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怎么调理好得快(血虚的治疗方案推荐及日常自我护理)
血虚,中医病机,是指人体血液不足,不能充分濡养脏腑、经络、形体,亦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多因先天体质差、久病、思虑过度、脾胃虚弱、失血过多所致。血虚与心、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及维持人体精神活动的功能,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减弱,会出现头晕眼花、面色白或黄而无光泽、毛发干枯、肌肤干燥、肢体或肢端麻木等症状;血不能维持人体精神活动时,会出现精神衰退、健忘、失眠多梦、烦躁等症状。中医常见于头痛、眩晕、胸痹、心痛、虚劳、便秘、月经不调、癌病等疾病。现代医学常见于贫血、心律失常、睡眠障碍、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高血压、排卵障碍、便秘、神经性头痛以及急、慢性出血性疾病等。
病因
总述
本病多因先天体质差、久病、思虑过度、脾胃虚弱或失血过多所致。
基本病因
1、先天体质差
天生体质差,肾精不足,不能化生出充足的气血,日久血虚。
2、久病
慢性疾病不断损耗人体正常气血,日久引起血虚。
3、思虑过度
思考过多,劳心费力,不断损耗心血,日久引气血虚。
4、脾胃虚弱
脾胃吸收功能减弱,不能将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之气转化为人体自身的气血,气血得不到充足的补充,日久血虚。
5、失血过多
吐血、便血等急、慢性出血导致血液丢失引起血虚。
症状总述
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毛发干枯、肌肤干燥、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烦躁等。妇女月经量少,且色淡。严重者还可出现闭经。
典型症状
1、心血虚证
心慌心烦,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容易受惊,健忘,面白苍白,唇舌色淡白,脉细弱或结代。
2、肝血虚证
头晕,眼花,胁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或肌肉不自主抽动,女子月经不调,严重者闭经,面色没有光泽,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并发症
中医认为,气与血相辅相生,故血虚常可引起气虚,甚至气血两虚等表现。
治疗
治疗原则
血虚患者治疗以养血宁心、补血养肝为主。
药物治疗
1、中药方剂治疗
(1)心血虚证
养心汤加减,常用中药有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酸枣仁、茯神、肉桂等。
(2)肝血虚证
四物汤加减,常用中药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等。
2、中成药治疗
(1)心血虚证
可服用归脾丸进行治疗。
(2)肝血虚证
可用四物颗粒进行治疗。
使用前需认真阅读说明书或向专业医师咨询。
相关药品
归脾丸、四物颗粒
其他治疗
患者可进行针灸治疗,具体取穴方法如下:
1、心血虚证
针刺心俞、郄门、内关、神门、血海、膻中、脾俞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2、肝血虚证
针刺百会、血海、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日常
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缓解或控制症状,以促进康复。
心理护理
1、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和过度情志波动。
2、心态放松,适度用脑,不可过于劳心费力。
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随意调整药物用量。
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居住环境应安静,远离噪音,注意躲避风寒。
2、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劳逸结合,重视体育锻炼,如散步、做操、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
特殊护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进行穴位按摩。
1、心血虚证
按摩内关、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2、肝血虚证
按摩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
饮食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心血虚证
应多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菠菜、动物肝脏,食用补气益血的食品,如红枣、蛋类、鱼类。平日可用适量桂圆、红枣、粳米一同煮粥服用,或使用适量红枣、黑木耳,根据个人习惯加入葱蒜等调味料,煮汤服用。
2、肝血虚证
宜多吃青菜,如菠菜、芹菜、油菜等,多食用滋阴补血之品,如乌鸡、红枣。平日可适当选用乌鸡、虫草、当归、枸杞等食材做乌鸡汤服用。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2、禁烟酒、咖啡、浓茶等。
预防预防措施
1、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
2、均衡饮食,避免挑食或节食,保证每天的营养摄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切勿自行盲目用药!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合理用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