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卫灵公第十五篇跟读(卫灵公篇15.9子曰)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篇跟读(卫灵公篇15.9子曰)(1)

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注释】

▲志士仁人: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志,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宁肯牺牲自己而成全仁。”

【学而思】

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若只是为了一日三餐,吃穿住行,人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吗?是应该追求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是追求精神刺激还是追求精神升华呢?

参读《学而篇》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知识扩展】

《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

【译文】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人有思维,能明辨是非。

《孟子·离娄下·第十九节》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文】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相差很少,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施行仁义。”

《孟子·告子上·第十节》:“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是我所要的,义,也是我所要的,二者不能同时都得到,就选择义而舍去生。

《孟子·告子上·第十四节》:“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译文】人的身体中有贵贱之分,有小大之分。不要以小的去损害大的,不要以贱的去损害贵重的。保养着眼于小处就是小人,保养着眼于大处就是大人。

《孟子·告子上·第十五节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译文】公都子问:“同样是人,有些人被称为大人,有些人被称为小人,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注重从身体的重要部分考虑的,就称为大人;从身体的次要部分考虑的,就是小人。”公都子说:“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从身体重要部分考虑,有的人却从身体的次要部分考虑呢?”孟子说:“人的耳朵眼睛等器官是小体,不会思考因而会被蒙蔽,一旦接触外物,容易被引入歧途。心这个器官是大体,会思考,思考就会得到答案,不会思考的就得不到答案。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特殊能力。所以人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心这个大体端正起来,那么其他的小的器官就不会走歪路误入歧途了。这就是被称为大人的原因。”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

▲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忍死:装死。须臾:不长的时间。

▲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杜根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执法者钦佩杜根为人,悄悄地告诉打杀的人不要太用力,然后用车子拉出城外,杜根得以苏醒过来。太后使人检验尸体,杜根假死三天,眼睛中生了蛆,因此得以逃脱。事见《后汉书·杜根传》。

▲横刀:屠刀,意谓就义。

▲两昆仑:有两种说法,其一指康有为和浏阳侠客大刀王五;其二,“去”指康有为(按:康有为在戊戌政变前潜逃出京,后逃往日本),“留”指自己。

【译文】

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创作背景】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是农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避往海外。许多人劝谭嗣同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救光绪帝。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做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1.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2.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3.借指史册。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创作背景】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宋祥兴二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