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大追赶古郡漾新风,山地大追赶古郡漾新风
阳春三月,笔者穿行在乌江两岸的思南大地,只见山青水绿,菜花黄、李花白,处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各地的田间地头里,干群同上阵,育苗、植苗,犁地、播种,处处是一群群忙碌的身影。
(黑鹅溪村新貌)
近年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思南坚持绿色发展,盘活山地资源,全面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按照规划,思南将立足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以推动农村改革为突破口,以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就业质量、解决深度贫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乡风文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重点,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四步走”目标:2018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以上,完成整县脱贫摘帽工作总量的80%以上;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大河坝镇黑鹅溪村)
荒山坡上建起“绿色银行”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在思南县长青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茶园基地里,笔者看到,50多名采茶能手,或手托茶盘,或腰挎茶篓,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熟练地采摘茶青。
许家坝镇杨家山村马家寨组43岁的肖文桃阿姨有着多年的采茶经验,每天她都会与同村的采茶工人一起到茶山上采茶。她告诉笔者:“现在在‘家门口’务工,既有稳定的收入,又能照管好家庭,我们干起来很有劲。”
眼下,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各地茶园陆续吐露新芽,又到了群众采茶增收的好时节。据统计,思南目前茶园面积达18万亩,集中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涉及农户1.5万余户,从事茶产业者达6.4万余人。今年,全县已有12万亩茶园进入丰产期,可生产春茶5000万吨,产值可达7.8亿元。
然而,谁能想到,如今的“绿色银行”,曾经却是荒山荒坡。“当初我们建这片茶园基地时,满山坡的杂草杂木,连一条毛路也没有,硬是先用手一刀一刀地砍过后,才有了上山的路。”思南县长青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白彩文回忆说。
为解决因农业产值低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而导致土地大面积撂荒的问题,近年来,思南县坚持念好“山字经”,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仅去年,思南便通过深入实施“六绿”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全县累计成功申报融资项目2个、获批资金5.86亿元,实施绿化项目3个,完成绿化面积13.2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预计达55.3%以上。其中,新植油茶2万亩、中药材0.62万亩、花椒2万亩。
石漠山地变身“园区核心”
山顶上的坡地里,李花灿烂盛开;山腰处水泥硬化的层层梯田里,即将栽植莲藕;山脚下的石旮旯里,白艳艳的葡萄架子分外耀人眼目……日前,笔者走进思南县孙家坝镇迎春村,所到之处尽是喜人的农业农村美景。
(迎春村)
“迎春村不仅到处是山,更是石头遍地。但这几年,我们突破地理条件限制,坚持生态发展,而今还成了省级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呢!”村党支部书记赵强说起村里的发展,感到十分欣慰。
在该村,笔者还看到,缘于农业园区的发展,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星罗棋布的山寨里,家家通了水泥路,户户门前摆上了环保垃圾箱;一条条路旁,新栽上了迎春花。
因势利导谋振兴,因地制宜强产业。思南县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融合发展思路,在旱地基本农田区域全部种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通过引导和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优势产业,稳步推进公路沿线、园区、旅游景区、城镇周边、25°以上坡耕地和重点水源地等耕地实现特色优势产业全覆盖。
2017年,思南新增市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家庭农场109家。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1123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23家,家庭农场达217家。
(青杠坝村概貌)
穷山旮旯崛起“小康样板”
宽阔明亮的公路像一条银色的腰带,把每户人家巧妙的连在一起,楼房依山而建,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满山瓜果飘香,庄稼地里生机蓬勃……走进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图。
昔日穷山窝,今朝小康村。而今思南,除了青杠坝,更有邵家桥镇渔溪沟、张家寨镇檬子树、大坝场镇小德浩等一个又一个的小山村,通过自主“造血”,实现美丽“新生”。
(发展中的青杠坝)
主攻贫困古郡新,聚焦脱贫山地美。作为国家重点贫困县和武陵山片区贫困县叠加贫困区的思南,近年来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思路,精准落实新举措新办法,集中精力、加大火力、开足马力主攻贫困。
2017年,思南坚持逆势上扬,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县共出列19个贫困村,减少贫困人口2978户1184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9.39%。
(凉水井镇食用菌基地)
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就帮什么;脱贫最难在哪里,工作就攻克到哪里。决战决胜同步小康,思南始终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投资16.8亿元建成通村公路496公里、“组组通”公路1756公里,实现行政村100%通畅目标。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11处,解决1.79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重点发展生态茶、生态畜牧、生态果蔬等主导产业,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2016年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建成,1174户5222人全部搬迁入住;2017年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顺利推进,完成跨区域搬迁至万山区150户750人。下拨教育资助资金2.142亿元,资助贫困学生28.82万人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四改一化”6512户,建成小康房280户。
(青杠坡镇陇水村群众在大棚里培育辣椒苗)
边远山区走出“同步新路”
连日来,在思南县青杠坝坡镇大唐村的一块撂荒山坡上,由当地群众组成的专业队正在移栽油茶。与此同时,在该镇的陇水村一块田地里,村民们也正抢抓有利时机,在上百个大棚里忙着铺地膜,用漂盘培育辣椒苗。
(青杠坡镇油茶种植现场)
“油茶是我们镇规划发展的主导产业,到去年底全镇已达8000亩,今年再发展1万多亩,到今年底可超过2万亩。为实现‘以短养长’,我们今年规划发展辣椒5000亩。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青杠坡将形成‘全镇一品、一主多辅’的产业格局。”该镇党委书记刘继勇说。
青杠坡镇与凤冈县接壤,距思南县城60多公里。岩头河大桥建成通车前,要去一趟县城也不容易,由于要等候风平浪静才能安全乘船过渡,每每要花上三四个小时。
而今,青杠坡不仅与县城不到两小时的车程,有了交通“大动脉”,而且还加快实施“组组通”,为千家万户铺平了一条条致富的新路子。“以前道路不好,根本就不敢发展产业;现在路通了,我们想干什么都能干成。”青杠坡镇陇水村党支部书记秦治华说。
(岩头河大桥通车)
道路通,产业兴,群众富。去年,思南紧扣“六大主导产业”,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7.87万亩,接种培育食用菌960万棒,新建茶园基地2.7万亩,分别带动贫困人口8073人、3246人、12455人。依托温氏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发展生猪养殖,大力发展“思南黄牛”养殖,实施畜牧产业扶贫项目58个,带动贫困人口6376人。(梁祖江)
总 编:王 芳
策 划:晏叶飞
执行编辑: 王永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