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

秦代的衡制是以战国时期秦国的衡制为标准制定的。

其衡制为:

1石=4钧=120斤,

1斤=16两,

1两=4锱=24铢。

“权”俗称秤砣、秤锤、秤权,是悬挂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的铜、铁、陶、瓷、石的秤砣,后世的砝码。秦权是秦官府批准的标准砝码。秦权的重量有4钧(120斤)、 2钧(60斤) 、1钧(30斤)、 30斤、 20斤、16斤、 14斤、 10斤、 9斤、8斤、5斤、 2斤、 1斤、半斤的权,进位系列大多适应石,钧、斤制,秦陵出土的为1斤重权。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按秦制,官府颁发的标准衡器。斤权均系铜铸的空心高体折肩小钮瓜棱式,重量约250克。

进一步分析:

30斤(一鈞),60斤【二鈞(半石)】,90斤(三鈞),120斤【四鈞(一石)】 石进制单位。

1斤,8斤,16斤,(20斤),26斤,以4斤或8斤为基础的进位系列。

1斤,5斤,10斤,15斤,20斤,以5斤 为基础的进位系列。

2斤,4斤,8斤,16斤 倍数进制单位系列。

铢、两(24铢)、斤(16两), 小制进制单位系列。

秦权形制皆为半球形,顶部有鼻纽,便于系绳,权的量值分石、钧(30斤)、24斤、16斤、9斤、8斤、5斤、1斤和半两,有的权上铸(刻)有“禾石”、“廿四斤”、“十六斤”、“八斤”、“半两”等自重铭文。秦权皆作砝码使用,即提纽在衡标中间部位,一端挂权,另一端挂被称物,衡平则称准。为秤制的表现。 可视为经过检定的标准砝码。

秦权每斤重234.6~273.8 g。秦始皇时的1~16斤权每斤大多在250±2 g的范围内,但石权的平均量值达每斤264 g以上。据云梦出土的『秦律,效律』,1石权的允差范围为0.4%,半石权以下的允差范围为0.8%。估计1石权是官府徵收粮草时所用,因而偏高。二世权的平均量值则每斤为243.2 g,似略下降。

秦权的法制化#量值组合系列化#规格标准化!确定其为与天平配套的砝码。

当时社会生产力较低#自然经济的条件下!民间日常使用权衡的并不普遍!大多计件论数或用量器计量。

秦代国家征收# 储存粮草都以整石为单位!分配口粮和副食时用量器。这些称量粮草的专用权衡)天平可以只配备一个石权,而没有必要在一架大型衡杆天平上配齐12个定值权,因此,大型石权单独出土有其必然性。

有诏文的秦权,用途都是天平的砝码。

秦权质料有铜铁,传世还有石制的诏权,不足信。铜权的诏文绝大多数是刻的,铁权则有刻有铸,还有镶嵌铜诏版的。秦权形制多为半球形,顶上有钮,少数有瓤棱。始皇权虽有细节差异,但都是实心,没有高体。而二世斤权却全部是高体小钮,空腹如钟,表面浅磨十七或十八棱,棱问一次刻两诏。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二世权皆为一斤重,只有空腹以扩大外壁面积方能勉强刻下秦两诏一百字。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1)

1.始皇诏,二世诏铜斤权 甘肃省博物馆

秦安县上袁家秦墓出土两诏"铜权",高7厘米,底径5.2厘米,重250.2克。为增大器表面积以载铭文,权身被设计为空心钟形。顶部呈伞盖状、鼻钮。器表铸成17道觚棱,铭文即鎏刻在觚枝间的平面上,一个是秦始皇的诏书,一个是秦二世的诏书,它们是秦代关于度量衡制度著名的"两诏"。从字体看,是一次刻成,斤权。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2)

2.秦始皇诏文铜权 4斤权 1002克 吴镇烽收藏

秦权呈十边形的棱柱体,上细下粗,见棱见角,顶部有一个半环形钮。通体红中泛黄,皮壳温润,绿锈斑驳,古香古色。通高6、底径6.1厘米,重1002克。在铜权的表面铸有秦始皇廿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上下左右结构整齐,共40字。诏书是:“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字体呈标准秦篆,书写工整,遒劲有力。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3)

3.始皇诏瓜棱形五斤权 重1264克

18871.始皇诏权

【时 代】秦代(秦始皇廿六年,前221年)。

【出土时地】1958年旅顺登峰街道拨交。

【收藏者】原藏罗振玉,现藏旅顺博物馆。

【尺度重量】高4.6、底径7.816米,重 1264. 6 克。

【形制纹饰】扁圆体,上有鼻钮,髓有十四道瓜棱。

【着 録】度量衡187,陶斋4 32,梦郭中29,秦金1.2.2,

小校11.1. 1,秦铭文图版113,旅顺博38页左、47页。

【铭文字数】表面刻廿六年始皇诏书40字。

【铭文释文】廿六年,皇帝尽幷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魂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絶,

海(法)度量副(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4)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5)

3.1 秦始皇诏五斤铜权 重1247克 中国历史博物馆 刻有符号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6)

4.始皇诏八斤铜权 1997.8克 刻字八斤 旅顺市博物馆

高5.6厘米,底径9.8厘米,重1997.8克。鼻纽。权身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14行,并铸有阳文“八斤”二字。按自铭折算,1斤合250克。《陶斋吉金录》记此权重库平55两,合2051.5克,折合1斤重256克。

现藏于辽宁省旅顺市博物馆。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7)

5.两诏铜权 九斤权 旬邑权和大騩权

《小校经阁金文拓本》著录的、现分别藏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的旬邑权和大騩权,呈八棱体,空腔平底,平顶中部凹下置一道横梁。虽作棱体,但内部结构和钮的制作以及诏书字体均失秦代风格,出自一人之手制作,商承祚先生断为“赝品”。

旬邑为秦国地名,古称豳(bīn),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北部。旬邑权为八棱体,重2270克,高6.5厘米,口径8.3厘米,底径9.5厘米,正视截面呈梯形,中空,器顶口有一长方形横梁。横梁左右两侧有阳文篆书“旬邑”,权体八面有秦始皇和秦二世的诏书,诏书书体为小篆。

大騩权,高5.9、面径8.6、底径9.9厘米,重2300克。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8)

旬邑权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9)

大騩权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10)

大騩权

5.1 秦始皇诏 九斤铜权 2165克 中国历史博物馆

18865.始皇詔權

【時 代】秦代(秦始皇廿六年,前221年)。

【出土時地】傳出陝西西安。

【收藏者】中國國家博物館。

【尺度重量】高5. 5、底徑8. 8釐米,重2165克。

【形制紋飾】饅頭形,上有鼻鈕,體表面有十四道瓜棱。

【著 録】度量衡182,秦金1.3.1,貞補中24,雙吉下52,尊古3. 43,秦銘文圖版110。

【銘文字數】表面刻廿六年始皇詔書40字。

【銘文釋文】廿六年,皇帝盡幷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爲皇帝,乃詔丞相狀、絹,

鴻(法)度量剌(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11)

6.银权 十斤权,估计是衡量流通的金银币或器重量所用。大权重2448克,折合秦重近10斤。

“赝品”??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12)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13)

可见凹坑,是为银冷却表面张力所至。

6.秦始皇诏 陶胎权 12斤权 2850克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56年由陕西省博物馆征集而来。高12.4厘米,底径15.3厘米。 [重2.85千克

整体为覆钵形,上有桥形提钮,钮下穿圆孔。腹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为统一度量衡而颁发的诏令八行四十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秦代陶权出土甚少,有诏文的更是罕见。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14)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15)

7 秦始皇诏 银权 15斤

高8cm;底径11.9cm;重3918g。秦权呈八边形的半球体,顶部有一个半环形钮。质地为银,秦权8个侧面铸有秦始皇廿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诏书原文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16)

8.秦始皇诏 铜权 十六斤权 4185克 刻十六斤

原为罗振玉旧藏,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高8. 2、底径12厘米,重4185克。

鼻纽,纽下刻“十六斤”三字。权身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十四行。底部有方槽,深2、长宽各2. 5厘米,当为校定重量时所凿。按自铭折算,每斤合261.6克。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17)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18)

9.秦始皇诏 铜权 二十斤权 4995克

18864.始皇诏权(廿六年诏权)

【时 代】秦代(秦始皇廿六年,前221 年)。

【收藏者】中国国家博物馆。

【尺度重量】高8. 5、底径12厘米,重4995 克。

【形制纹饰】圆顶上有鼻钮,平底,体有十四道瓜棱。

【着 録】度量衡176,秦金1.1.2,陶斋4. 12,贞松12.32,小校11.3.1,尊古3. 43,秦铭文图版119 (秦铭文图版135附14重出)。

【铭文字数】表面刻廿六年始皇诏书40字。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19)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20)

9.1 始皇詔廿斤權 刻字 廿斤

18906.始皇诏廿斤权

【时 代】秦代(秦始皇廿六年,前221年)。

【尺 度】高3.8、底径5.7寸(善图)。

【形制纹饰】馒头形,顶有鼻钮。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21)

10.始皇诏 廿四斤权 刻字廿四斤

18907.始皇诏廿四斤权

【时 代】秦代(秦始皇廿六年,前221年)。

【尺 度】高4、底径6. 3寸(善图)。

【形制纹饰】馒头形,顶有鼻钮。

【着 録】善图170,小校11.10.2。

【铭文字数】上刻廿六年始皇诏书40字,另刻铭文3字。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22)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23)

11.始皇诏 廿八斤权 刻字 廿八斤 陕西度量衡文化博物馆

铭铸“廿八斤”的秦权 “赝品”??

“廿八斤”馒头权 秦代,青铜外壳、红铜内芯复合材质铸铭“廿八斤”的馒头权,通高10、纽高2.5厘米,底径15.5厘米,实重5000克。器腹阳铸篆书自铭“廿八斤”,加刻始皇帝40字诏令,权底可见2厘米见方检封窝。 馒头形、小鼻纽的典型秦权形制,通体青韵幽幽的皮壳包浆,目前现身的秦权中并无“廿八斤”铭重,其实测量值正合秦“贰拾斤”量级权,而较“廿八斤”所对应的7000克量值,则整整差了2000克之大。

12.两诏铜权 三十斤 权 重7575克 中国是博物馆 刻字

高11、底径12 厘米,重7573克

传清末陕西宝鸡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鼻纽,腹空,底部有圆孔,直径5. 5厘米,用铅封闭,权身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和二世元年

诏书,两诏之间,夹刻不完整的秦始皇诏,底孔旁凿一“出”字,为铸权工匠的记号。此为一钧(三十斤)权,折算每斤合252.4克。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24)

13.两 诏 铅 一钧权 三十斤 7620克 1991 华县 秦左乐

1991年8月26日,陕西华县赤水镇乔家村村民罗中再在村北约200米的责任田里劳动时,距地表约0,4米处挖出一件秦两诏铜权。铜权呈半球形,鼻纽。通高9.9、纽高2.1,底径12.7厘米。纽有园孔,孔径约1.2厘米。经实测重7620克(电子秤)。权底部铸造时有一园孔,孔周围凹凸不平,有校重的挖凿痕迹。挖凿时致使孔边青铜翅起一小部分。

孔内有铅,权肩部有流铅敲平痕迹。底面边沿有一小块破损,从破损处可以看到青铜壳子和里面的铸铅。因此,此权应为青铜铸壳,从底部留孔灌铸铅液而制成(封二)。

铜权就是用铜铸造,权底部的园孔,是为了配重之用。或者介绍说:“腹空,底部有园孔,用铅封闭”。左乐铜权,则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当时重一些的铜权,是采用青铜铸壳,底部留有园孔,再从孔内灌铸铅液而制成。若重量超过,则从孔内取铅以校重量。这样制造至少有三点好处:

(一)减少耗用较贵重的青铜,可以降低成本,

(二)用比重大的铅做心可以减少体积,

(三)因铅比青铜硬度低,挖凿校重时较方便。

由此看来,有些权用铁铸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宝贵的青铜。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25)

14.战国·秦 战国铭刻 始皇诏 高奴禾石铜权 30750克 陕西历史博物馆

18862.高奴禾石权

【时 代】战国晚期•秦(秦昭襄王三年,前304年)。

【出土时地】1964年3月西安市西郊三桥镇高富村秦阿房宫遗址。

【收藏者】陕西历史博物馆。

【尺度重量】通高17. 2、底径23. 6、腹围76厘米,重30750克。

【形制纹饰】馒头形,平底,上有半环钮。

【着 録】文物1964年9期43-44页图2-3,集成10384,度量衡166,秦铭文图版32 。

【铭文字数】上刻战国秦铭文16字,秦始皇时期铭文40字,秦二世时期铭文60字。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26)

14.1 始皇诏 铁权 石权 30000克 河南博物馆

1993年宝丰县出土,高15.8厘米,直径25厘米,重约30千克。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27)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28)

15.两诏2石(dan)铜权 59千克 陕西度量衡博物馆 “赝品”??

篆隶书并用、阴阳刻齐上之铭文,2石(dan)两诏权,填补了秦权“弧形大圆纽”的实物空白,的篆隶书、阴阳刻两诏2石(dan)铜权。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29)

始皇诏铁权 咸阳博物馆

秦遗址采集。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30)

4斤权,2006年发现于东汉帝陵陵园遗址。藏于洛阳博物馆。

说明至少在东汉也在用。

秦朝君权和相权(秦权有几多全国秤衡统一)(3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