上盘旋飞舞、争鸣和应的祥瑞景象。欣然提笔,一幅饱含寓意的《瑞鹤图》,这位帝王心中的祈愿与格局,尽在画中。

宋,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处于一个划时代的坐标点。

胆样银瓶玉样梅,

此枝折得未全开。

为怜落莫空山里,

唤入诗人几案来。

宋朝时的西山(宋代天空的那片蓝)(2)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唯一一个不间断延续超过300年的朝代,唐朝290年、明朝277年、清朝267年、元朝89年。由此,宋代在经济高度发达、自由的环境下,审美由唐代繁复美华的风格转向淡雅清逸的极简美学,无论从宋汝窑的素色瓷,到徽宗的瘦金体,再到范宽、郭熙的大山水,用如今的眼光看依旧闪烁着高超的审美情趣和雅致的艺术追求。

宋朝时的西山(宋代天空的那片蓝)(3)

北宋《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耀眼的“点茶”

宋代的生活,尤其是文人雅士,喝茶必定是绕不开的话题。

宋朝时的西山(宋代天空的那片蓝)(4)

点茶,是宋人雅致生活的集中写照,将团饼经炙茶后将茶碾磨成粉末状,然后再用筛罗分筛出最细腻的茶粉投入茶盏中,即用沸水冲点,随即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

苏东坡《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其中的“三味手”说的就是高明的点茶能手。

宋朝时的西山(宋代天空的那片蓝)(5)

赵佶《文会图》

因为对饮茶的热爱,宋代出现了多种的饮茶技艺,其中一种叫做“分茶”。

分茶是指在注汤过程中用茶匙(徽宗后用茶筅为主)击拂拨弄,使激发在茶汤表面的茶沫幻化成各种文字的,以及山水、草木、花鸟、虫鱼等图案。

在北宋《清异录》中有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也就是是我们要说的“茶艺拉花”。

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记述了宋徽宗亲自倒茶的趣事。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 宋徽宗曾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 席间他雅兴大发, 令侍臣取来茶具, 当众施展了自己的分茶技艺。亲自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宋朝时的西山(宋代天空的那片蓝)(6)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藉藉,木犀花。”据说李清照便是一名茶艺高手,擅长“活火分茶”。

宋代的生活美学

生活中需要承载的器物,玩古物一直是帝王、宦官、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传统。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是最能代表宋人生活与文化趣味的“四般闲事”。

雅集是宋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他们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观瀑、采菊、写诗和绘画,携手传播着宋人躬身实践和付诸想象的种种生活情趣,成为北宋文人的一种重要社交活动。

宋朝时的西山(宋代天空的那片蓝)(7)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刘松年《博古图》局部

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对铜器的推崇,一度达到痴迷。赵希鹄甚至说“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开速而谢迟……”。

宋代最艳丽的颜色都给了花,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齐名天下。宋时的每年春天,都会举办盛大的“花朝节”,《梦粱录》中有详细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

宋朝时的西山(宋代天空的那片蓝)(8)

宋 《夜合花图》

宋人都爱在家中摆放一瓶鲜花点缀生活。对于花的喜爱,催生出了高超的插花技巧。

宋朝时的西山(宋代天空的那片蓝)(9)

宋 《夏花篮图》

在《夏花篮图》中,插花师用夏天盛放的大朵蜀葵作为主花,辅以栀子花、石榴花、含笑、萱草,以明媚的色调表现了夏日应有的活泼。

花卉的贸易,在宋以前是受到社会排斥的,传统文化认为,花只能用于观赏,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宋朝时的西山(宋代天空的那片蓝)(10)

《清明上河图》中卖花的散户与店铺

在汉代时,妇女儿童就已经开始佩戴鲜花作为装饰,在女士的头上见到鲜花,在今天都是一番美景,可是在宋代,簪花却是文人士大夫最喜爱的装扮之一。

根据史载,宋徽宗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从驾的臣僚仪卫,也都赐花配戴。天子以身作则,百姓自然紧随其后。

宋朝时的西山(宋代天空的那片蓝)(11)

朕今天美吗

当时和今天一样,花有生花与像生花之分,生花即时令鲜花,像生花是假花,由绢类织物制作而成。

到宋真宗时期,男人戴花甚至提升到国家的礼仪制度上,什么身份戴什么花,什么级别戴几朵花,都是有明文规定的。

杨万里有诗云:“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芍药牡丹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宋朝时的西山(宋代天空的那片蓝)(12)

晚清苏六朋《簪花图》

晚清苏六朋《簪花图》,描绘了宋真宗赏花给群臣的场景

到后来,人们已经习惯把赐花、簪花看作是一种至高的荣耀,它已经成为仕途升迁的重要标志。

正因为花在仕途升迁和人事往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将插花与焚香、点茶、挂画相提并论,合称“生活四艺”。

宋词是唱出来的

“从前的宋词是用来唱的。青楼歌女、文人雅士,把那满腹的心事、幽怨的情思、不平的牢骚,一丝丝地抽发出来,毫不避讳地尽情宣泄。现在的宋词是用来品的,一个人,一杯茶,抖落一身红尘,远离外边的世界,沉下心听一听宋词的浅吟低唱,读一读千年前文人墨客欲说还休的心事,焦虑的心情便安静下来,疲惫的身体也不再劳累,世间的悲欢离合仿佛化作了一抹历史的青烟,平和而翩然远去。”作家王立群如是说。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宋词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词谱,也就是我们如今填词所见的格律;另一部分是乐谱,用来记录旋律。词谱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采用平仄的记录方式;而乐谱却不同。朝代更迭间,乐谱失传。同时词人既要求有填词功底,又要求精通音律,如今已然是分道扬镳。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词起源于南梁,兴于隋唐,极盛于南北宋,宋及宋之前,词还是可以依曲调而唱出来的,但宋之后很多词调逐渐消失了,只留下了供大家填词所用的格律规范,也就是词牌,由于这些词牌规定了每首词的句数,每句各位置的平仄用韵,所以宋后文人们无须了解词曲调也可以参照词牌填词。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朝时的西山(宋代天空的那片蓝)(13)

一千年前宋人对于生活美学的感悟,早已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透过笔墨传颂至今。

对于宋人来说极其日常的生活,却成为了我们当下生活的最终向往。

何谓生活?生活是我们朝九晚五剩下的那一部分,也是我们对生活本身的态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