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加快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1)

加快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

走进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南部的甘顶村,一片平缓的山坡上,袋装筇竹苗铺满整个山坡,郁郁葱葱。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育苗基地内拔草,抚育着茁壮成长的筇竹幼苗。

加快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3)

甘顶村筇竹育苗基地里的竹苗

“筇竹苗单株可以卖到3元钱,单是这个育苗基地就有约600万株幼苗,年产值达到了1800万元。”在甘顶村党总支书记程良林眼中,甘顶村这片200亩筇竹育苗基地正孕育着全村老百姓的致富希望。

过去,甘顶村因地处高寒山区,且无突出产业,老百姓收入微薄,年轻人大多只能外出打工,谋求出路。返乡创业的程良林曾试图在村里发展蜜蜂养殖产业,但因气候原因只得以失败告终。

2017年8月,大关县决定把筇竹作为一县一品产业发展。2018年,因看中甘顶村的自然环境,当地林业部门还从外地采购了一批筇竹苗到甘顶村造林。程良林从中看到了新的机遇,他心想:“甘顶村冬冷夏暖,空气湿度较大,有丰富的筇竹资源,采集种子也很方便,或许可以打造一个筇竹的育苗基地。”

加快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4)

程良林在查看竹苗的长势

2018年5月,甘顶村党总支成员带头筹资90万元发展筇竹育苗,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在新街易地安置点流转土地建设育苗基地200亩。经过不断摸索和多次会议研究,一种全新的“支部 公司 农林科技人才 致富带头人 基地 农户”的模式在甘顶村应运而生。

为了降低农户风险,甘顶村流转农民土地,并吸纳易地搬迁劳动力80人就地务工。“村民到基地给筇竹苗装袋,计件付费,有的村民一天可以装3000袋,收入可达200多元。”程良林介绍。

几年间,从育苗、种竹、管竹到收笋,甘顶村逐步摸索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2018年以来,甘顶村累计育苗460万袋,实现产值690万元,入股农户每年实现分红1.5万元。甘顶村集体公司承接种筇竹种植1.3万亩,带动当地群众就业1万余人次,实现集体经济收益50万元、带动群众就业增收100余万元。

“为了让老百姓看到筇竹带来的收益,带领更多人种植筇竹,村级集体经济公司第一年向老百姓收笋时,就定价5元每市斤。”程良林说,因收笋价高于市场价,点燃了大家的种竹热情。甘顶村集体经济公司通过与收笋大户共同参与收笋管护项目,4年累计收笋720吨、集体经济实现收益14.4万元。

加快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5)

甘顶村附近的山坡上生长的筇竹

“以前老百姓不愿意种竹,现在大家都抢着种竹。”据了解,甘顶村全村共有1280户、4174位村民。如今,这里已达到户户有竹,人均种竹面积达到了30亩以上,在高山一带,甚至有村民种植了上百亩筇竹。

程良林告诉记者:“老百姓的筇竹大多种下才3年,但仅在筇竹上,村民年人均增收已达到2000元。预计再过3年,单是在竹产业上,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可增加5000元以上。”

为了让竹林能更好、更快地生长,甘顶村还通过“党员+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有序组织群众对林地内过密的树木进行适当的采伐、抚育。程良林相信,在科学的管护下,“竹扁担”将真正成为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的“金扁担”。

来 源|大关党建

编 审|徐 靖

编 辑|白 杨

加快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