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字读起来的时候需要咬舌(咬文嚼字胭脂宝褶的)

哪些字读起来的时候需要咬舌(咬文嚼字胭脂宝褶的)(1)

马连良《胭脂宝褶(xue)》

前几天看中央十一套的京剧专场,是马连良音配像的《胭脂宝褶》,听报幕员说“胭脂宝xue(二声)”甚是纳罕,自以为也读过几本书,也经常翻阅字词典,这个“褶”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明明白白只有一个读音“zhe(三声)”,看注释也仅有“褶皱、皱纹”等含义,跟咱这出京剧中的“宝物”好像也不大贴边,于是就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态,考察一下到底这是怎么回事。

经过多方考证,本人终于把“褶”字跟京剧的关系搞明白了,也知道了其实京剧中有很多字的读法和字典上完全不同,也算是京剧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特色和风味。具体到这个“褶”在京剧中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褶(xue二声)子】

古代的一种便服。后常指传统戏装中的一种便服。也作穿蟒袍的衬衣。男角褶子大领大襟,有水袖,分花色、素色两种。褶子在传统戏衣中用途最广,男女老少、贫富贵贱 、文武通用。经常说的比如青衣穿的比较素净的就叫“青褶子”。

哪些字读起来的时候需要咬舌(咬文嚼字胭脂宝褶的)(2)

褶(xue)子

【胭脂宝褶(xue)】

顾名思义就是一件做工精良、价值很高的衣服,在剧中说是公孙伯家的祖传宝物,因与白简一见如故,就将此物赠与知己。

也就是说,“褶”字在京剧文化语境中有个单独的读音就读作“xue”,虽然字典中没有收录这个读音和释义,但已成既定事实,那读的时候就按照是约定俗成的读音来读。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汉语中还有很多。

【陈寅恪】

这个“恪”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也仅有一个读音“ke四声”,意为谨慎而恭敬,但在约定俗成的语境中陈寅恪时一定要读作“que四声”,持这种读法的多是一些年龄较大而且多“出身”于清华、北大的高层知识分子以及他们的传人(子女、学生等等)。在20-40年代的清华,全校上下几乎一致如此读法,可是极少有人能够说出什么根据,人云亦云而已。所以咱们吃瓜群众也就跟着他们读吧!

哪些字读起来的时候需要咬舌(咬文嚼字胭脂宝褶的)(3)

陈寅恪(que)

【贾平凹】

又是一个文化名人,你们这是要逼死强迫症吗?这个“凹”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是仅有一个读音“ao一声”,意为形容低于周边,可在学界在说起“贾平凹”三字时都统一的读“wa一声”,如果您是北方农村的人,一下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委,在北方农村当时取名比随意亲切,贾平凹的父母就叫他“平娃”,没成想后来平娃走上了文学之路,这“平娃”二字太过通俗,于是就保留读音,另择别字,而 “凹下去”在民间就读作“wa下去”,所以就改为“平凹”,寓意文学之路高低不平、坎坷曲折,“贾平wa”的叫法就保留下来了。

哪些字读起来的时候需要咬舌(咬文嚼字胭脂宝褶的)(4)

贾平凹(wa)

总结一下,如果作为文字工作者,或者在重要场合,比如电台电视台播音、领导人重要讲话等,应该按照国家的法令倡导说规范汉语——普通话。而在私下交流或平日生活中,对一些约定俗成的读音就遵循传统、不予苛求。

还有哪些类似的音字相悖的例子,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