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来逛施河庙会热闹的一条街(名闻遐迩的东岳庙会)
千年古镇沙沟五县通衢,自古商贾云集、市井繁荣,在长期包容、吸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涵盖方言口语、餐饮烹饪、民风民俗等多方面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以东岳庙会、彩妆游走灯会为标志,人文底蕴深厚,古镇闻名遐迩。
农历三月二十八,一年一度的沙沟东岳庙会如期出会,四乡八镇的观会者蜂拥而至,共同迎接一场延续了近七百年的民俗盛会。
清街差役拎个小锣,一路蹦蹦跳跳没个正形,虽妆扮成个鬼样,但高帽子上“一见大发“的好话语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鸣锣开道,庙会登场。
应该说庙会文化首先是传统的,是在特定的日子依附着寺庙内外的宗教活动和商品交易而形成的聚会,具有历史和宗教的属性。所以,它渲染气氛的妆扮和道具往往以戏台子上的古戏为参照物,在形式上异曲同工。
华盖如伞,旗幡林立,衙役威武,宫女挑灯……一如皇帝出巡的仪仗。
庙会文化又是世俗的,是一种古老而又新鲜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与现实紧密联系,与时俱进,历久不衰,屡禁不止。
在庙会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正是溶入了大量民俗的娱乐的文化元素,才大大调动了群众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充满了活力并世代延续。
除了打莲湘、踩高跷、打腰鼓、荡花船,旱驴赶集等传统节目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广场健身表演节目以外,甚至连《梁山泊与祝英台》、《八仙过海》、《四大才子》这些美丽传说也加入了表演的行列。
庙会文化并不是哪一个地方独有的,但每个地方都难免打上自己的烙印。
沙沟地处里下河腹部,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近年来,不但以自己深厚的历史底蕴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而且还是江苏省"渔文化特色小镇"。
沙沟人会抓鱼,以前就有"捕鱼十八帮";沙沟人会养鱼,现在是全省首屈一指的淡水鱼养殖大镇;沙沟人会卖鱼,沙沟鱼批的老板不但把鱼卖到全国各地,还卖到了韩国、俄罗斯;沙沟人会吃鱼,传说中沙沟鱼圆连乾隆皇帝吃了都赞不绝口,庙会的行列里因此也有了与鱼有关的节目。
兴化有个叫龚为的曾经抢救性地拍摄了一组“老行当"照片,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中有许多行当即取镜于沙沟,虽然这些行当因世事变迁现在大多己不复存在,但小小沙沟过去行当之齐全,从业人员之多当属少见,这次就把其中补锅的、换糖的、弹棉花的,磨剪子的,卖糖葫芦的、茶馆跑堂的形象放进了庙会队伍里。
队伍中还有几位长袍马褂,鹤发童颜的耄耋老人提着鸟笼、柱着文明棍优哉游哉地行进着,两个小孩则在前头提着纸扎的鸟儿嬉戏玩耍,此情此景,既表达了过去小镇闲适富足的生活风貌,更像是对小镇既往历史的一种刻意炫耀。
从大处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就一个地方而言,儿童还是地方民俗文化的参与人更是传承者。
因此,庙会处处都活跃着儿童们活泼可爱的身影,那蹲在高处的荷花囡,那坐在小推车上被晒得昏昏欲睡的小娃娃,那摇头晃脑念着《道德经》的小学生,还有许多穿插在各个节目里的孩子们,甚至还有专门的“小人班“……
他们不但给大人们送去了欢乐,也给未来民俗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活力。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龙文化虽与儒道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庙会队伍里存在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样的舞龙了,伴随着阵阵鼓点,舞龙者穿、腾、跃、翻,完成各种套路和造型,完美展示了龙的精、气、神、韵,是庙会最令人期待和振奋的节目之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沙沟人还根据自身生活和环境特点,自创了极具地方特色和水乡风情的“板凳龙"、"荷花龙",节目参加了许多包括央视、十运会在内的大型演出。沙沟“板凳龙"还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 • 孔鲋《孔丛子 • 记问》:“天子布德,将之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如果说龙象征力量,则凤象征着美丽,龙和凤的结合,是力和美的结合;龙和凤的对应,是力和美的对应,龙因力而生,凤因美而活。
谨以此图文,祝家乡风调雨顺,龙凤呈祥。
来自话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