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过三关指哪三关(山西人通常说的)
↑↑↑关注文物君,讲你听的懂的文化
寻访 代县国宝-边靖楼
边靖楼,位于山西代县城中心,是全国最高的木构鼓楼,也是一座全国文保单位,整体上为明代古建筑。
代县 边靖楼
在古代,城市的城墙上都设有城门楼,国粹京剧有一出名段名叫《空城计》,这出戏里诸葛亮的第一句唱词就是“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远隔一千多年,想必他当时站的地方背后也应有一座楼台吧。
与内地城市不同,边关城市的门楼又称边关楼,除召集百姓外,还兼具军事的瞭望、警戒、藏兵、拒敌等实用功能,普遍比较坚固、牢靠,代县曾经是边关,边靖楼便格外出名。
这座俗称“万里长城第一楼”的鼓楼,不仅是代州城的制高点,更是靖边安民的军事指挥机关,现而今的建筑主体为明成化年间所修筑。
一、文中看物:牌匾与诗边靖楼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我后面会专门撰文解读,今天主要谈一谈它的外观:
代州城 远处有1座元塔
在楼上,有几块牌匾非常精彩,不得不看。
三层悬挂的一块为“声闻四达”,宽3米,长8米,是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雁北兵备道汤豫城所立。四层檐下是“雁门第一楼”,宽2.7米,长5.3米,是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代州知州陈鼎雯所立。在楼的北侧还有一块巨匾,名为“威震三关”,长宽与声闻四达相同,是雍正十一年代州知州杨弘志所立。
牌匾实拍
牌匾实拍
这其中最大的两块匾,据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质牌匾。
文人三首诗
其实,边靖楼的美不仅仅是体现在今天现代文物的角度,即使是在古代,也有不少的文人雅士、迁客骚人来这里登楼吟咏,唱和怀古,比如明代诗人冯明期就曾经写过:
莽莽来寒色,苍苍落野柯。
白云罞勾注,秋色满滹沱。
此日登临壮,百年感慨多。
边隅四战地,锁钥近如何?
他是站在边靖楼地理上的位置,阐发了边陲锁钥的感慨。
另一位明代诗人周弘伦也曾登楼,写下七言诗:
天涯作客独登楼,长笛谁歌出塞愁。
勾注远从云外落,滹沱近向槛前流。
白狼汉壁人千古,紫塞秦城土一抔。
正是逐臣堪洒泪,凉风五月易成秋。
他是从一位不得志的“逐臣”角度,写了五月的代州凉风,恐怕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失落心情吧。
邮票上的边靖楼
清代焦如敏写过一首《谯(qiao)楼远眺诗》,可以说是代表吟咏边靖楼诗作的最高水平:
谯楼高耸倚晴空,登眺冷然欲御风。
四面云山开锦幛,一川秋水走长虹。
雁归紫塞黄沙外,人逐南辕北辙中。
日暮凭栏无限意,落霞飞映远天红。
不管是怎样的诗作,总离不开地理、气候、历史和心情,四者结合,便是一首精彩的诗。
二、扒一扒文物背后的历史冷知识:边靖楼久负盛名,先后莅临的政要不少,即使在近现代也不乏其人。
叶帅
1947年,叶剑英元帅登楼参观,情不自禁的留下了一首“打油诗”:
威镇三关壮代州,声闻四达雁门楼。
欲穷千里登临眺,紫塞滹沱固卧牛。
听来听去,也许有的朋友会产生疑问:
牌匾上的“威镇三关”到底指的是哪三关?
其实,所谓“三关”,指的就是三道关隘,分别是雁门关、宁武关和偏头关,即山西的内长城三关。
三关当中,雁门关首当其中,站在代州边靖楼上可直接对其发送军事指令,两者呼应,共同戍边。
楼北面悬挂的“威镇三关”牌匾,据说刚写好时“威镇”的“威”字缺了一点,明末清初的山西书法大家傅山先生用大扫帚沾着浓墨,站在楼底用弓箭帮上扫帚,射到了牌匾上,才算是给补齐了这一“点”。
傅山
此说当然是笑话,却也平添了一份趣味。
明朝初年,是烽火不断地一段战争岁月,被赶出关外的北元骑兵们一直妄图反扑,经常在山西北部反复战斗、叛乱,仅仅围绕代州和雁门关的争斗,在600多年来就达1700多次,几乎仗仗都会涉及代州城和边靖楼。
所谓“声闻四达”,也许不仅仅讲的是它的军事通达重要,又会不会是雁北将领对此楼身处要冲,腹背受敌的一种调侃之说呢?还真说不好
图文∣韩静
搜索微信公众号,讲你看得懂的文物史
【实地走访 触摸古中国之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