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君豪古装吻戏(十三郎一演廿年)

谢君豪古装吻戏(十三郎一演廿年)(1)

一个角色演了20多年,谢君豪也从一个小伙子变成了大叔

《长恨歌》

《英雄喋血》里饰演潘达微

《电梯惊魂》里饰演医生

《毛泽东》里饰演孙中山

谢君豪以女儿的名字做书名

羊城晚报记者 何晶 实习生 刘韵

提到谢君豪,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南海十三郎。从1993年出演舞台剧《南海十三郎》至今,谢君豪与十三郎已经密不可分。他以全职话剧演员出道,十三郎一角让他红极一时。二十多年过去,他成功出演了众多影视角色,但没有哪个角色能够超越十三郎。今年8月5日至7日,《南海十三郎》将登陆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连演三场,这也是该剧首次“回家”和羊城观众见面。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谢君豪说:“能有机会演了20多年,别说超越不超越,只想说感谢二字。大家还愿意掏钱买票来看,我很知足。”

这就是谢君豪,没有勃勃野心,也没有刻意谦虚。面对过往成绩,他会说“别再提了”;谈到未来计划,他会坦言“要看当时有没有钱”。但无论接到怎样的角色,他都会尽量找到让自己心动之处,“否则没法演”。除了南海十三郎,他还饰演过岭南画家潘达微、岭南名人孙中山……他身上有着专业演员的素养,踏实演戏,低调做人,总提醒自己“勿忘初心”。羊城晚报记者问他“初心”是什么,他说:“是可以帮到自己也帮到别人。”

他诠释了南海十三郎,十三郎也成就了他

谢君豪爱演戏,但艺途并非一帆风顺。中学毕业后,他当过文员、推销员、售货员、护士……1985年香港演艺学院首届招生,他去报考,但在面试环节落选。他不甘心,第二年又去考,终于考上了。毕业后,他成为香港话剧团的全职演员,不到四年就成为该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席演员。“是什么让你成为首席的?”谢君豪答:“凭借杨世彭博士对我好,我才能拿到这个头衔,真的。”他说当时香港话剧团刚成立,香港话剧界正处于新生发展的状态,开始有香港土生土长的一批演员出现,而前辈对年轻人也都非常好。

让谢君豪一炮而红的,是首演于1993年的舞台剧《南海十三郎》。该剧由香港金牌编剧杜国威操刀,根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粤剧剧作家、作曲家江誉镠的平生事迹改编,从庄谐并重的角度,讲述这位天资聪颖、桀骜不驯的“南海十三郎”在乱世中传奇的一生。从跳脱不羁到恃才傲物,从红极一时到穷困潦倒,从知音相惜到混沌度日,从万念俱灰到痴痴傻傻……谢君豪把这位传奇人物的每个人生阶段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该剧首演至今23年,和谢君豪搭档的女主角不断在变换,而十三郎,从未变过。

谢君豪诠释了十三郎,十三郎成就了谢君豪。他说,当时刚从学校毕业,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南海十三郎》选角时“放手一搏”,没想到竟顺利得到这个让他一举成名的角色,他至今仍深深感谢给他机会的伯乐。正式首演后不久,时任香港新光戏院大剧场主席的李居明直言,十三郎这个角色只能由谢君豪出演,根本无人能取代。今年4月,《南海十三郎》在北京演出,谢君豪说:“如果当时不是我演,现在人们心中的南海十三郎就会是别的样子。”

这两三秒的停顿,就是人生感悟,就是戏

《南海十三郎》被誉为香港舞台剧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香港舞台剧的最高水准”,至今累计演出153场。三年前,该剧在香港新光戏院连演24场,首日开票就在3小时内卖完17场,还有不少广东观众前往观看。演一个角色超过二十年,谢君豪说得最多的是“感谢”:“很幸运得到这个角色,演了这么多年,观众还愿意掏钱买票来看,除了感谢还能说什么呢?”曾有媒体报道说,谢君豪自称早已超越了十三郎这个角色,他说:“可能是开玩笑被写出来了,我没那么嚣张。”

20多年前,谢君豪对南海十三郎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觉得很不甘心,替他抱不平,其实也是为自己不平。那时我自己也是抱着这样的人生态度,恃才傲物,对想要追求的东西太执著,死都不放手。”20多年过去,谢君豪不再“不平”,而是“开怀”。“这种开怀不是开心,是笑完之后哭,哭完之后再笑,是接受了人生的无常。”谢君豪说:“南海十三郎用疯癫的外在面对这个世界,后来尝试慢慢把以前执著的东西一件件放下。而他最执著的,不是他的财产,不是他的朋友,不是他的叛逆,是他自己的傲慢和傲气。”

谢君豪说,南海十三郎一生都戴着一副黑色圆框眼镜,因为他心爱的女人在他年轻时说过:“哎,你的眼镜很好看。”在舞台剧临近尾声时,十三郎已经穷困潦倒,变得疯疯癫癫,眼镜只剩下一边有镜片,他也坚持要戴:“要看清世界时,我就用有镜片这边;不想看的时候,就用另一边。”谢君豪说:“他去世前的最后一场戏,以前的编排是走着走着忽然摔倒,眼镜掉在地上,他死活要抓回来戴上,然后才肯离世。而现在的编排是,他慢慢地散步,然后慢慢地把眼镜拿下来,用不戴眼镜的眼睛望着台下观众,随后把眼镜一扔,慢慢坐下来,放好身边的破烂,然后睡过去。”这部分的改动,改变了《南海十三郎》的整体基调,“就像是打通了一个穴位,其他部分也会跟着改变”。当年首演时的年轻小伙,如今成了年过半百的“大叔”,生活历练让谢君豪对十三郎有了更深的体悟,也让他在演绎时做出了相应的变化。比如念台词时,他有了两三秒停顿的变化,在监制高志森看来,“这两三秒的停顿,就是人生感悟,就是戏。”

没事时拎鸟笼饮早茶, 有事了马上冲出去

“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红绡夜盗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1997年,电影《南海十三郎》入围台湾电影金马奖,饰演“十三郎”的谢君豪击败张国荣,当选“最佳男主角”。当时几乎不会讲普通话的谢君豪,在领奖时让普通话同样不灵光的吴君如帮忙翻译:“我很荣幸作为舞台剧演员能够拿到分量这么重的电影奖项。”如今,谢君豪的普通话已经说得非常顺溜,但他不愿意再多谈这段往事:“别提了,过去这么多年了,没有再提的必要。”

虽然拿过金马影帝,多年来在影视剧领域也有不少作品,但在香港,谢君豪的主要成绩还是来自舞台剧演出。这些年来,他出演过60多部共2000多场话剧。和很多香港艺人一样,近年来谢君豪的工作重心开始“北上”,签约内地影视公司,也出演了多部影视剧,比如在电视剧《长恨歌》中饰演程先生、电影《电梯惊魂》中饰演医生、古装奇幻剧《华胥引》中饰演卫国公……

有意思的是,谢君豪饰演的不少角色,跟南海十三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2011年上映的电影《英雄喋血》中,谢君豪饰演岭南派画家潘达微。“潘达微和南海十三郎的父亲江太史很熟,江太史还协助潘达微收葬七十二烈士于黄花岗,两人很有渊源。”在谢君豪看来,潘达微“是个很潮的人”,喜欢菊花,玩人体摄影,让女儿当模特,还是漫画家,在南武学堂(现南武中学)教过书。辛亥革命后,作为同盟会副会长的潘达微本来能当高官,但他不干了,去杭州当了和尚。拍摄期间,谢君豪随剧组从小东营五号步行到当年的总督府,“真没想到黄花岗起义那天,这么短的距离能打得如此惨烈,真是难以想象”。多次出演岭南名人,谢君豪认为他们都体现了“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这种傲骨。若要说他和这些角色之间有哪些共性,谢君豪说:“都不唱高调,没事时会拎着鸟笼去饮早茶,说话都很市井,也会说脏话,可一旦有事发生,会第一时间冲出去。”

跳进人间烟火,

50岁我的演艺生涯才刚开始

很多影视演员将走上舞台视为表演的最高水准,谢君豪倒不这么看:“客观来说,演员知道自身的优缺点才最重要。演舞台剧,演员在舞台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主导性很强,整部戏的焦点、节奏、起承转合,百分之八十靠演员,现场气氛也依赖演员完成。而影视剧的主导部分是镜头,演员是在为镜头说话,不需要一气呵成。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但不能说一瞬间的状态就不考验功力,只能说各有各的难处。”他还坦言:“舞台剧演员可能不习惯在镜头前细腻地表现情绪,因为在舞台上都是大开大合,而在镜头前,要瞬间进入角色,精准细致地表达,其实并不容易。”

有不少影视大佬感叹香港演员出现断层,对此,谢君豪思考了两秒,说:“应该是作品也少,相互影响吧?”记者告诉他,很多人感慨有剧本但找不到演员来演。谢君豪提出疑问:“究竟是找不到怎样的演员呢?有票房的?知名度高的?没有明确的定义就不能随便得出这种结论。”这就是谢君豪,不会人云亦云,也不说客套话。他也会将自己的思考诉诸笔端,曾在香港《成报》写了两年专栏“豪情乱语”。2004年,专栏文章结集成书在香港出版,名为《跳进人间烟火》和《采湳》。采湳,是他女儿的名字,取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豆瓣网上,有读者留言:“这文采斐然的华章,这淡泊宁静的心态,敬佩。”也有人说,“跳”字极好,人间烟火或许等同于世俗,但带着愉悦热情的心情投入生活,出尘入世的心态很难得。

在谢君豪的博客上,还能看到他几年前写的文章,没有八卦,不讲时尚,除了自己拍戏的硬照,更多的是关于粤剧、话剧、电影的随笔。不过,近几年他没有再更新博客,也没再写专栏。记者问他什么时候再动笔,他挥挥手摇摇头说:“现在懒了,暂时没打算再写,顶多脑子里想一想。”出道至今整整27年,谢君豪在香港演艺圈里一直是安静的“异类”,零绯闻,无炒作,甚至被媒体称为“绯闻绝缘体”。虽然谢君豪说“人性有多少面,就能演多少面”,但他在生活中却坚持简单、平淡,三大乐事是粤语、粤曲、粤食。今年53岁的他开玩笑说:“50岁我的演艺生涯才刚开始。等到了60岁,我会再说,60岁才是开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