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舍利是什么样(佛舍利与舍利子的区别)

佛教舍利是什么样(佛舍利与舍利子的区别)(1)

“肉身菩萨”也称为真身舍利,佛教徒圆寂以后遗体不会腐烂谓之“肉身”,敷金供奉尊为真身舍利或肉身菩萨。关于“舍利”的种类一般大致上分为 “舍利子”和“真身舍利”两种:舍利子是指遗体火化后所得到的“五色舍利子”,是许多种种不同颜色的小颗粒;而真身舍利是指遗体火化后的遗骨。而“真身舍利”又分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全身舍利也就是“肉身菩萨”是指未经火化而自然形成的“干尸”;碎身舍利是指遗体火化后遗留下来的灵骨。对于“舍利子”的形成有各种不同说法和解释,当今有一种说法颇为流行,即是僧侣长期素食的结果。说什么由于僧人长期食素,摄入了大量纤维素和矿物质,经人体新陈代谢后,形成大量不宜排除的磷酸盐、碳酸盐等物质,最后以结石形式沉积在体内,火化后就变成一粒粒舍利子。还有某些“辞典”也说所谓“僧人终生素食,摄取了大量的钙质食物,……火化以后,留下一些钙化物”之说。当今世界,素食者何止成千上万,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还涌现出一些素食者团体,无论是出于身体健康、信仰或其它什么原因,总之食素的人是越来越多。可是,又有几个素食者死后能烧出舍利子?若说体内结石会变成舍利子,我们又能举出几个结石病患者死后得舍利子的实例?有的得道高僧,死后火化得舍利子成千上万颗,若一个人活着时身体内有成千上万颗结石,那他还可能健康的活着吗?所以此种说法都是没有理论根据的,也是一种错误性的误导。

也有人说“舍利子”是人体精髓的结晶,因为舍利子又称坚固子,而具备了“结晶”的特色。在物理学中结晶是一门专业的学问,涉及物质之晶体结构及其原子排列。从物理学上比较简易而概括的说法,凡与溶剂分离,成为单成分的纯物质,或去除杂质而纯化某些物质的结果,即是结晶。因为舍利子给人们的印象除了是坚固的结晶体外,又含有某种物质纯化的结果。所以在佛教也有一些说法,认为是久离淫欲,而使精髓充满,在火化后便会结晶而成为坚固的舍利子。如果就此而言,自然以戒色离欲的出家僧人才具备条件,不过这种说法似乎又无法作为形成舍利子的惟一原因。因为,在有些例子中,非出家的僧人,或是在家修行、已婚的居士也会有烧出舍利子的情况。所以佛教舍利子的形成也并非是因为久离淫欲不结婚保持所谓的童子之身才有。

佛教舍利是什么样(佛舍利与舍利子的区别)(2)

也有人说古今火化的方式是舍利子的形成主要原因,过去火化都是以木材为主要燃料,燃烧温度大约在五百到八百度之间,当今的火葬场,其火化设备往往利用了现代高科技技术,使火化的温度提高到一千多度以上。一般人待火化结束后,通常只有头盖骨、大腿骨会保留完整可辨识的形状,其它则一概化为骨灰。 虽然古今火化的方式纵然不同,但有些佛教徒最终仍然会有烧出舍利子之事。当初释迦牟尼自引三昧真火而使自身从内向外自然焚烧,最后得无数舍利分于诸国国王分别供养。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即有如下的叙述:“时壮士及四众等……各持香木如法焚烧,火不能烧……由佛余威力及诸天力,所有香木自然火起。”在《长阿含经·游行品》中亦有记载佛灭度后,“时彼积不烧自然,得佛舍利数斛"。在《大般涅槃经》也记载释迦牟尼荼毗后留有四颗未被火烧尽的佛牙和佛指等,如“尔时世尊大悲力故。碎金刚体成末舍利。惟留四牙不可沮坏……”

佛教舍利是什么样(佛舍利与舍利子的区别)(3)

我们虽无法以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三昧真火,却能以科学的理论来诠释舍利子的形成原因也许是一种能量转移的现象,也即是结晶的主要原因不是某种能见的物质,而是无形的能量。因为,舍利子除了来自其生成的因素以及增生的特性外,还有一些常理难以解释的现象,譬如经由虔诚祈祷便能感应而得舍利子等。在一千七百年前的三国时代,当时吴国的佛教并不兴盛,有位译经大师康僧会为了振兴佛法于江东,孙权却不以为然,并对康僧会说,如果你能拥有佛舍利,我就造塔供养,并助你弘扬佛法。于是康僧会召集他的信徒,斋戒沐浴,虔诚焚香,虔诚诵念《华严经》,经过了“三七”之日后经中果然获得舍利子无数,该舍利子放五色光炎照耀殿堂。突然出现的舍利子令众人诧异非常,然而为了验证其真假,是否是传说中的“坚固子”,孙权还曾命人以大铁锤敲打舍利子,最后放置舍利子的铁板都凹陷进去了,舍利子还是完好无缺,所谓“砧捶俱陷,舍利无损”。这下子不但使孙权就此皈依佛门,还下令建塔供养舍利子,并敕建“建初寺”是佛法在吴国得到弘扬。这是三国时期江东佛教兴起的一个有名事迹。

佛教舍利是什么样(佛舍利与舍利子的区别)(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