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化病能活多久(白化病除了色素缺失)

白化病(albinism),是一种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色素缺乏性皮肤病。

全世界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为5~10/10万,中国人群发病率约为1:18000。有色人种中白化病发病率较高,例如非洲一些国家的白化病发病率高达1:1400[1]。除了皮肤的色素缺失,白化病还会给儿童带来哪些伤害呢?一嘉医课(J-Academy)的儿科专栏,希望通过Karaman A报道的一则案例[2],和各位儿科医生走进白化病儿童的世界。

一、病例分享:眼皮肤白化病的 13 岁男孩

这是一个13岁的男孩,是一对无血缘关系的夫妇生育的第一胎,母亲孕期和分娩期间并无异常。男孩足月出生,出生体重3450 g,身长53 cm。家族史无特殊。

男孩出生时即被发现患有眼皮肤白化病。截至该论文发表时,男孩的智力发育正常,无其他先天畸形,无任何内脏病变。

男孩的皮肤、毛发(头发、睫毛、眉毛)和虹膜的色素几乎完全脱失。眼科检查显示特征性的虹膜脱色素,呈半透明状,伴视网膜色素减退。男孩有视觉减退、畏光、斜视和眼球震颤。

什么是白化病能活多久(白化病除了色素缺失)(1)

图1. 13岁男孩的皮肤、毛发和虹膜色素几乎完全脱失[2]

二、肌肤白到发光,他们被称为“月亮”孩子

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但大多数病例并无白化病的家族史,即父母双方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但父母事先可能并不知悉自身携带突变基因。

白化病的病因在于基因突变,后者引起与黑色素形成相关的酪氨酸酶活性改变[3]。酪氨酸酶的作用是将一种称为酪氨酸的氨基酸转化成黑色素,因此这种酶活性降低可以引起黑素合成减少或缺陷,因此儿童的全身皮肤、毛发、眼出现完全性或部分性色素缺失。

  • 当儿童仅有眼部色素缺失时,称为眼白化病(ocular albinism);
  • 当儿童的眼、皮肤、毛发均有色素缺失时,称为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

什么是白化病能活多久(白化病除了色素缺失)(2)

图2. 患有眼皮肤白化病的儿童[4]

眼皮肤白化病可分为7型,其中我国以眼皮肤白化病1型(OCA-1)更为常见(约占64.3%)[3]。尽管白化病儿童的皮肤和毛发颜色外观均近似白色,但实际上色素缺失程度(色素沉着程度)可能因白化病的不同类型而存在差异[4-6],下文中所述的白化病主要针对眼皮肤白化病1型。

除了皮肤和眼部表现,如果白化病儿童容易发生感染、出血、厚皮症时,应考虑综合征型白化病的可能,后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甚至死亡。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白化病通常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水平和生育能力,亦不影响寿命,但光敏感可对儿童的户外活动终身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些孩子畏惧阳光,月夜是Ta们的乐园,也因此被称为“月亮”孩子

白化病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皮肤、毛发和眼部特征性的色素减退表现。然而,由于对于不同亚型之间存在相互重叠的症状,通过基因检测确定缺陷基因和白化病分型很有必要。

三、缺失黑色素,他们对紫外线很敏感

有些白化病儿童(OCA-1A型)出生时即有白色皮肤,毛发(包括眼睫毛和眉毛)呈白色或淡黄色,皮肤薄而柔软,皮肤毛细血管显露。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皮肤可能出现一些无黑素的黑素细胞痣,这些儿童的皮肤颜色几乎无明显改变,但头发可变成黄色。

然而,有些儿童(OCA-1B型)可能在出生时皮肤几乎无色素,毛发呈白色或浅色。但在2~3岁后儿童的皮肤和头发可出现部分色素(可能与洗发水和水中矿物质有关),体毛可呈红褐色,但睫毛和眉毛通常不会出现色素沉着。日晒后肤色无加深,可伴有或无黑素的色素痣[1,5]。

什么是白化病能活多久(白化病除了色素缺失)(3)

图3. 不同表型的白化病儿童[6]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皮肤黑色素缺失,白化病儿童失去了皮肤中抵挡紫外线的一层防护屏障,因此儿童对紫外线高度敏感,容易晒伤,可并发日光性皮炎、光化性唇炎,甚至诱发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等皮肤癌[1]。

白化病儿童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即可出现皮肤癌,后者的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紫外线累计照射剂量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皮肤癌主要见于头颈部。75%的皮肤癌为鳞状细胞癌(其相对危险度可增加1000倍),基底细胞癌约占24%,其余1%为黑色素瘤[5]。

四、蓝绿色、灰蓝色、粉红色、浅棕色…异色瞳孔背后有诸多病变

白化病可导致虹膜、视网膜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减退。白化病儿童的眼睛颜色主要取决于虹膜颜色的深浅。

部分类型的白化病儿童(OCA-1A型)的虹膜色素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而有些儿童(OCA-1B型)的虹膜颜色则可能逐渐加深,呈蓝绿色、灰蓝色、粉红色或浅棕色。当光线经瞳孔射向视网膜中的血管时,儿童还可能出现红眼[7]。

什么是白化病能活多久(白化病除了色素缺失)(4)

图4. OCA-1A型:红眼,虹膜的颜色接近粉红色、半透明状[7]

尽管白化病儿童的夜间视力多正常,但日间常出现明显畏光、视野敏锐度下降、视觉减退(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严重者可致盲。此外,白化病可能引起眼球震颤、屈光不正(散光、近视、远视)、斜视(视神经交叉错向)等眼部病变。

什么是白化病能活多久(白化病除了色素缺失)(5)

图5. 白化病患者的眼底(左),正常眼底(右)[7]

五、白化病可以防治吗?

由于基因突变无法逆转,目前白化病难以治愈。因此,白化病的防治重点在于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白化病患儿的父母再次生育患病后代。与此同时,须重视白化病给儿童带来的心理障碍(如抑郁)或校园欺凌。

1、对于父母一方患有白化病者,或生育白化病患儿后才发现携带突变基因的父母计划生育二胎时(二胎患白化病的风险为25%),在生育后代之前可进行遗传咨询或产前诊断。

2、白化病儿童的皮肤容易出现日晒伤,应减少外出,避免长时间阳光照射。不要低估终身采取防晒措施的重要性,这包括外出时穿长袖衣物、戴帽子、撑伞,外涂防晒系数为30 的防晒霜,且每2小时需要补用一次防晒霜。应注意的是,紫外线能穿透浅色T恤衫,尤其是出汗后衣服浸湿时[5-7]。

3、此外,儿童应注意避免服用增加光敏性的药物,同时注意眼部防护,出门时佩戴墨镜或具备防紫外线的眼镜。建议终身定期接受皮肤科评估(每年1~2次),以早期发现皮肤癌[5]。

4、当患儿出现以下任何可疑的皮肤病变时,应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

①日晒区域新发病变;

②疼痛、瘙痒、出血、难以愈合、不断变化进展的病变;

③不对称、边界不规则、颜色多变、直径> 6mm 的病变。

5、学校也应尽可能为白化病儿童提供特殊的关注,以助其克服与视觉缺陷相关的学业延误,例如提供高对比度的文字材料、大字体教材、各种光学放大装置和专用计算机[5,7]。

6、对于眼部病变的治疗,儿童可以通过佩戴眼镜纠正屈光不正或视野改变,通过遮盖疗法纠正斜视。随着孩子长大和通过学习调整头部姿势,眼球震颤可能自发减少,严重者也可以通过接触镜或外科手术矫正眼球震颤。

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建议每年接受眼科评估以矫正视力的次数如下表所示[5]。然而,即使经过屈光矫正治疗,由于儿童存在不可逆性中心凹发育不全,视力可能永远无法达到完全正常的水平。

什么是白化病能活多久(白化病除了色素缺失)(6)

什么是白化病能活多久(白化病除了色素缺失)(7)

图6. 美国国家白化病和色素减退症协会(NOAH):https://www.albinism.org

综上所述,白化病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我国常见的类型是眼皮肤白化病1型(OCA-1),不同分型的白化病儿童的临床表现存在一些差异。

白化病儿童的主要特征是皮肤、毛发、眼部(虹膜、视网膜等)色素减退或缺失,患儿发生鳞状细胞癌等皮肤癌的风险显著升高,视力缺陷、明显畏光、斜视、屈光不正、眼球震颤等是白化病的常见眼部并发症。

终身防晒、纠正屈光不正和斜视、定期接受皮肤科和眼科随访是对白化病儿童的主要干预手段。对于患儿的父母而言,计划生育二胎前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 引自: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1902/61d06b4916c348e0810ce1fceb844333.shtml

[2] Karaman A. Oculocutaneous albinism type 1A: a case report. Dermatol Online J. 2008 Nov 15;14(11):13. PMID: 19094851.

[3]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遗传病临床实践指南撰写组. 白化病的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0, 037(003):252-257.

[4] Kathi G, Jill G, Chrissy C, et al. A kit designed to guide parents and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supporting students with albinism in the classroom. Available from: https://www.albinism.org/wp-content/uploads/2017/12/SchoolKit-Combined-web.pdf

[5] Federico JR, Krishnamurthy K. Albinism. [Updated 2020 Aug 28].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19018/

[6] Marçon CR, Maia M. Albinism: epidemiology, genetics, cutaneous characterizatio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 Bras Dermatol. 2019;94(5):503-520. doi:10.1016/j.abd.2019.09.023

[7] Grønskov K, Ek J, Brondum-Nielsen K. Oculocutaneous albinism. Orphanet J Rare Dis. 2007 Nov 2;2:43. doi: 10.1186/1750-1172-2-43. PMID: 17980020; PMCID: PMC2211462.


版权信息:

本文由一嘉医课编辑部负责编写或约稿。如需转载,请联系jmre@jmre.org。未经授权使用文章内容及部分内容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