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人生三阶段(托尔斯泰的人生牌局)

·[英]奥兰多·费吉斯·

托尔斯泰人生三阶段(托尔斯泰的人生牌局)(1)

列宾油画《农夫·耕地的托尔斯泰》

牌局中输掉了心爱的房子

  1855年,托尔斯泰在牌局中输掉了自己最心爱的房子。他和克里米亚办公室里的同事连续两天两夜都在玩一种叫“俄罗斯十三张”的扑克,托尔斯泰一直都在输,最后他在日记中承认自己“输掉了一切”——位于亚斯纳亚-博利尔纳的房子。

  “我觉得写作毫无意义,我对自己感到恶心,我想忘了我的存在。”托尔斯泰大部分的人生都可以用这场牌局来解释。毕竟这也不是一座普通的房子,而是他出生的地方,在那里他度过了人生的前九年,这也是他心爱的母亲留给他的神圣遗产。1847年他父亲过世时,他继承了2000英亩土地、200名农奴和这栋沃尔孔斯基家族的老房子,那一年托尔斯泰19岁。

  这座老房子墙上的漆已经开始脱落,屋顶漏雨,游廊破败,院里的英式花园由于长时间疏于打理也已杂草丛生。但不管怎样,这栋房子对托尔斯泰来说依然十分珍贵。他在1852年给弟弟的信中写道:“不论多少钱我也不会卖掉这座房子,这是我最不愿意放弃的东西。”然而为了偿还赌债,他不得不要卖掉这座自己出生的房子。为了留住它,他卖掉了自己另外11座村庄,连同里面的农奴、木场和马匹,但筹的钱仍然不足以让他走出困境。最后这座房子被拆掉后分批出售。

决心“活在真实中”

托尔斯泰人生三阶段(托尔斯泰的人生牌局)(2)

托尔斯泰和孩子们在一起

  托尔斯泰搬进一栋附属于老沃尔孔斯基庄园的小房子。似乎是为了弥补自己令人鄙夷的赌博过失,他下决心要把这里改造成一个模范农场。在这之前他就做过类似的尝试。1847年他刚刚以少东家的身份来到这里时,怀着对农民利益的牵挂,他就立志成为一名模范农场主,并身兼画家、音乐家、学者和作家。这也是他1852年的作品《一个地主的早晨》的主题。这是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内容是关于一个地主(也就是托尔斯泰本人)来到农村寻找幸福与公正的故事。

  最开始,托尔斯泰决定为自己农庄的农奴减低税赋,结果他们并不信任他,拒绝了他的提议。这让托尔斯泰十分恼火,他低估了农奴与贵族之间的阶级鸿沟。于是他离开农村,来到莫斯科享受上流社会的生活,之后又在高加索地区参军。但是1856年他回来的时候,社会上充满了改革的气氛。沙皇告知贵族要做好解放农奴的准备。怀着新的决心,他再次来到农民中,决心要“活在真实中”。他厌恶自己过去的生活,那些吃喝嫖赌宴乐无度的日子。和那些“走到人民中去”的民粹主义者一样,他发誓要开始新的生活,一种基于农事劳作和阶级友爱,充满道德真理的生活。

  1859年,托尔斯泰在亚斯纳亚-博利尔纳建立了第一所农民子弟学校,到1862年增至13所。老师大部分是那些持革命观点而被学校开除的大学生。沙皇任命托尔斯泰为地方长官,前去落实解放农奴宣言,结果因为支持农民的土地诉求,他把他的所有同事(图拉本地的乡绅)都给得罪了。在他自己的庄园上,托尔斯泰分出相当大的一部分土地给农民,在全俄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在执行废奴宣言时他就有如此慷慨的表现。

  似乎托尔斯泰迫切地想要把自己的财富给分出去。他梦想着能够放弃自己的特权,从而活得像个农民。有一阵子他甚至真的这样去尝试了。1862年他和新婚妻子索尼娅定居在亚斯纳亚-博利尔纳,他解雇了所有的佣人,并亲自开始照顾农务。但这次试验彻底失败。托尔斯泰不屑于喂猪,结果他故意把猪都饿死了。他不知道怎样做火腿,怎样打黄油,什么时候耕地锄草,没多久他就受够了这种生活,要么跑到莫斯科快活,要么把自己锁在书房,把所有的劳动都留给雇工。

生活充满了矛盾

  托尔斯泰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他一直都在做贵族还是农民之间摇摆不定。

  一方面他接受了贵族的精英文化,《战争与和平》就是这一世界的映射。在写这部非凡巨著的一些时候,例如1863年一所乡村子弟学校解散那一天,托尔斯泰会对农民阶级完全失去信心,认为他们是无药可救的人。他们既不能被教育,也让人无法理解。最早开始写初稿的时候,他发誓这本书只会描述“王公贵族、大臣、议员和他们的孩子”,因为,作为一名贵族他无法理解一个农民,就像他无法理解“在挤奶的时候牛会想什么,或者在拉车的时候马会想什么”。另一方面,他一生都在致力批判精英世界可耻的特权,尝试要靠“自己额头辛勤的汗水”生活。对于简朴生活的追求是他作品里一项永恒的主题。

  画家列宾在1887年来拜访他,为这位大作家创作第一批肖像画。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人,列宾对托尔斯泰的行为十分反感。他回忆说:“花一天时间到农民中感受一下他们的疾苦,然后就宣称‘我和你们在一起’,这是不折不扣的虚伪。”而且农民对这种行为也不买账。四年以后,在1891年大饥荒最严重的时候,列宾又去拜访了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坚持要向他展示“怎样用农民的方法犁地”。列宾回忆说:“好几次有亚斯纳亚-博利尔纳的农民经过,他们摘掉帽子向托尔斯泰鞠躬问候,然后径直走开,似乎对他的劳作视而不见。但后来又来了一波从其他村子来的农民,他们驻足观看了挺长时间。然后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淳朴的农民脸上看到如此鄙夷的神情。”  

  尽力活得像个农民

  托尔斯泰也意识到这种摇摆不定的立场,他许多年来也为此痛苦不已。作为一名俄罗斯作家,他感到艺术家有责任领导人民并为他们提供启蒙。这也是他为什么主持修建农民学校,将自己大量的精力用于创作乡村故事,并创立了一家出版社(“媒介”)为农村不断增加的读者印刷经典作品(普希金、果戈理、列斯科夫和契诃夫等作家的作品)。但同时他的观点也在转变,他认为社会要以农民为师,而自己和其他不道德文明的子民们则对世界毫无用处。通过在农民学校里教书,他总结说农民比贵族具有更高的道德智慧,他用农民再自然不过的公社集体生活来阐释这个观点。

  随着时间的流逝,托尔斯泰尽力活得越来越像个农民。他学会怎样自己制作鞋子和家具。他放弃写作,转而到田间从事劳作。

  有时候在晚上,当从莫斯科前往基辅朝圣的人群经过他的庄园时,他会加入他们,一起走上几英里,然后带着更坚定的信仰,赤脚在第二天一大早走回来。他说:“他们过着勤劳守德的生活,他们淳朴的智慧在很多方面比我们虚伪的文化和哲学要优越许多。”

托尔斯泰人生三阶段(托尔斯泰的人生牌局)(3)

(摘自曾小楚郭丹杰译《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