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传统年味传说(冷历史会说话Ⅲ)

  《冷历史会说话第三季:蓉城民俗志》如期而至,这一次,咱们通过《成长烦恼篇》、《修身养性篇》、《百业兴旺篇》、《江湖传说篇》等四个篇章,带你拂开历史的尘埃,探寻旧时的成都。

  哪些传统风俗延续至今,仍在沿用?哪些奇葩风俗,早已经过时间的涤清,不见踪迹。让我们一起在趣味十足的侃聊中,重现成都的民风趣俗。

  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是:打春、开秧门、幺台!备春耕原来这么多讲究?

  统筹:楚彦、唐明

  播讲者:张琦川

  编辑:杨家毅

  制作:杨家毅

  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那和春雨同期的春耕又该有多贵呢?要想了解春耕在农作生产流水线上的重要地位,我们得先把时间线往前推一下……

  在长期以耕战为立国之策的古代,土地私有、奖励农耕是国家的基本制度内容。农民有自己的土地,土地的部分收成能揣到自己荷包里,这就让农民耕田种地的积极性空前飙高。

  在过去,每年立春的前一天,成都的地方官都会带着老百姓抬着芒神、土牛等雕塑到成都东郊的春场迎春。这一天先到先农坛进行祭祀活动,表达对农业的重视,到了第二天,也就是立春当天则用五彩春鞭鞭打土牛雕塑,这种行为被人们称为“打春”,预示着今年的春耕即将开始,同时也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思。打春是每年极其重要的活动,人们会从七里八乡赶去观看,希望自己能沾上一份好运气,期待在秋季获得丰收,同时打春时打碎的土牛碎片也会被人们当做福气哄抢一空。

民俗传统年味传说(冷历史会说话Ⅲ)(1)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每逢农忙,农村乡邻间就会互相帮忙,一家活儿家家干,主人家也会尽最大的能力款待前来帮忙的人,例如栽秧这天主家这天会办“栽秧酒”,宴请前来帮忙的亲朋好友。而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田间地头劳作时还得有丰盛的加餐,俗称“幺台”。如果主人家小气、送的“幺台”不尽心,那不好意思了,吃的时候就会有人用freestyle来表示不满,前来帮忙的众人也会磨洋工,干活儿懒懒散散不尽心。

  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四季难免会遇上一些意外。过去封建社会,面对旱灾,除了农民自发的肩挑车运,用实际行动找水缓解旱情,地方官员还会组织当地民众到各个庙中向漫天神佛祷告求雨。除此以外,成都周边各地还有自己的请龙王、拜城隍等有着自己地方特色的求雨活动,希望能借此劝说神仙降下雨水、缓解干旱。

  解放后,全国进行消除封建迷信,宣传科学知识,各地祈雨活动才完全消失。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无论大家遇到怎样的天灾人祸,大家都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与对待,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将解决方法寄托在虚无的漫天神灵了。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本文内容资料来源于:《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2006年12月出版),感谢成都图书馆给予的内容支持。

  每周一三五,《冷历史会说话第三季:蓉城民俗志》期待您的聆听。

  4500岁老成都,我想讲给你听,下期节目我们将为您讲述:把酒问青天!要说喝酒的那些门道,问苏轼不就晓得了!

  想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欢迎关注"西蜀草堂"微信公众号,我们每期节目的文字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哦!"

  注:喜马拉雅搜索专辑“冷历史会说话”即可收听节目,关注“西蜀草堂”微信公众号可了解更多历史文化知识哟~

民俗传统年味传说(冷历史会说话Ⅲ)(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