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动画和电脑动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数字时代的动画无法再现过去动画的)
关于过去的赛璐璐动画的“质感”我写过专门的文章分析,不过上次的文章主要是从制作方式的区别,模拟动画制作是如何实现,数字动画如何实现的角度来谈的,但是具体的这种“质感”的差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没有做深入的分析,这一次从造成人们视觉上的感受的差距来谈一谈,老动画的“质感”和现在数字动画的差距在哪?
我觉得,问题可能出现在色彩空间。
这方面可能听起来比较乏味,但却是理解新老动画画面“质感”的一个重要概念
先来简单说一下什么是“色彩空间”,人看的色彩是由不同频率的光折射产生,而人们规定了一些不同的色彩模型去给色彩定义一个色彩的空间,这样人们就可以尽可能客观的去在一个坐标上找到某种颜色。
那么数字动画时代和过去的模拟动画,也就是90年代末期逐渐走向终结的,赛璐璐动画,在画面表现上的最大区别,来源于什么呢? 我觉得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采用的色彩空间是不同的,因此有着截然不同的色彩表达效果。
我们如今的电脑显示器,用到的色彩模型,叫做RGB模型,也就是红色,绿色,蓝色三原色组成的空间,它们一共有256阶的变化,最终组成的是1600万种的色彩;
而赛璐璐动画,用的是颜料直接涂在透明的赛璐璐片上作画,它用到的是印刷产品的色彩标准,CMYK,也就是青色、洋红,黄色和黑色,而且墨水也不是RGB那样的纯色,CMYK的变化等级为101阶,总共有100多万种的色彩;
这可能就是造成两种不同的制作方式下,“质感”完全不同的一大原因。
观察上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少女战士》老版和《美少女战士水晶》重制版本的画面对比,左边是新版本,右边是老版本,先不说线条可能会更加锐利,画面会更多细节,就是色彩,就有极大的区别,左边色彩丰富,渐变自然,右边索性连脸部的阴影都很难体现,但是,“先入为主”的话,就会默认觉得,右边那种色彩的表现,就是我们熟悉的“质感”。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现在的数字动画,有办法去模拟过去的色彩空间来再现当时动画的质感吗?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却很难,原因也依然可以用色彩空间的关系来回答;
看上图,就是RGB色彩空间的覆盖,和CMYK的色彩空间的关系,一目了然,CMYK的色域覆盖,是在RGB之下的,它没有RGB色域这么广泛的空间;
如果简单暴力的进行RGB色彩空间和CMYK色彩空间的转换,最后就会得到一张灰蒙蒙的画面
不自然。(左边是RGB色彩,右边是转换后的CMYK色彩)
那么,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数字后期技术这么发达,我们可以用后期的方式,去模拟过去的赛璐璐动画的效果嘛?我觉得可行,但也不是完全恢复那种复古的效果,举几个例子
还是京阿尼的,《紫罗兰永恒花园》,这部动画是我觉得摄影(也就是后期)效果特别好的日常系的作品,它运用的滤镜让画面非常柔和,渐变非常地自然,对于光影的捕捉总是有种迷人的质感,但这种“质感”,还是和8-90年代,赛璐璐动画的那种“质感”不同;
那么还有别的例子吗?
有,《MegaloBox》,不仅用了复古的滤镜,还降低了分辨率……总体确实达到了相当复古的效果,但是我觉得有经验的朋友,还是一眼能看出它是一个用了复古手法,去“模拟”赛璐璐动画效果的数字制作的动画。
以前就在知乎上看过相关的帖子,说电脑上对照片用滤镜,再加上高超的调色技术,可以让数码相机的照片无限接近真正的胶卷相机,但却还是和真正的胶卷相机拍出来的片子,看起来不同;
然后就有人想到一个更加“胶卷”的办法,就是用数字拍下的RGB色彩的绘图,用胶卷相机记录下来印出来,再扫描到电脑里RGB色彩化,这样是不是可以更加自然的还原印刷品的那种色彩,用这种思路来制作动画,是不是可以再现赛璐璐动画的色彩?
有人就这么尝试了,结果出来的画面,确实更加接近过去的赛璐璐动画,可见,镜头、机器、胶卷、光源,这些模拟的因素,对于最终成像的“质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想在RGB的色彩空间里,用数字化的手段去模拟这些因素,会很困难,但是在制作的步骤中加入这些模拟的步骤,表达出和纯色完全不同的色彩,那么离开过去的老动画的“质感”就更近一步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