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第二阶段赛程(建业上岸谁会是下一个)

2022年3月,华夏幸福成功引河北新空港发展、长城资产、东方资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建业第二阶段赛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建业第二阶段赛程(建业上岸谁会是下一个)

建业第二阶段赛程

2022年3月,华夏幸福成功引河北新空港发展、长城资产、东方资产;

2022年4月,佳兆业成功引入引入招商、长城资产;

2022年5月,华南城公告宣布引入深圳特区建发战投成功。

中国奥园也准备引进一家山东国资背景的战投。

南通的中南建设,50亿引入四家国资战投。

2022年6月,建业引入铁投,成功染红。

近半年来,出险房企引入国资获救的消息纷纷传出。

这些房企的上岸,无疑让许多在债务中煎熬的房企,看到了信心。

但也许,并非所有的房企都能迎来这个春天。

历史往复,不符合规律的企业,可能真的倒在了这一茬。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些获救的房企,它们究竟做对了什么,成为这场危机中的幸运者?

如果把建业引入国资作为一个样本,对其他民营房企究竟有何启示?

1

积善因,得善果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在引入国资后,建业真的稳了。

引入国资背景战投,相当于是一种增信手段,以便于借到更多钱。

有投融资专家预测,得到国资加持后,建业地产的融资成本能比现在下降2%。

为什么是建业?

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因为建业地产在河南房地产市场的参与程度足够深、足够广。

目前,建业已经实现了河南122个县及县级以上城市全覆盖,有着“河南王”的江湖地位。

作为区域深耕最成功的房企之一,在河南的人居的改善方面,建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房地产高峰时期,河南每卖出8套房子,就有一套是建业的。

在税收方面,这些年建业也一直是河南省税收大户。

建业董事长胡葆森6月11日的亚布力中国论坛上讲到,这些年,河南建业上交了510亿税收,买了1800亿的土地。即便在疫情的2021年,建业集团实现纳税额71.4亿,排名全省前三。2018年以来,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人次。

除此以外,还包括推动足球发展,把足球当作公益事业来干;大手笔砸钱去做回报周期非常长的文旅项目——只有河南和电影小镇,并将它们打造成了了河南文化的大旗。

6月11日,胡葆森也提到,这次获救,因为在这过去的30年,建业都在河南深耕,为当地做出了贡献,否则政府是不可能在这个关键时期,让国企入股一个民营企业的。

建业在政府需要时,承担起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事,所以在困难时,政府才会量力解囊,拉上一把。

正如大家常说的那句话,积善因,得善果。

2

特色的优质资产是关键

当然,国资也不是光为了收拾烂摊子而存在。

在这个白衣骑士稀缺,待救者甚多的艰难时刻里,凭啥对方选择你,而非其他企业?

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你有足够好的独特资源。

一位接触交易双方的知情人表示,为了这场交易,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做了很多统筹协调工作。

2021年12月,建业地产本次股权交易的买方,河南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揭牌成立。它是由2009年成立的河南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改组而成。

从“铁投”变成“铁建投”,改组之后河南铁建新增了一项重要业务,就是房地产。

省政府期望这家公司通过房地产开发,尽量自主挣出铁路建设资金。

于是,在各自经历了2021的变动后,建业地产和河南铁建一拍即合。

在情势恶化下,“国资”这块招牌不仅能改善金融机构对建业地产的观感,为其争取更多低成本资金。同时,也能给买房者吃一颗定心丸。

截至目前,河南铁建已经以较实惠的价格,在河南省多个城市储备了不少优质地块,但开发的还很少。未来,这些项目都可能以股份合作或者代建的模式,与建业地产共同开发。

河南铁建有钱有地,但是做地产,它们是门外汉。河南铁建需要建业地产的专业开发能力,也需要建业的品牌口碑和营销能力。

而铁建已有的土地储备,对建业地产来说是不错的资源补给。这家公司不仅省了前期拿地成本,也有了可持续售卖的项目,现金流得以盘活。

两家是各取所需。

比起全国头部房企,建业地产更懂如何做河南省中小城市的生意;比起其他当地的中小房企,这家公司又有一线的品牌价值。

从这个角度考虑,建业地产的确是最合适的牵手对象。

3

正商、永威、康桥,“3 1”救市?

无论是建业还是此前的佳兆业,这些成功上岸的企业背后都揭示了一个现实:

如今,民营房企的生存逻辑变了,它们不再需要离上交所近一点,而需要离地方国资委近一点。

据自媒体上海信托圈报道,在高层内幕会议上,政府传出“3 1”救市方案,就是要救建业、康桥、正商,再加上永威三家地产企业,算是对河南地产企业的保护!

到底有几分可信度,暂无可靠消息,那么对比建业的成功,郑州的这些房企真的还有继续被救的可能吗。

先看正商。

能在郑州地产江湖中,与建业争夺一哥地位的,也就正商了。

注重快销的正商,一度凭业绩、量大,在郑州市场,把建业甩倒了一边。

目前正商在售项目遍布郑州各个区域,主力在售项目达38个。

而在郑州之外,信阳、新乡、新密、登封、荥阳、南阳等地正商也皆有多个项目。

如果正商倒下,影响必然不小。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一向低调稳健的正商,至今还没有传出资金链问题。

其次是康桥。

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康桥都成为郑州本土销售金额的销冠。

2022年,康桥旗下将有约18个楼盘同时在售,尤其是管南康桥未来公元项目、金水区康桥天樾九章项目、高新区康桥山海云图、南龙湖康桥香蔓郡等超级大盘项目,成为郑州地产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在品牌和客户运营方面康桥一直是也做得比较好。

但同正商一样,康桥的品牌的影响力仅局限于郑州及周边,在地市其触角远远不够。

更重要的是,康桥选择走出去,开始了全国化道路,并尝试在上海设立双总部。

几年下来,虽然康桥在全国的版图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张,但省外项目的整体经营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近两年,康桥为了输血支持省外项目,对省内项目重视不够,造成了口碑的下滑。

再说永威。

从2015年开始一直到2021年,大郑州年度销售金额前十,永威年年上榜。

最好的战绩出现在2017年,永威以130亿销售额拿下大郑州所有房企第三名,这些年来,永威在销售金额榜单中,始终不急不躁,稳步前行。

2022年,永威在售楼盘约8个,有北龙湖豪宅,也有常西湖、管南刚需刚改盘,更有港区轻资产合作楼盘。

2022年3月9日,永威老板在发布会上泪洒现场,直言永威的困局。暴雨 疫情,两个月分文无收,支出却超过数亿。

前一段时间,永威被和金桥的分家风波更是闹得沸沸扬扬。

在郑州,永威的产品主义颇受称赞。但对比建业,可以看到,无论是对河南区域的辐射力还是影响力都远不如后者。

4

本土前十,谁更有资格?

那么其它的一些房企呢?

2022年1—5月大郑州本土房企商品房销售榜排名前10为:正商、建业、康桥、美盛、永威、正弘、星联、美景、海马、佳田。

1、正弘

本土老牌房企中,正弘的实力一直是最被看好的。

2021年土拍中,正弘是唯一一家在东风南路金水东路的综合用地竞拍场上,与华润和银泰正面硬刚、血战到底的本土房企。

虽然最后他打不过,但至少他努力过。

相比于其他房企,正弘的一个优势是优质商业加持。

1997年,正弘首次涉足奢侈品行业,创立了正弘国际名店。

2018年11月,万众瞩目的正弘城开业。在极短的时间内,正弘城就跃升为全城的时尚地标。

2、美盛

美盛在郑开发的项目并不多,加上美盛中心也不过5个项目。

美盛集团自2014年起参与陈砦、庙李城中村改造,投入近50亿元用于村民安置过渡费、安置区建设费、定向爆破费等,直到2019年以16.05亿元摘得庙李村两宗城改地块。

美盛现在在市场还有声音,也是因为美盛教育港湾撑起了美盛在楼市中的地位。

不得不感叹一下城改的影响力,只是当这些地块开发完了,又该何去何从呢?

3、美景

美景可能不是郑州本土房企中发展最好的,但一定是最会找CP的。前有万科、郑地,后有康桥、招商。

从委身下嫁的魄力来看,美景显然是不缺的,问题是能成功吗?

4、星联

2012年星联集团在“郑州新芒果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重组而成。近几年犹如一匹黑马重回大众视线,寒冬之下摘地也充分说明了其实力。

2021年星联以33.30亿的销售额位列大郑州本土房企榜单第6位。这也是星联集团首次进入前十名。

作为本土后起之秀,星联从白沙到绿博再到二七,聚焦区域、稳步布局,倒是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发展态势。

5、海马

海马集团起步于汽车产业,旗下海马汽车为深交所上市企业。

集团官网显示,海马拥有汽车、地产、金融三架马车。

依靠汽车板块,海马地产资金来源一直都有保障。

只是,近年来汽车板块的衰落,也同样深刻影响了其地产。

2019年,海马汽车甚至先后两次共卖了位于上海和海口的401套房产,终于实现“扭亏为盈”,成功“摘星”。

6、佳田

郑州地产圈,佳田的知名度远不如,建业、永威等房企。

但说起花花牛乳,相信不少人都听过。

1998年成立以来,佳田立足实业,旗下产业涵盖乳业、养老、教育、牧业、装修、农业、商超等多个板块。

结语:

此前,恒大的风险化解委员会名单中,粤海、越秀、国信、信达四家全部都有国资背景。如今,还有业内传闻说,已经成功展期的融创和看上去还比较健康的宇宙房企碧桂园,也开始和国企接触。

从这些消息里,我们能看到的是——

1、地产不是还有没有得玩的问题,而是要看谁去玩。

2、未来虽然房地产行业的“蛋糕”会变小,但分蛋糕的人也变得更少了。3、行业出清发展到今天,是时候开始逐渐集中了。

所以,能坚持到最后的依然会过得很滋润,但前提是会不会取舍。

郑州本土前十企业中,要么是影响力不够,要么总部根本就不在郑州,对比建业,总感觉少了一些情怀。而榜单之外的一些房企,如天伦、新东润等,在主城没有项目和土储,已经逐渐被边缘。

手里没有了底牌,显然也就没有了谈判的机会。

到底有多少房企能有与国企央企坐下来谈“共赢”的机会,实在难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