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评剧花为媒坐绣楼唱段(新凤霞完美演绎)

剧情

评剧传统剧目《花为媒》的故事见《聊斋志异·寄生》。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创编此剧,后经吴祖光修改,将王俊卿娶李月娥、张五可为妻改为王俊卿、贾俊英分娶二女。《坐楼》、《花园》两场剧情如下:李月娥与表弟王俊卿相爱,遭到父亲的反对,王家请阮妈到张家向张五可求婚,俊卿以五可貌丑为由,执意不允。张五可得知后,在绣楼之上细照菱花,伤心不已。后阮妈设计让其表兄贾俊英代为相亲,五可于花园之中见到俊英,俊英为五可美貌震惊,顿生爱慕之心,五可亦对俊英由恨转爱,以花为媒定情。

新凤霞评剧花为媒坐绣楼唱段(新凤霞完美演绎)(1)

赏析

评剧分为“西路”和“东路”两大支流,评剧《花为媒》可算是“东路”评剧的代表作。其情节紧凑、表演幽默、舞台气氛张弛适度,在“坐楼”、“花园”等场中,演员的表演大量地吸收了农村的秧歌动作和朴素的民间舞蹈身段,通过明确的动作和优美细腻的舞姿表现人物,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坐楼》、《花园》均以张五可的表演为主。解放前,为了迎合某些观众的低级趣味,这些场次在唱词、表演上颇多恶俗之处。解放后,新凤霞确立了张五可是大家闺秀,端庄大方、识书习礼的人物基调,去除了表演中挑逗的成分。通过对张五可自夸自赞、由嗔转喜等一系列外部动作的刻画,很好地诠释了这一青春少女天真烂漫、追求爱情的内心世界。

《坐楼》、《花园》中,张五可对自身美貌的称赞两度出现,但并不显得多余,这不仅是因为其优美的旋律和主人公的舞蹈表演,还因为它们是建立在对主人公不同情境不同心理的分析基础上,各有特色而并不重复。在《坐楼》中,张五可对自身美貌的称赞带有青春少女的得意心理在内,而且身处深闺无人所见,所以身段动作比较自然、朴实,措辞上也显得天真烂漫、毫不“谦虚”;而在《花园》中,由于面对的是曾经拒绝过自己的心上人,因此对自己美貌的描述要多些矜持、庄重、夸耀负气的成分,措辞上也由直接的自赞改为借花喻人:“你看看红玫瑰,再看看含羞草,你看看这藤罗盘架再看看柳弯腰。你看看兰花如指,再看看芙蓉如面,看一看我这满园的春花美又娇。走一步凤展翅,走两步彩云飘,五可我走了一个连呐连环步,钗环响亮我的声啊声音高。可笑你小小的书生为花颠倒,意悬悬眼烁烁你魂散魄消。”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在内。

新凤霞评剧花为媒坐绣楼唱段(新凤霞完美演绎)(2)

在表演上,《坐楼》和《花园》同样体现了传统戏曲“歌舞演故事”的特色。如果说在《坐楼》中,张五可的身段动作局限于房间之内,趋于写实而幅度较少的话,那么在花园》中,张五可以花喻貌,一边赏花,一面自赞,舞扇翻飞,步履蹁跹,相随的贾俊英亦步亦趋,做出用扇子一遮、两遮,蹲身、斜身的对衬动作,稳重、含蓄而大方极富舞蹈美感。

在唱腔上,《坐楼》一段,新凤霞运用了流利新颖的花腔(也称“疙瘩腔”),流畅然,活泼婉转。

除了张五可一角外,本剧其他角色的表演也可圈可点:李月娥在“洞房”一场唱段头尾衔接俏皮活泼;赵丽蓉饰演的阮妈,一扫旧传统戏彩旦的“丑”态,俏丽脱俗,风趣热心。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与香港繁华影业公司将该剧摄制为戏曲艺术片,作家吴祖光对唱词做了重新加工,大大提高了剧本文学性。

新凤霞评剧花为媒坐绣楼唱段(新凤霞完美演绎)(3)

主演

新凤霞(1920— ),女,原名杨淑敏,籍贯江苏。师从杨金香、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等。她六岁登台,十五岁任主演, 1949年解放后,新风霞组织了北京风鸣社,1950年在党的戏改方针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1951年调入军委总政文工团评剧团任主演,后调人中国评剧院。传人有谷文月等数十人。新凤霞扮相俊美,嗓音甜美,行腔清新淡雅,表演质朴优美,实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