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特色小吃八大怪(西安有一道名小吃)

前几日,和朋友在一家店吃饭,看到一个菜名,她悄悄问袁小猫“这是什么菜啊!不认识那两个字!”袁小猫扭头一看,笑了,那个菜名后面有两个字很生僻,但是难不倒额们陕西女娃,这样念,叫“甲鱼老鸹撒”(lao wa sa ),当然,菜单上的撒不是这个撒,是月字边上一个天下面一个韭(如图),字典里就没这个字,在陕西话里,那个撒就是头,是脑袋的意思,老鸹撒就是乌鸦的头,就是说这种面食像乌鸦的头。这两个字真的只有陕西人用陕西话念出来才有意思,忒滴很!让你身边的陕西朋友给你念一哈,你一哈子就笑了!

西安特色小吃八大怪(西安有一道名小吃)(1)

甲鱼老鸹撒镇个楼

西安特色小吃八大怪(西安有一道名小吃)(2)

认识了吗

全陕西估计没人不认识老鸹撒(月天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家都是普遍性贫穷,用袁小猫母亲的话来说,天天都忙着挣工分,还要管家里家外一大堆人和事,做法哪有太多讲究,能吃上饭就不错了。

老鸹撒(月天韭)就是最简单也能补充营养的一种:面粉用凉水搅和成稠浆糊状,然后用筷子一个个拨入开水锅中,煮熟。再把提前炒好的土豆、西红柿、胡萝卜等菜倒进去,如果爱吃肉的话再给碗上面放一点肉臊子,就好了。有点像北方的“拨鱼儿”,与“疙瘩汤”也有点相似,但口感更筋道一些,一个个面疙瘩两头尖中间圆,很像乌鸦头的东西,因此而得名。

西安特色小吃八大怪(西安有一道名小吃)(3)

像不像乌鸦头

据说这道饭食的来历和“飞将军”李广有关。一次,李广与匈奴人作战,战事特别激烈,以至于边跑边逃,丢盔弃甲,连做饭用的锅碗瓢盆都没留下几个。跑的时候轻松,吃饭时就为难了。

李广就让将士们把头盔当锅,折路边的树枝为筷子,将面团拨到头盔里,再随手拔一些路边的野菜,三军将士饱餐一顿,精神抖擞,一举大胜,所以这顿饭应该叫“救命饭”。后来汉武帝听说后特别高兴,就让御厨也开始做这道饭,慢慢就流传到了民间。陕西人才有了这种吃法。

西安特色小吃八大怪(西安有一道名小吃)(4)

飞将军

至于后来为什么会有撒(月天韭)这个字,应该与纪晓岚造字有关。

传说乾隆到俑桥郡(今安徽宿州)的时候,又饥又渴,恰好有个老奶奶给他喝了一碗冲了鸡蛋的鸡汤,他觉得简直是人间至味啊!就问老人家这是什么汤。老人耳背,反问“啥汤?”乾隆没听清,就问旁边的纪大学士老人家说什么。纪晓岚聪明劲儿上来了,“老人家说这汤叫Sa汤。”乾隆随问“Sa字咋写啊!”于是,纪晓岚回答:“月子旁边一个天,然后下面一个韭,也就是月下天子救命汤。”乾隆大喜,赏老人百金。

想必,后来的陕西人为了纪念李广,借用这个“救命汤”的故事,就开始用“月天韭”来定义了这个撒字。虽然字典里没这个字,但是陕西人都认识它,就像小时候大人就会叫我们念“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长大后没有不认识BIang字的陕西娃

西安特色小吃八大怪(西安有一道名小吃)(5)

家常老鸹撒做法

西安特色小吃八大怪(西安有一道名小吃)(6)

夹起一筷子

陕西餐饮人对这道家喻户晓的小吃也不断进行改良,甲鱼老鸹撒(月天韭)也成为了一道经典的陕西大菜,具体做法就是先把甲鱼宰杀,去内脏,切块收拾好;五花肉、粉条、豆腐、香菜、豆芽等装盘;面粉用凉水和软面团备用;锅里加油烧热,煸炒甲鱼,加肉汤大火烧五分钟;加油炒豆芽一分钟倒入烧好的甲鱼带汤烧开上桌,当着客人的面,把面团夹出一个一个老鸹撒(月天韭)下入沸腾的甲鱼汤锅里,大火三分钟,把其他菜都倒进去煮熟就好了。

西安特色小吃八大怪(西安有一道名小吃)(7)

甲鱼老鸹撒

西安特色小吃八大怪(西安有一道名小吃)(8)

现场操作甲鱼老鸹撒

西安特色小吃八大怪(西安有一道名小吃)(9)

稍微焖一下

西安特色小吃八大怪(西安有一道名小吃)(10)

倒入烧好的甲鱼汤

西安特色小吃八大怪(西安有一道名小吃)(11)

大火烧开

西安特色小吃八大怪(西安有一道名小吃)(12)

可以吃了

这道菜在一些大一点的餐厅很常见,主要是因为它的营业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含高蛋白、钙、磷、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可以明显提高血浆蛋白浓度等,还是很受客人欢迎。袁小猫对甲鱼之类的还是有点害怕,但是在商洛那家欣源国际酒店尝过一次甲鱼老鸹撒(月天韭)之后觉得,老鸹撒(月天韭)特别劲爽,甲鱼软烂,咸鲜味浓,非常独特,的确是一种很美味的享受。

关注袁小猫,和这只猫一起,偷偷发现,这世界,真的很好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