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湖北麻城文化小镇(文艺大咖在麻城找到梦里桃源)
8位艺术家放弃城市繁华生活,选择落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麻城市夫子河镇黄麻坳村,昔日沉寂的山村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村。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
迎着满山的红杜鹃,呼吸下山里的新鲜空气。一个春日的雨后,在好友陪伴下,顺着琅琅的读书声,我们来到麻城市夫子河镇黄麻坳村。
◆ ◆ ◆ ◆ ◆
竹里馆的风情
“小亭结竹流青眼,卧塌清风满白头”。沿新修的水泥路蜿蜒而上,一棵百年樟树将“竹里馆”揽在怀中,馆里几栋小屋幽静雅致,曲径通幽,清香怡人;馆外绿树掩映,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竹里馆门楼是古朴徽派样式,前栋是创作室,中间是收藏品,后栋是休憩之所,屋后是郁郁葱葱的尹家山。
馆主人名叫蒋圣琥,他已在此生活了2年多。“这里空气好,喝山泉水,吃自种的有机菜,早晚好锻炼。以前腰酸背痛,现在感觉棒棒哒!”蒋圣琥的父亲长期在竹里馆居住,感触颇深。
蒋圣琥是知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下海经商后,积攒了创业实力。久居大城市,蒋圣琥一直想寻找一块乡村“绿地”。那里,青山绿水,草木含香,衣沾露珠,远离城市的喧嚣,适合身心的放松。
他先后考察过宜昌、婺源等不少地方,都不满意。2015年,蒋圣琥来到麻城、罗田、团风交界处的黄麻坳村尹家山。便利的交通,舒适的环境,淳朴的乡风,让蒋圣琥眼前一亮。他一眼看中了这个地方。
尹家山是个空心村。因为山高,交通不便,村里几十户人家有的外出打工在外购房,有的搬离到城镇去了,正适合艺术村建设。竹里馆没有选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而选用农村地道的木材、泥瓦、砖土,运用传统庭院设计,花费不多,但典雅大方,一时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 ◆ ◆ ◆ ◆
厚重发展的黄麻坳
竹里馆所在的黄麻坳村位于麻城市夫子河镇南段,毗邻罗田县大崎乡乱石窠村、团风县贾庙乡胡家山村。省道S206穿村而过,全村7.9平方公里,19个村民小组,744户,2148人。
黄麻坳古驿道是鄂豫皖通向东南和京畿之要道,千百年来黄麻坳古街商贾云集,物阜民丰。古街北边有座高大气派的接官厅,为明万历33年甘肃巡抚梅之焕省亲而建。1938年日寇侵入,千年古街付之一炬。现存近百米的青石板路还在,正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黄麻坳海拔近500米,山清水秀,风景绮丽。千年迎客松、百年樟树、枫树和成片的板栗树、柿子树密布生姿,丁山竹海摇曳,桂雨尖岗路弯弯,陶家山已申报传统古村落。黄麻坳人杰地灵,走出以尹晓青、尹学进为代表的军、政、商、学界风流人物。
◆ ◆ ◆ ◆ ◆
一花引来百花开
黄麻坳成为凤凰群栖的梧桐树。“来这里的必须是艺术家、大咖,有艺术造诣,有经济基础,有故土情怀,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安家落户。”蒋圣琥给黄麻坳艺术村这样定位。
迎着能人回乡的春风,在蒋圣琥的带动下,湖北省书协会员、省地税局稽查局干部张季超、文化达人施峻、湖北美院中国画系副教授周灏、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喆、中南建筑设计院第一设计院党组书记王华山、惠普公司(中国)打印集团大客户部经理薛峰等艺术家如一只只金凤凰,纷纷来黄麻坳安家,打造属于他们的艺术殿堂。
中国作协会员、江汉大学新诗研究所所长柳宗宜毅然卖掉利川的房子,来黄麻坳安营扎寨。主研传统金石文化、古文字遗存的武汉荆楚金石博物馆馆长、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继承人、陕西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武汉江汉区政协委员、常委张友海,也决定在黄麻坳村建一座名俗博物馆,为艺术村再添新景观。
◆ ◆ ◆ ◆ ◆
(图文转自美篇,作者:熊阳生)
编 辑:张玉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