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

文艺复兴三杰中,达芬奇全名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全名是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拉斐尔是拉斐尔·桑西,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是名字,只有达芬奇是姓。why ?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1)

从三人留存的自画像看,达芬奇有着男子汉般的硬朗侧面,米开朗基罗如同他的性格般显得有些孤独忧郁,拉斐尔则是一副俊俏的模样。三位文艺复兴天才从容貌上就开启了区别开启了各自往后不同的开挂的人生。

无论如何,文艺复兴后的人们为何如此任性地将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区分开我们不得而知,但就三杰的名声而言,就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活着的时候,最出名的是拉斐尔;他们死去数百年后的今天,最出名的却又是达芬奇,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今日我们在这儿就给这个问题作出可能的解答。

故事还是从名字开始,这是包含着人名的艺术派别的名字 - 拉斐尔前派(十九世纪中叶)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2)

拉斐尔《椅中圣母》1514年,佛罗伦萨庇蒂美术馆藏

顾名思义,拉斐尔前派的含义是指回到拉斐尔之前的意思。拉斐尔在这里被当作了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绘画的代表而被反对,可见其在艺术家心中的份量。实际上,在欧洲古典美术史上,拉斐尔是第一公认的牛人,米开朗基罗是雕塑方面的第一牛人,而今天最为著名的达芬奇则什么名分都没有。

然而,从三人的年岁上,却正好倒过来,达芬奇最大,其次米开朗基罗,最年轻的是拉斐尔。

拉斐尔的秘密

文艺复兴三杰中,拉斐尔最年轻却去世也很早。达芬奇去世后的第二年,拉斐尔就去世了,那年他才 37 岁。

达芬奇大了拉斐尔三十岁,但在留下的作品方面,拉斐尔却大大地超出了达芬奇。原因在于拉斐尔不仅只是一名绘画天才,他还是一名出色的“商人”。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3)

拉斐尔《大公爵的圣母》1504年,佛罗伦萨庇蒂美术馆藏

上面这幅《大公爵的圣母》曾被美迪奇家族的公爵一直带在身边以便随时欣赏。

在那个时代,格调最高业务最多的画无非是宗教画与历史画,而拉斐尔又恰巧是宗教画的高手,他还有一个外号叫“圣母子像画家”。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并不像如今这样,先画完画再卖。当时的绘画基本是接受邀约后再画。三人中拉斐尔接到的邀约估计是最多的。梵蒂冈就有一个“拉斐尔展厅”,倒不是真的名字,而是那个展厅基本都是拉斐尔的画,其中一幅就是《雅典学院》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4)

拉斐尔《雅典学院》1509 - 1510年,梵蒂冈宫藏

《雅典学院》一画里用了后来影响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透视法并非拉斐尔发明的,但可以肯定是拉斐尔把它发扬光大并影响后世一代代画家的。《雅典学院》中还藏着一个秘密。就是文艺复兴三杰都被画在了画里,那么他们都分别在哪里呢?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5)

上图左边这位柏拉图就是由达芬奇扮演的,对比一下我们先前的达芬奇自画像,是不是就是他没跑了?把达芬奇放在中心位置,可见达芬奇在拉斐尔心中的份量。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位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6)

这位托腮沉思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是米开朗基罗了。赫拉克利特与米开朗基罗一样,有着蔑视众生,高贵冷艳的性格。

那么拉斐尔本人又被他自己放到了哪里呢?原来,他就在这里。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7)

拉斐尔属于谦卑又谦卑的人,他把自己放到路人甲的人群里了。让我们再从整体上看看他们究竟的地位如何?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8)

西方古典绘画艺术中除了方才提及的透视法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技术,即以色彩浓淡的渐进来体现立体感的明暗法。拉斐尔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把这两者用得最为纯熟的画家了,因此他在当时的宗教画与历史画中留下了许多名作,成为了西方古典艺术的典范。

关于透视法明暗法这两种技法,它们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画家的不断探索中发展而出的,并由达芬奇将两者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传授给了拉斐尔并在其画上得到了最佳实践。因而某种程度上,达芬奇既是拉斐尔的偶像又是他的老师。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9)

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1506年,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

拉斐尔不但画画得好,他还有很有生意头脑,善于经营。他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雇佣了大量学徒,并把手头的庞大项目交给他们去做,自己在最后来收尾控制画作的质量。因此,拉斐尔才能完成手上的大量邀约。

不管从任何方面来看,放到今时今日,拉斐尔都是具有管理天赋的一位杰出的 CEO ,具有很高的情商与执行力。

孤独的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比拉斐尔大十多岁,似乎天生就是孤独的性格。他孤独执拗却又勤奋无比,工作任劳任怨,为此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穹顶上的《创世纪》由 9 幅连续的宗教题材画组成,每一部分都是一件独立的杰作。整幅画作长约 36 米,宽约 13 米,米开朗基罗几乎独自一人花了四年时间完成了此画的创作,长期高仰脖子的艰苦作业,令他的脖子都无法正常弯曲了。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10)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1508 - 1512 年,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大厅

Fresco 在意大利语中是新鲜的意思,如今它还有另外一重意思,即湿壁画法。这是一种刷底壁画,得趁着泥灰土潮湿时在上面涂色,泥灰土在这儿起到黏合剂的作用,这样当泥灰土干后,颜色就附着在上面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泥灰土干透后,壁画不容易脱落,经久不坏。坏处就在于增加了工作的复杂度,因为每次都得先刷泥灰土然后涂色,然后再刷再涂。米开朗基罗就这样一个人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创世纪》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11)

《创造亚当》1508 - 1512 年,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局部

米开朗基罗为人严肃认真,对于自己雕塑作品的质量颇为看重,以至于用于雕塑的大理石都是由他亲自去开采的,他其实信不过任何人除了他自己。这样的性格无疑会让他活得很累,事实也的确如此。

米开朗基罗喜欢肌肉强健的男子,这成为了后人调侃他的点。在那个时代,男女通吃的主可是不少。至于米开朗基罗喜欢塑造肌肉强健的男子,还主要是因为他的艺术理念,当然也不排除他因。他并不主张全盘照搬古希腊雕塑的手法,正如拉斐尔喜欢强调画面的黄金比例一样,米开朗基罗也有自己的雕塑比例。他的比例相较于古希腊的雕塑来说要更为细长从而更为夸张地突出人体比例,而人物的肌肉也雕刻得更为强健。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12)

米开朗基罗《大卫》1501 - 1504 年,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艺术馆藏

米开朗基罗对于裸体的执念大概是根深蒂固的。在他西斯廷的另一幅作品《最后的审判》中,画里的人物原本腰间是没有遮羞布的,那些都是后人添上去的。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13)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1536 - 1541 年,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文艺复兴三杰中,米开朗基罗最为长寿,他活了 88 岁,却是外人眼里颇为苦行僧般的 88 年。拉斐尔只活了 37 岁,却似乎是天堂一般的 37 年,孰好孰坏,往事都已如过眼云烟般消散无从计较了。

桀骜不驯的达芬奇

复兴三杰中,尽管留下的作品最少,但达芬奇却最终成为了如今最为知名的文艺复兴大师,风头直压前两位。有一个对三人都是一样的事实,即他们都没有结婚!拉斐尔是最接近结婚的一位,可惜在他结婚前不幸离世了,他的未婚妻还是一位名门闺秀。剩下的两位为什么不结婚,那么大约我们也都是知道的了。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14)

达芬奇《施洗者圣约翰》1508 - 1513 年,巴黎卢浮宫藏

达芬奇就喜欢上面这样的雌雄莫辨的美少年。事实上,画中人是达芬奇的学徒沙莱。晃眼一看是不是与那幅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些相像?还真不好说,反正事实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中,谁叫两幅画的作者都是达芬奇呢。

相对于拉斐尔与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在梵蒂冈没留下一幅作品,是因其水平不够?还是教廷根本看不上他?都不是,原因在于达芬奇明明是个完美主义者却总是三分钟热度。因而任何一个客户找他画画,必然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佛罗伦萨市政厅 - 韦奇奥宫的大会议室的壁画就是一例。因为坚持用他的丹培拉画法画壁画而不是更合适的湿壁画法,工作才进行到一半,先前画的就摇摇欲坠地一块块脱落了。恰巧米兰又有人找他干活,他就撂担子走人了。也算还好,接替他的人是达芬奇的崇拜者:米开朗基罗的徒弟瓦萨里。据说瓦萨里为了保留达芬奇的壁画重新在其上又造了一堵墙才绘制的壁画。

丹培拉画法的失败对于达芬奇来说并不是第一次,但他就是如此桀骜不驯。他最成功也是最失败的一次壁画就是那著名的《最后的晚餐》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15)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94 - 1498 年,米兰圣玛丽亚感恩修道院

达芬奇的这幅壁画被修复过很多次,修复的原因并非年代久远而是因为丹培拉画法画的壁画易于剥落而不得不修复。即便这样,《最后的晚餐》却成了达芬奇在世时最出名的作品。

达芬奇还有一件很离奇的事就是《岩间圣母》这幅画。同样一个主题,达芬奇画了两幅几乎一样的画。它们是这样子的。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16)

事情据说是这样:卢浮宫的这幅在与买家谈崩后,达芬奇不愿意把画好的画留在身边,干脆就卖给了新的买家。后来与原先的买家和解后,无奈又给他们画了一幅一模一样的,据说这是买家的坚持,这就是后来伦敦国家美术馆藏的那幅《岩间圣母》

一幅画一旦画好后达芬奇就不愿意一直带在身边,这个解释套用在《蒙娜丽莎》岂不就意味着它一直没有画好?结果还真就是这样。《蒙娜丽莎》一直被达芬奇带在身旁,当他有事没事时就会在蒙娜丽莎脸上画上几笔。后来根据科学调查的结果显示,蒙娜丽莎的脸上至少涂了 20 层颜色。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17)

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1503 - 1519 年,巴黎卢浮宫藏

《蒙娜丽莎》一画的秘密就在它的微笑里。把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稍微放大我们来看一下。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18)

可以见到,无论放大多少倍,色块的线条与边界都是朦朦胧胧的,也即在画面明暗交界处,几乎看不到明显的交界线。阴影部分的眼皮处,我们也看不到它的轮廓线。可以这么说,《蒙娜丽莎》不是照片质量上却已甚是照片。

达芬奇的这种绘画技法叫做晕涂法(sfumato),意大利语里是产生烟雾的意思。这种绘画技法讲究一层层的涂抹。这就让我们想到为什么达芬奇在画《最后的晚餐》时不用湿壁画而非要用丹培拉画法了,丹培拉画法可以像晕涂法一样多次涂抹,作为艺术家的达芬奇只顾着追求美去了,却忘记了壁画本身所需要的长久的特性。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拉斐尔还是米开朗基罗都比达芬奇要来得敬业。

正因达芬奇的如此桀骜不驯,梵蒂冈便始终没有召唤达芬奇。达芬奇也成为文艺复兴三杰中唯一没有在梵蒂冈留下画作的人。因为自己艺术家的个性,达芬奇在意大利过得郁郁寡欢。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便对他发出了邀请。当时的情况是,文艺复兴的天才大多都在意大利,法国基本上还处于艺术的边缘,法王当然想要有一个艺术天才能光临他的国度。问题的困难就在于,法国与意大利当时处于交战状态,达芬奇要是应邀的话就等于通敌的叛徒。

艺术家就是艺术家,达芬奇可顾不上那么多,也许他觉得法国国王可能对自己的才华更为推崇吧,他就决定去了。这一去就没有再回头,1819 年达芬奇死在了弗朗索瓦一世的怀中。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19)

安格尔《达芬奇之死》1818年

跟随了达芬奇 16 年之久的《蒙娜丽莎》按照达芬奇的遗愿给了他的徒弟沙莱,而随后不久沙莱就把画卖给了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并最终成为了法国卢浮宫的镇馆之宝。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艺术还处于一片启蒙的阶段,那时西方艺术的中心还在意大利在佛罗伦萨。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十八世纪左右,法国巴黎逐渐成为西方艺术的中心,并最终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画家以及各种各样的绘画艺术流派。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卢浮宫作为巴黎的艺术中心,每天都有许多画家去那里膜拜大师临摹大师的作品,而作为镇馆之宝的《蒙娜丽莎》自然而然地成为视觉的中心。日复一日,达芬奇的名声就逐渐地超越了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并成为了当今文艺复兴三杰中名声最为响亮的艺术大师。

文艺复兴三杰年龄表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