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对两宋绘画的影响(李唐画出万壑松风图)
古代绘画是珍贵的艺术瑰宝,画家们用不同的笔法记录了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者是其生活情趣。在唐宋时期,我国画坛人才辈出,各领风骚,绘画的风格和形式也百花齐放。比如,南宋时期有位叫李唐的画家,他有一幅传世名画《万壑松风图》,在画中他巧妙地隐藏了签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究竟李唐为何要隐藏签名,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提到宋代绘画,“宋画之三大精品”是绕不开的,其中之一便是小编给您说的这幅《万壑松风图》,而另外两幅是《早春图》和《溪山行旅图》。《早春图》是北宋宫廷画师郭熙的作品,画面描绘了北方山区初春的生机盎然之气,但实际上也是在描绘北宋王朝的蓬勃生机。《溪山行旅图》也是北宋画作,其作者为大名鼎鼎的范宽,他在画中描绘了高耸的山峰和飞流百丈的瀑布,整体大气磅礴,同时还有静谧的树林和缘溪而行的商旅,如此动静结合的描绘仿佛画面也动了起来一般。
虽然李唐《万壑松风图》的风格与《早春图》和《溪山行旅图》有些类似,但它们的创造背景却不同。李唐是南宋时期画家,相比与北宋社会少了一些艺术氛围,但多了一种爱国情怀,毕竟南宋时期社会多动荡,而李唐本人又有十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李唐虽然没有弃笔投戎,但他将自己的情感都融入了画中,所以看他的画总能感到一丝悲愤。
据史料记载,李唐年少时便小有名气,他集百家之长开创了简括画的先河,对后世山水画的创作影响深远。后来,李唐在徽宗时期进入宣和画院成为待诏,又在他 53岁时绘制了流传至今的《万壑松风图》。该画整体风格气势磅礴,远处的山峦高耸入云,一条瀑布气贯长虹般飞流直下,也正如他的爱国情怀一般气贯山河。再仔细观察,深山中松林茂郁,溪流奔跃,远景近景层次分明,真不愧有“万壑松风”的境界。然而,令人感到十分疑惑的是,画面中却找不到作者的名字。
或许您看过不少的古画,它们大都有很多题跋,以及作者的签名和墨迹等,那为何《万壑松风图》没有呢?其实,这和宋代绘画的风格有关,很多画家为了画面的整洁有序,要么不留题跋或者签名墨迹,要么就将其巧妙地隐藏在画中。比如《溪山行旅图》,作者范宽就自己的名字写在一棵树的树干上,后来专家们费了好大劲才找到;郭熙的《早春图》也是如此,他将其名号“壬子郭熙笔”写在了丛林的缝隙中。另外,还有北宋大家李成的《读碑窠石图》,他将其名号隐藏在了石碑的侧面,一般人光凭借肉眼难以发现。既然大家都隐藏了名号,那我们能找到李唐隐藏的名号吗?
李唐的名号隐藏得很深,当然也很妙,他不像前面几位还写出了名号,而李唐则将其名号画在画中。据说是当年在修复该画时才偶然发现了李唐的名号。当时,有位姓陈的年轻学徒,他眼神极好,观察能力又强,因此他用放大镜修复画面上的一座山峰时,感觉山峰的样子怪怪的。于是他一边看一边琢磨,并凭借着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储备,发现这竟然不是山峰,而是一行被写成山峰一样的字,即“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
李唐的名号就这样被发现了,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也还是依然找不到,不过不能因为找不到就否认它的存在,而且后来专家们也用高科技设备进行了检测,也百分之百的确定虚幻的山峰就是李唐的名号。其实,古人刻意隐藏其名号也是淡泊名利的一种态度,他们对绘画和艺术有着无比强烈的热爱和追求,希望人们看到绘画时专注于绘画本身,而非是作者是谁,然后再评价绘画的好坏与否,这样无形中人们就会觉得有名的画家画得好,无名的画家画得差,很显然这有失公允。
到明清时期,绘画艺术又迎来一次发展的高峰,而那时的画家们都很喜欢在画上留下题跋,名号或者是印章,有时画上的印章和题跋比画面都大,似乎也有些喧宾夺主的感觉。比如,清朝乾隆皇帝收藏的古代绘画,每一件作品都被他扣满各种印章,写满了各种题跋诗词,真不知道是爱惜画,还是破坏画。但不幸中的万幸,乾隆是皇帝爷,不然真就可惜了。
古画是一个时代真实的写照,我们既然收藏和保存了先辈们的古画,就必须尽职尽责将其保护好。正如一句广告词:“我们都无法拥有百达翡丽,我们不过是替下一代保存”。奢侈品如此,我们的古画更应该如此。
参考资料:
《两宋山水画笔墨解析:万壑松风图》 作者:李钢,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