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三峡工程的负面影响宜早做绸缪)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7月17日),有媒体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国阶在“三峡工程、水坝建设与环境研讨会”上的发言。在其题为“三峡工程环境影响再认识”的发言中,陈国阶从长江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库区水污染,陆生生态以及地质灾害等多方面,论证分析了三峡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三峡工程的负面影响宜早做绸缪)(1)

陈国阶指出,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具有综合性、流域性、不可逆性、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由这些特点,三峡工程在环境方面已现的效果多呈负面。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陈国阶说长江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白鳍豚几乎灭绝,白鲟、中华鲟、达氏鲟、江豚、胭脂鱼等也受到极大的冲击,白甲鱼、中华倒刺口、岩原鲤在渔获物种比例减少。此外,三峡库区水污染加重,城镇岸边污染带、港口、河湾、坝前、支流(如香溪河等)、底泥(汞污染)等污染更突岀,库区分布众多化工厂区对库区水质构成巨大威胁,在被调查的23条库区支流中,半数以上出现水华。 再者,三峡工程一个迫在眉睫的危害是坝下冲刷,这对坝下河岸安全构成威胁。调查显示,三峡工程导致荆江南岸塌岸明显增加,部分河段冲刷量为建库前10倍,其后果就是河口土地减少、海岸冲刷、海水倒灌、渔场受损。在此,陈国阶提出,三峡工程在未来的最大受害者就是上海,除了随流而下的泥沙冲积消失外,长江污染、海水倒灌、海岸冲刷加剧,对长江口和东海渔业生态系统也造成不利影响……

实际上,上述危害后果,早在三峡工程论证之时就已有专家指出。对照当时那些不主张三峡工程上马建设的专家所言,现今出现的危害,其出现只比专家预计的更早,其危害只比专家估计的更大。比如,三峡工程上马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理由就是防洪,但如今清水对于坝下江岸(特别是在河曲江段)的冲刷,恰恰跟这个预设功能相反。再比如,175米蓄水试验以来,三峡库区发生新老地质滑坡变形200余起,塌岸百余处,不稳定库岸30公里,涌浪开始出现,在库区22个区县出现地质灾害隐患点9324处,对比三峡工程修建前的5512处,2003年蓄水试验后新增加了3812处。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三峡工程并非纯粹的技术性工程,而是与政治、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问题紧密相关的系统性工程。三峡工程完工后,库区及其周边地区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增多,山地灾害和地震也有增加的趋势。三峡库区蓄水后,据说“各地、各部门对水资源的争夺加剧,湖北省要调长江水去汉江,江西省要在鄱阳湖建闸,洞庭湖也另有一番打算”……由此,再“加上长江上游无数的水电站的建设,未来长江将不可能是一条健康的河流”。

暂不纠缠于已成过去的有关三峡工程上马建设的程序性问题,正视三峡工程的负面效应,思考应对办法,采取实际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今后一段时间以及未来中、长期的应对方案,这也许是当下必须的选项。即使从最乐观的角度看,三峡工程造成的超大范围的生态系统扰动,要重新形成至一个新的系统性平衡,也要在距今很长时间以后。而三峡工程对库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整个生态系统如库区水环境、坝下侵蚀、河口生态、气候、山地灾害、地震、河流动力学过程、生物物种、人文资源等方面的负面效应,却是可见并亟需解决的。

亦因此,对三峡工程的负面影响宜早做绸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