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感悟人生(什么是真正的活在当下)

大作家纳博科夫的母亲教给他一件事,“用整个灵魂去爱,剩余的交给命运”。

我最早读纳博科夫,接触的是那本著名的《洛丽塔》,后来读陈以侃的《在别人的句子里》,才对这位大作家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活在当下感悟人生(什么是真正的活在当下)(1)

纳博科夫的人生有很多艰难时刻,但他本人对此却不以为意。比如,在糟糕的生活中,纳博科夫会给客人表演他如何绞干孩子的尿布,并将其形容成“如网球场上反手抽击一般优雅地扭动手腕”。

陈以侃认为,纳博科夫的行为,是在实践他母亲当年的教诲:“从日常中抽离每个时刻,把它摩挲成颤动的欣喜。”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这种感受,它不仅仅是苦中作乐,还是一种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神性与乐趣的人生策略。

在今天,人们似乎很难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更多的人把自己局限在手机的那块屏幕上,而忽略了真实生活这块宝藏。

梁文道说,“今天大部分人觉得(生活)难,是因为我们的目标都不在眼前,而在以后。”

活在当下感悟人生(什么是真正的活在当下)(2)

他举了个例子,“假设我等会要回家,把回家当成一个终结性行动,那就只希望走快一点、更高效一点。但也可以换一个角度,这段路如果我不称之为「回家」,而是「散步」呢?散步的目的就是它自己。”

这个例子举得非常恰当,它真实地反映出人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即如果当下不是一个高刺激的事件,它就只会被视为一种途径,继而它的价值就会被人所忽略。

也就是说,如果接下来我要去吃一顿大餐,那么去餐厅的路上,以及等待入座的那些时间,对我而言都是没有价值的,它们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尽快)被消磨掉。

今天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是一个高效的社会,而这种高效反而让人们变得没有耐心。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是由一连串高刺激事件所组成的,他们似乎无法从那些没有刺激的平凡时刻中找到乐趣。

人们常说要做点什么来打发时间,“打发时间”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因为任何一段时间都是你短暂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你现在的生命只剩下10个小时,你还会想着要打发掉它吗?

活在当下感悟人生(什么是真正的活在当下)(3)

每个人都会享乐,都知道在旅行中、在大餐中可以获得快乐,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人与人的不同,其中有一点在于,你是否可以在周边世界、在朴素的一日三餐中获得快乐。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在街道和地铁上做人物描写。我去观察陌生人,并记下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比如一个非常纤瘦,小腿外侧纹有土星的女孩;比如一个穿着解放鞋,挑着两担猕猴桃的驼背老人。

绝大多数被我写过的人,我再也没有遇见过,但记录下这些人却让我获得一种难以言表的快乐。每次阅读这些简单的文字时,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他们的模样。

纳博科夫的母亲,当年让纳博科夫去留意那些生活中值得热爱的东西,“寡淡春日里凝乳和乳清交融的天空中那只飞升的云雀,夏日暮色中无声的闪电给远远一片窄林留下的快照,枫叶在棕色的沙土上围成的调色盘,新雪上小鸟踩出的楔形文字。”

大自然一年四季带给我们的这种乐趣,在一些人眼中已经不再具有趣味,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手机所带来的感官刺激。

活在当下感悟人生(什么是真正的活在当下)(4)

我现在住的小区,临近着地铁站与高铁站,附近是各种各样的商铺。有一天我出门散步,特意往小区的背面走,走着走着忽然发现眼前的景象越来越荒凉。

那一刻我就在想,当我的脑海中冒出“荒凉”这个词的时候,我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后来我明白了,所谓的荒凉,就是少有人类的痕迹。

“荒凉”和“繁华”这样的字眼,说白了都是一种人类相对于大自然的视角。一块未经开发的土地就是荒凉的,而一座市中心的商场就是繁华的。

对词汇的这种无关紧要的思考,来源于一次午后的散步,而这次散步并不是为了得到这个思考结果而进行的。散步仅仅是散步,它没有什么目的,但它有时却会给人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们总爱说“活在当下”,但很多人只是空洞地喊一喊口号,什么是“活在当下”?是就在此刻,就在转瞬即逝的这一秒,你发自内心地享受着日常的生活。

《碰巧的杰作》这本书里提到一个牙医,他一辈子收集了七万五千只灯泡。还有一些人,他们专注于收集钥匙,收集骨头标本……

活在当下感悟人生(什么是真正的活在当下)(5)

这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自己,那会儿我收集了不少烟盒。我不抽烟,但收集烟盒曾带给我很多快乐。当你有一个收藏的癖好时,你会发现自己注视世界的目光都是不一样的。

我至今还能记得有一次骑车去外婆家,中途在地上看到一个不曾拥有的烟盒,当时我没有下车去捡。后来明明已经骑了很远一段距离,但由于内心一直惦记着,所以最终我又折回去把它捡了起来。

得到一个新的烟盒、把玩那些早已拥有的,以及重新排布它们的位置,都会令当年的我感到快乐。

所以,生活本身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更多的人只是在主观上忽略或否定了它的乐趣。我们都听过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时代很多人写作文都曾引用过它,只不过,有多少人真的理解了这句话呢?

有多少人真的热爱生活,并在生活中发现了美和乐趣呢?

在一部短篇的结尾,纳博科夫写了一段话,那是他对生活的理解:“一切都会过去的,但我的快乐,亲爱的,我的快乐会留存,留在街灯潮湿的倒影中,留在小心拐进运河黑水的石阶上,留在起舞的恋人的笑意中,留在上帝用来慷慨围绕人类寂寞的一切之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