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日本团体访华(1976年日本团体访华)

我是流着日本人的血,长了中国人的肉,血肉相连才成为今天的我——中岛幼八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邦交恢复正常。此后,越来越多的日本民间团体到中国访问,加深了两国人民的交流。

1976年4月,一个日本代表团到中国访问,随团的日籍翻译员向中方提出申请——想到黑龙江看望自己的父亲,并为母亲祭扫,希望能得到批准。

在得知具体情况后,中国同意了申请,黑龙江也进行了周密安排,这名日本翻译得偿所愿。一个日本人的父母为何会在中国呢?

1976年日本团体访华(1976年日本团体访华)(1)

中岛幼八跪在养父母坟前

一、从日本到中国,成为侵略工具

这名日本男子名叫中岛幼八,1942年出生于东京。他的父亲中岛博司是一位小学教师,家中还有田租给佃农耕种,生活富足而宁静。中岛还不到一岁,父亲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不解的决定——带着家人去中国。为何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带着家人去中国呢?

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日本也受到严重冲突,失业人口越来越多,国内矛盾尖锐。日本是个岛国,土地面积小人口密集,自身无法消化这些矛盾,只能通过对外侵略转移矛盾。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后便开始大规模向中国移民。此后又不断强化移民措施,于1936年出台了所谓的“百万户移民计划”。企图于1937年以后,分批向中国移民一百万户。这是一个非常险恶的计划:

首先,能从根本上缓解日本国内的矛盾。当时日本农业人口约560万户,其中200万户为贫困农民,将这些贫困人口迁走,既能化解国内矛盾,还能通过他们攫取侵略地的战争资源。

其次,能强化对殖民地的统治。日本的设想是在完成移民计划后,移民数量能达到伪满洲国人口数的十分之一,并建成以日本移民为主导的社会,以实现对中国人的统治。

最后,能为侵略战争提供直接便利。这些移民大多分布在中苏边境和抗日力量活动的地区。既能防止苏联人的渗透,又能隔绝中国百姓与抗日力量的联系,还能让关东军就近补充兵员。

日本为了掩盖侵略性质,把这些移民团称为“开拓团”。但他们来东北并不是开拓土地,而是坐享其成,事实上是日军的侵略工具。日军通过极低的价格强行购买中国百姓的土地,或以防卫为借口划定大片无人区,将居住在这里的百姓赶走甚至杀害。

“开拓团”成员因此分得大量的土地,他们大多不需要劳动,而是雇佣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民耕种。中国农民受尽剥削,社会地位极低,曾老人回忆,小时候抬头看一眼日本雇主都会遭到打骂。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国内大肆宣扬移民是爱国行为,加上又有物资激励,大量日本人涌向中国东北。到日本战败前,共组织了14批,20万人移民侵略中国。这些移民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掠夺了中国3.9亿亩耕地,有500多万中国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在中岛幼八出生前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日本在战场上显露出颓势,更加疯狂地在国内进行动员和宣传。普通民众受到蛊惑,情绪高涨,大街上“出征士兵万岁”的喊声震天。

中岛幼八的父亲也受了极端思想影响,成为军国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带着家人参加了“开拓团”,来到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县安家落户。

1976年日本团体访华(1976年日本团体访华)(2)

(“开拓团”成员)

二、受到蛊惑,成为军国主义的炮灰

1942年6月,美国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太平洋战场开始转折。1943年,中国远征军已经在缅甸对日军发起反攻。此时入侵中国的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

为了应对不利的局面,日军不断募集兵员。1945年7月26日,中岛博司应征入伍。那时中岛幼八才3岁,他有一个8岁的姐姐,而母亲正怀有6个月身孕。而父亲中岛博司走后便杳无音讯,再也没能回到家人身边。

1945年8月9日,苏军出兵东北,日本关东军不堪一击,仓惶向通化、图门和朝鲜撤退。他们只顾自己逃命并没有打算带上日本移民,并且炸毁了桥梁公路阻挡苏军追击。

中岛所在的“开拓团”团长只能带着成员向苏军投降,从耀武扬威的侵略者变成俘虏,命运急转直下。他们被关在集中营里,粮食缺乏,被饿得皮包骨。

中岛的母亲中岛靖江生下一个女儿,但因为营养不足很快就夭折了。姐姐都饿得脸色发黑,中岛也饿得不成人形,肚子滚圆,眼珠凸起像一个鸡蛋,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

母亲在一番挣扎之后决定送一个孩子出去,这样能节省一份口粮,否则一家人都可能活不下去。当时社会重男轻女,女儿别人不一定要,即使收留了她也会吃很多苦。最终,她只能把中岛幼八托付给一个熟悉的中国卖货小贩老王

老王把中岛幼八送到沙兰镇的老李家,但老李看着中岛幼八奄奄一息的样子直摇头:“这个样子怎么能养活?”

看热闹的人群中一个孙振琴的中年妇女站出来说:“孩子生下来这么可怜,你们不要,我来拉扯吧。”

孙振琴的丈夫叫陈玉贵,两人已经有一个10多岁的女儿,他们非常耐心地照顾中岛幼八。每天帮他按摩肚子,食物都是嚼碎后才喂他,中岛幼八活了下来,并渐渐长胖。

1946年9月,“开拓团”即将被遣送回国。生母赶到生母家想将中岛带回日本,但养母已经与中岛有了很深的感情,说什么也不愿放他走。双方的争吵引来许多乡亲围观,“开拓团”成员在日军侵略时作威作福,如今又来抢儿子,自然遭到中国人民的敌视。

1976年日本团体访华(1976年日本团体访华)(3)

养母孙振琴和养父李希文

“开拓团”团长急忙劝中岛靖江放弃孩子,以免闹出意外影响回国。最终,区政府按照古老的中国惯例进行裁决——由孩子选择自己的归属。中岛幼八不出意外地扑向了养母的怀抱。

养父母给中岛取了小名叫“来福”,上小学以后改名陈庆和。养父老实善良,解放前是个长工,解放后家里才分到几亩地,日子渐渐变得好起来。

那几年应该是中岛最幸福的时光。一家人在地里劳作,瓦蓝的天空中时常传来百灵鸟的叫声,牛在一旁吃草,中岛玩累了便睡在草地上,养母怕他被蚊虫叮咬,会在他身边烧一节用艾草制成的蚊香……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日子虽然穷苦,却宁静祥和。

三、作为侵略者后代,却备受中国人民关爱

这段快乐的童年也没有持续多长,1950年冬天养父陈玉贵被疯狗咬伤,不久后竟发病去世,中岛第一次感受到失去亲人后的悲痛。为了继续生活,养母带着中岛嫁给了村里的治安委员李希文。他便是中岛的第二个养父,此后中岛也从原来的陈庆和改名李成林。

李姓养父与陈姓养父不同,对孩子非常严苛,这让年幼的中岛无所适从。加之那时中岛已经懂事,一时间难以接受突然出现一个新的父亲。养母常常因为中岛的事与养父吵架,并带着中岛离开李家。一段时间气消了,经邻居说和后才会回去。

1955年7月,中岛小学毕业,没能考上中学,只能在家里帮着干农活。一天,区政府的工作人员突然找上门来,问中岛要不要回日本。原来,在前一年的10月,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曾去日本访问。生母中岛靖江找到一位代表团的成员,委托她帮助寻找中岛。

中岛虽然是日本人,但对日本的印象全部来自中国老人的言传身教。他们都说日本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国家,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伤害了无数的无辜百姓。中岛内心对日本产生了恐惧和厌恶,因此坚决不愿回日本。他回答道:“我绝不回日本,如果把我拉上火车,也要跳车跑回来。”

瘦弱的中岛在家干农活终归不是个出路,养母决定把他送到女婿那儿。中岛的姐夫从部队复员分配到大海林林业局工作,这在当时还是一个香饽饽。养母想先让中岛在那边再念几年书,等有机会把他安排到林业局去工作。

中岛的姐姐与李姓养父也合不来,趁机劝母亲另找一个对象,并为她介绍了林业局的炊事员赵树森。老赵年轻时在天津港卸货卫生,累坏了腰只能去闯关东,给日本人做过长工,解放后进了林业局工作,独身一人无儿无女。

那时候年纪稍大的人婚姻并不那么正规,只是凑在一起过日子。林业局职工的生活要比农村好上许多,孙振琴便答应了这门婚事。为了能让中岛在当地上学,养母住了一段时间后就回沙兰镇迁户口。

但等了许久,只有中岛的户口迁了过来,养母却不见踪影。他后来才知道,在那个年代由农业户口改为非农户口几无可能,中岛因为是日侨受到了特殊照顾。而养母回到乡下后,经邻居劝说又决定跟李姓养父生活。

1976年日本团体访华(1976年日本团体访华)(4)

养母与第三任养父赵树森

尽管养母没有过来,赵姓养父却对中岛非常好。每个月要给他15元生活费,当时中岛的老师一个月工资才40元。赵姓养父甚至还带着中岛到牡丹江市里游玩了一次,这让长期生活在乡下的中岛大开眼界。

只是由于赵姓养父长期在工地为伐木工人做饭,家中只有中岛一个人,他只能学着自己做饭、生活。好心的邻居给予了中岛很多帮助,学校的梁老师知道情况后,更是让他住在自己的宿舍,一起到学校食堂吃饭。

四、在老师的开导下决定为中日友好出力

梁老师就像哥哥一样照顾中岛,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正是梁老师改变了中岛的人生,一次他问中岛:“你的生母肯定很想你,你不想她吗?”

中岛摇摇头回答道:“不是那么想。”毕竟还未懂事时就与生母分离,在情感上没有太多关联。

梁老师继续开导道:“这都是战争造成的悲剧,我理解你。现在中日关系很紧张,假如将来你回日本的话,一定要为中日友好多做贡献。”

中岛心想:“我一个普通小孩能影响到中日关系吗?”这是中岛第一次受到如此高的期待,经过老师开导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对外面的世界也产生了好奇。

1958年,16岁的中岛再次收到生母的消息。定居在哈尔滨的日本妇女寺岛悦子回国探亲时遇到了中岛的生母,并受她委托寻找中岛。中岛试探着向养父讲明情况,没想到养父并没有生气,而是给中岛50元钱,鼓励他去哈尔滨找寺岛悦子。

寺岛悦子让中岛立即去办理回国手续,以便与一批回国的日侨同行。由于办理手续的人出差,中岛未能办成,只能先回沙兰镇看望养母。他害怕养母不愿放自己走,并未将回国的事告诉她。

直到养母意外发现了他行李中办理手续的材料,哭着说:“你要回日本,明白说出来,妈把牛卖了,也要给你张罗盘缠。”中岛低头无语,这个中国妇女因为他而把自己的生活搞得支离破碎,此刻他只有内疚。

1976年日本团体访华(1976年日本团体访华)(5)

中岛与老师梁志杰

大概一个多月后,在梁老师不断催促下,中岛才到宁安县打听手续办理情况。他一下火车就被公安局的工作人员认出,着急地说:“打电话找你好几回了,接日侨的船已经到天津了,你想回去马上办完手续,下午就送你去牡丹江。”

中岛表示想先回去跟养父母告别,但工作人员强调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就这样,中岛来不及向任何亲人告别,就踏上了归国的旅程,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后来,中岛从邻居口中得知,自己走后,养母一下就瘫倒在地上,双手抓着土痛哭:“我的儿啊,你怎么把妈扔下了?”

1958年7月23日,中岛抵达日本。两个妇女举着一块布,上面写着“中岛幼八”。但中岛已经认不出谁是自己的母亲。一个妇女紧紧地拽着他,泪流满面,他才感觉到这是自己的母亲。但由于语言不通,只能木讷地站在那里。

后来中岛才得知,生母回国后过得异常艰辛,带着姐姐住在一个木棚里。3年后,姐姐因为患病不幸早逝,生母也改嫁。生母临终前脑袋里仍然是逃难的场景。她一只手抱着包袱,把儿子误认为丈夫,问:“孩子他爸,下一步咱们逃往哪里?”

回国后,中岛考上了大学但却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经朋友介绍到日中友好协会工作。他始终牢记梁老师的话,参加过许多促进中日友好交往的活动,并坚定地反对国内军国主义思想。

不过由于中日两国关系紧张长期处于隔绝状态,中岛也与在中国的养父母失去了联络。直到去中国访问时才见到了李姓养父,他跪倒在养父面前痛哭道:“爸,我回来看你了,感谢你养育了我。”中岛的养母已经于1975年去世,赵姓养父也早在1969年去世。

1976年日本团体访华(1976年日本团体访华)(6)

中岛与生母

尾声

据资料统计,像中岛这样的日本遗孤大概有4000多人,他们大多数流落在中国东北。在被遗弃后,他们并未受到中国百姓的仇视,反而得到了大家的照顾。

那些帮助日本遗孤的人,事实上大多数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并未因仇恨而失去理智,他们知道像中岛这样的遗孤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这也正体现出中国人善良、淳朴、爱好和平的一面。

假如当年中岛的父亲没有受极端民粹主义影响,就不会成为侵略工具,也不会让整个家庭支离破碎。假如当时每一个日本普通民众能清醒地识破极端分子的阴谋,或者战争就不会发生。

然而历史不容许假设,悲剧已经发生。通过中岛的悲剧可以看出,战争不止让战场上的士兵付出生命,他们身后的家庭也很难幸免于难。而一场不义的战争,更是会把所有国民都拖入中岛这样的悲剧。

为了不让历史重演,中岛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以便让日本的青年体会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告诫大家,和平来之不易,应该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这也算是他对中国养父母最好的报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