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由的历史评价(高士许由有个怪癖)

许由的历史评价(高士许由有个怪癖)(1)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52站:许由寨(许由墓)

高士许由,有个怪癖!‖百味中原

文‖梁耀国

图‖蒋爱民

顺着宽阔平坦的311国道,骑行至陈化店镇东明义社区东北角的丁字路口后,右拐上许由路,一直往南走到头,便是许由寨村。许由寨村原名常村,1993年,为了弘扬许氏宗亲文化,才更改为现在的名字。

穿过干净整洁的村街,远远看到一座仿牌坊式建筑:两根水桶般粗的圆柱子由角钢连接,上覆重檐塑钢瓦,通体漆成红色,匾额“许由寨欢迎您”悬挂其上。下方坐两通石碑,内容显示为“许由寨遗址”是许昌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许由墓冢位于牌坊的正北面。怀着对这位上古先贤的敬畏,我立于“高士许由之墓”石碑前,深深三鞠躬,然后绕到碑后,拜读了《祭高士许由文》,碑文简洁凝练,既记载了立碑时间、许由的生平事迹,又对许由这位中华许氏开姓之祖做出了极高评价。

碑文中书写:“人称高士贤达者,许由也,是为人之楷模矣!”“千古裔孙恪守孝悌也!”据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载,“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由此可见,许由墓应该在登封的箕山上,许由寨里的许由墓,很可能是后人堆封的衣冠冢。

许由的历史评价(高士许由有个怪癖)(2)

残存的、高约丈许的许由寨呈弧状,环绕于许由墓东、北、西三面。被岁月侵蚀过的寨墙上,茂茂实实长满了枸树苗和枸杞藤。我原本想登上寨墙瞅一眼周围的环境,不料刚到墙根处,便发现一条一庹(tuo)多长的青花蛇,倏然从眼前爬过,吓得我连忙收住脚步。我虽属相蛇,却自小怕蛇。姥姥曾经说过,蛇是邪物,千万别招惹它,一旦惹上,人就会倒八辈子霉。因了这个缘故,每次看到蛇,我都是躲得远远的,生怕沾上晦气。

随后,我来到位于石碑西边《许由 许由墓 许城》的标牌前,认认真真阅读了上面的文字,以此让我对许由、许由寨有更全面的了解。

许由,姜姓,字武仲,标牌上介绍说他是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而在《琴操·卷下》一文中,说他“尧时为布衣”,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一介普通百姓。许由这个人还有个怪癖,“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者仍山而食,渴者仍河而饮。”当然了,许由的人品没得说,他“情操高尚,为人耿直,邪席不座,邪膳不食,人称高士。”

尧听说后,欲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予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予,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语)

许由的历史评价(高士许由有个怪癖)(3)

上面许由之语译成现在的话大概就是:你尧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我过去插一杠子,难道只是为了名?我就像在深林里筑巢的鹪鹩,一枝就够了;我就像在河边饮水的鼹鼠,喝饱就行了。就我这德性,你把天下给我有何用?许由这种拒绝荣禄、谦让隐退的做派,暗暗契合了庄子的道家思想,因此历朝历代被道教文化所推崇。

许由推掉尧的禅让好意之后,“及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晋·皇甫谧《高士传》语)尧也是个挺执着的人,心想,你许由不是不接天下这个大盘嘛,我再许给你个九州(时天下分九州,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长的小盘总该接了吧?谁知许由听说后,连忙跑到颍河边洗耳朵,刚好碰到巢父牵着牛到河边饮水。

巢父见此情景,甚觉奇怪,问许由咋回事。许由说尧想让我当九州长,我不想听这话,所以才来这儿洗耳朵。巢父听了,觉得许由有做作之嫌,挖苦道:“你要是躲到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谁能找到你?你整天在这儿游逛,分明就是沽名钓誉。今天洗耳,只会脏了我家牲口的嘴。”说罢,牵着牲口就去了上游。

许由的历史评价(高士许由有个怪癖)(4)

对于许由的归隐,标牌上是这样评价的:许由因此成为中国隐逸文化的开山之祖,代表着华夏文明回归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精髓。

标牌上还介绍说,这座许由墓是由他的后裔,春秋时期许国(今鄢陵、许昌、临颍一带)开国之君许文叔为纪念先祖而立。墓冢后面的高地文化堆积深厚,曾出土石铲、石斧、骨器、陶器等大量文物,弥足珍贵,具有明显的龙山文化特征,“该地因此又成为海内外许姓寻根祭祖圣地。”

高士已去,文化留痕。我撷取明代两首古诗,以作对先贤许由的怀念。

让位唐虞圣绝伦,

寓言巢许迹留陈。

箕山有墓空如斧,

颍水舞风净不尘。

叶底绿匏仍良露,

陇头黄犊自耕春。

高踪千古真堪训,

后世何多受禅臣。

一入鄢陵望眼迷,

山川因感昔人非。

浪传彭祖升仙去,

不见甘罗拜相归。

宿草尚凝如晦墓,

秋风谁掩许由扉。

登高转觉增惆怅,

聒耳寒蝉送夕晖。

许由的历史评价(高士许由有个怪癖)(5)

( 文中图片由蒋爱民提供,版权归蒋爱民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者简介】 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百味中原”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品中原百味,看“百味中原”。 百味中原,向您展示一个千姿百味的中原!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