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万寿宫简介及详细资料(南昌人的万寿宫情结为什么这么重)

三、万寿宫是南昌人的道教信仰

许逊还叫“许真君”,因为后来,“旌阳祠”和“许仙祠”不断演变,由祀变道,由“祠”变“观”。怎么演变的呢?南北朝时期,西山的“许仙祠”变成了“游帷观”。唐代末年,城里的“旌阳祠”改称为“铁柱观”。许旌阳、许仙人也就变成了“许真君”。这都标示着许逊信仰由祭祀、纪念向道教发展,演变成了忠孝净明道。

南昌万寿宫简介及详细资料(南昌人的万寿宫情结为什么这么重)(1)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广泛、深入和持久。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而江西的道,在全国是很有名的。

中国道教有36洞天、72福地, 36洞天,江西有5个,占1/7。72福地,江西占12处,占1/6。江西的洞天福地是全国最多的。南昌西山是12洞天、38福地。

中国道教有四大天师:张道陵、许逊、葛玄、丘处机,前三个天师都在江西,而许逊就出自南昌西山。

江西的道教有三大宗派,分别有三个道场。一是贵溪龙虎山的天师道,二是樟树閤皂山的灵宝道,三就是南昌西山的净明道。

南昌的万寿宫是净明道的重要传承之地,是南昌人的道场。

唐宋明各朝都把道教作为统治的工具,十分重视南昌的许逊信仰。北宋真宗时,朝廷把许多“观”上升为“宫”,这样,在先前“旌阳祠”变成“铁柱观”、“许仙祠”变成“游帷观”的基础上,最后又都变成了“万寿宫”,一个是铁柱万寿宫,一个是西山万寿宫。这标志着许逊信仰在演变成道教后,又得到官方的认可和重视,经常拨款、赐名、赐匾额等。

南昌万寿宫简介及详细资料(南昌人的万寿宫情结为什么这么重)(2)

(南昌铁柱万寿宫位置图,黄鑫制图)

本来,城里翠花街上的“许旌阳祠”,就是以他的官名而命名的,是一座公祠,代表官方形态。改称“铁柱万寿宫”后,因它在官府衙门旁边,就仍作为官府的道教管理机构和祭祀场所,成为官方传播正统价值的载体。地方官员通过万寿宫及许真君信仰,向民众灌输忠孝节义、忠君报国等观念,改变民间信仰的话语系统。

本来,在城外西山之阳的“许仙祠”,原本是一所家祠,改称“游帷观”后,代表民间祭祀,继而成为“西山万寿宫”后,仍然更多地承担民间信仰、民俗活动。

先看官方对铁柱万寿宫的支持。皇帝经常给万寿宫拨款、取名改名并赐匾额。312年(晋永嘉六年),叫“旌阳古祠”。唐懿宗赐名“铁柱观”。宋真宗改其名为“景德观”。北宋神宗时期,万寿宫大修,江西名儒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等人捐资献策,曾巩修建铁柱观,王安石作《重修许旌阳祠记》。宋徽宗赐名“延真观”,赐玉册,封许逊为“神功妙计真君”。南宋宁宗赐匾额“铁柱延真之宫”。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扶植道教势力,如礼遇著名道士刘渊然,借撰写《周巅仙传》把自己神化为“真命天子”,还多次举行大型斋醮活动,率文武大臣和儿孙们参加,他很看重许逊信仰,他过南昌首先便去铁柱宫降香,并由重臣宋濂作《豫章镇蛟灵柱颂》。此后不断降香、敕修。

朱元璋的儿子第一代宁王朱权失意改封南昌后,热衷道教。朱权入殓时作道士装束,“头戴漆制道冠,发上有金簪,身穿金钱云纹道袍” [1]。1958年10月,清理发掘朱权墓时,出土了一为丝麻、一为金丝的“道冠两顶”。

1436年(明正统元年),万寿宫简称为“铁柱宫”。1458年(天顺二年),江西信众捐铜万余斤,铸许真君像于宫内。1511年(正德六年),明武宗赐金以修葺宫殿。

1600年(万历二十八年),铁柱万寿宫毁而复建,这年12月开工,先复建真君殿,前门、二门、诸仙殿、两廊、铁柱池、钟鼓楼依次建成。接着装饰神像、壁画于宫内。竣工后还续建玉皇阁,又由前街门外至四周修建围墙,围墙左右各开一瓮门,瓮门前筑有小池。工程直到1608年才结束。张位作记。

清代年间,万寿宫有1657年、1675年、1724年、1781年、1843年、1871年等6次大修重建。

1915年,万寿宫周边商铺失火,宫内两座大殿被毁。江西各界人士集资重修,历时5年、耗费30万工日,再次展现于世。

抗战期间,铁柱万寿宫因战火波及,受损严重。战后,南昌市商会大规模整修万寿宫。

文革期间,铁柱万寿宫被毁。原址为南昌市第21中学及万寿宫商城。现在正在考古重建。

西山万寿宫更是道教发展历史上道教净明派的祖庭,也一直得到官方的支持。比如北宋王朝的几代皇帝都十分看重,1010年(北宋大中祥符三年),真宗将“游帷观”升观为宫,并亲书赐额“玉隆万寿宫”,万寿宫的名字从此叫开,直至现今。

宋徽宗“于政和二年(1112)遣内侍省内殿程奇,请道士37人在玉隆观建道场七昼夜,罢散日设醮”,又封许逊真君为“神功妙济真君”,封吴猛等11人为“真人”。

四年后,1116年(政和六年),宋徽宗又下诏书大规模重建政和六年,大修玉隆万寿宫,以当时西京(洛阳)崇敬宫为蓝本,范围拓至三大院建筑体系,共有高明殿、关帝殿、谌母殿、三清殿、老祖殿、玄帝殿等6大殿,玉皇阁、玉册阁、三官阁、紫微阁、敕书阁、冲升阁等6大阁,12小殿、7楼、7门、3廊、36堂,宫外还有太虚观、接仙台、会仙阁等附属建筑,规模宏大,亘古未有。

1129年(建炎三年),玉隆万寿宫遭金兵损毁。1237年(嘉熙元年),宋理宗又拨帑重修,一时“羽士云集,道风高倡”。

1520年(正德十五年),明武宗题额“妙济万寿宫”,对宫内建筑又作大修。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明世宗题额“妙济万寿宫”。

清朝增建万寿宫山门、关帝阁、文昌阁、魁星阁等建筑,占地3.2万平方米,红墙琉璃瓦,雕梁飞檐,金碧辉煌,气势宏伟。

后历经废兴,至解放时,仍存五殿和院墙、山门、仪门等。

现在,西山万寿宫还是十分壮观,一是基本格局还在。二是有一个2吨多重的铁铸大吊钟,钟声宏浑悠扬,能传十里之遥。三是高明殿前有6株参天古柏,苍老遒劲,四季常青,最大一株相传为许逊亲手所植,已有1700多年树龄。四是有一口许逊的炼丹井。五是有一块1739年(清乾隆四年)江西巡抚写的“不朽仙踪”石碑。六是西山万寿宫的庙会搞得非常红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孔令宏韩松涛:《江西道教史》,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74页。

(未完待续。图文源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