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汉末三国这段长达百余年的乱世,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得益于罗贯中的不朽巨著《三国演义》,这段尘封了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到今天依旧被人们津津乐道。
汉末三国是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时代,涌现出无数的名臣将相,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和历史典故。而以《三国演义》里的视角来看,汉末三国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刘备。
熟悉刘备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一生其实是非常坎坷的,而刘备的人生转折点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事件,他的贵人就是诸葛亮。得到诸葛亮之前,刘备是“六易其主”,先后投靠公孙瓒,袁绍,陶谦,曹操,吕布,刘表等多个诸侯,辗转多地,没有一个安身之地。
而得到诸葛亮之后,刘备不仅在赤壁之战击败了宿敌曹操,在荆州站稳了脚跟,更是夺取西川,拿下汉中,建立了蜀汉帝国,诸葛亮可谓是功不可没。想必细心的朋友们已经发现问题了,就是刘备在建立蜀汉帝国之前,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然而建立蜀汉帝国之后,刘备对于诸葛亮的话开始慢慢的不听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早年经历
有人认为是刘备自大了,当了帝王开始飘了,其实不然。里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还得从刘备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诸葛亮自身的才能以及当时的局势说起。
据史书记载,刘备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按理说是真正的皇亲国戚。但是由于西汉武帝时期一项重要的法令——“推恩令”的实行,汉室宗亲的官职,爵位等一代一代的被削弱。
等到了刘备的祖父刘雄那一代,已经被削的差不多没了,刘雄仅仅被举为孝廉,官职也不过是个县令。到了刘备的父亲,刘弘这一代,已经没有官职了,只能做个百姓人家。刘备出生在这样的人家,可谓是家境贫寒。
随着父亲刘弘的早亡,年少的刘备不得不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开始和母亲一起编织草鞋,席子卖点小钱为生,日子过的非常艰苦。虽说刘备自幼过的很艰辛,但是他从小的志向却很远大。《三国志》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刘备家旁边有一个大树,高五丈多(约15米),刘备小时候和玩伴经常在树下玩耍,曾指着大树说道:“我以后一定会乘坐像这颗大树羽盖一样大的车子!”因此刘备家乡的人都认为刘备日后必有大器。
史书上记载年少的刘备爱交友,人品好,能善待他认识的所有人,不管他是不是刘备的敌人。因此刘备年少时有着很好的名声,当地的富豪,豪杰都以能和刘备交朋友为荣。因为这样刘备认识了出身北方豪族的公孙瓒,并且两人一起拜了东汉儒家巨头,朝廷权倾一时的卢植为师。这为刘备后来积累人脉立下了坚定的基础。
汉末文学家王粲的《英雄记》曾记载,刘备早在灵帝末年就结识了曹操,并且后来一起讨伐了董卓。原文记载道:“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这也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在“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个故事中,曹操仍旧认为一没地盘,二没人才,三没军队的刘备是和他曹操相匹配的英雄了,因为曹操早就熟悉并且了解刘备的为人了。
关于刘备人品好,人脉广,《典略》里记载了两个小故事:刘备讨伐黄巾立下战功之后,被朝廷封为平原相。在刘备担任平原相期间,对内铲奸除恶,善待百姓,对抗击盗贼,保境安民,一时间百姓对刘备很爱戴。但是刘备人人平等的政策惹怒了有个叫刘平的商人,他对刘备的作为很不满,于是就派了个刺客去刺杀刘备。
刺客到了刘备面前之后,刘备并没有因为刺客是陌生人而怠慢了他,反而把刺客当做来投靠的人才来对待,和刺客一起吃饭,一起喝酒,一起讨论事情,最后刺客被刘备感动了,和刘备说了实话。刘备听后并没有生气,反而对刺客和那个商人更好了,就这样平原境内的人更加对刘备卖命了。原文记载道:“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
还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当时北境有个叫张纯的叛乱,朝廷派出军队去讨伐张纯,刘备受人推荐也跟着一起去了。只可惜张纯不是一般的反贼,算是比较厉害的了,很快就打败了朝廷的军队,刘备受伤之后装死在战场,后来来了一个老朋友驾车救走了刘备。
原文记载到:“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於从事,遂与相随,遇贼於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能在荒郊野外的战场上遇到老朋友,老朋友还能驾车救走刘备,可见平时刘备的人品之好,好到这样的地步了!
二,性格特征
前文说了刘备曾“六易其主”,先后投靠过多个诸侯,辗转各地十几年,但是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刘备的名声特别好,无论到哪个诸侯那里都会受到超高规格的待遇,就举诸侯中最强大的两个诸侯来说,曹操和袁绍。这两人对刘备的待遇那是前所未有的。
曹操对刘备是“出则同车,食则同席,坐则同席”,出行吃饭什么的都是和刘备在一起,袁绍则对刘备“出城二百里相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刘备在当时是出名的重义之士,刘备虽然投靠过多个诸侯,但是刘备从未主动的去离开或者反叛他的投靠对象,都是尽职尽责的去辅助和帮助他们。
在曹操那边时,是曹操对刘备起了杀心,刘备无奈只好离开曹操去投靠袁绍。在袁绍那时,刘备也尽职尽责的劝阻袁绍此时不是讨伐曹操的时机,可是袁绍不听,反而派刘备去联系南方的刘表来夹击曹操,刘备无奈,只能去投靠了刘表。
投靠刘表之后,刘备一样也是尽心尽力的辅佐刘表。在继承人问题上,刘备也是极力主张传位给长子刘琦的,认为传位不传给长子是会惹来祸端的。可是刘表没有听从刘备的建议,还是传位给了幼子刘琮,这也导致了荆州分崩离析。
曹操南下荆州之后,有人提议趁曹操在荆州立足未稳,取代刘表的儿子,稳定荆州局势来对抗曹操,刘备却说道:“刘表对我很好了,我应该做的是辅佐刘表的儿子来对抗曹操,而不是取代他的儿子做荆州之主,这样只会让我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当时人们就因为这段话认为刘备是仁义之主,都要表示愿意誓死追随刘备。
但随着刘表的幼子刘琮投降曹操之后,刘备在荆州瞬间失势了,属下的人都劝刘备赶紧带着家眷和部队赶紧往南边的江陵跑,江陵有着足够的钱粮军械,可以对抗曹操,可这时刘备爱惜人民的性格就展现出来了,刘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说出“以人为本”这个词的人。
他认为百姓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不能做出抛弃百姓而自己逃走这样的事情,这样的性格也为他后来能够建立蜀汉帝国立下了坚定的基础。刘备不光重情重义,爱惜百姓,对待属下也是和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
长坂坡之战中,刘备的家眷在乱军中走散了,是名将赵云“七进七出”,护着刘备的甘夫人和幼子刘禅从乱军中杀出重围,来到了刘备身边。面对死里逃生的幼子,刘备却一反常态,一把把刘禅扔到了地上,怒曰:“为这一竖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这一举动把一旁的赵云感动的稀里哗啦,跪在地上哭着说到:“我就算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主公对我的恩情啊!”综上所述,足以见证刘备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为了兄弟,儿子都可以舍弃。
三,诸葛亮的才能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可谓是神一样的存在,智慧的化身,神机妙算,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正史上,诸葛亮的才能定义,其实早有盖棺定论了。陈寿在《三国志》中有过十六个字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这十六个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诸葛亮治军的本领大于他出谋划策的本领,而在诸葛亮出谋划策的本领中,治理国家和百姓的谋略又大于他行军打仗的谋略。《晋书-宣帝纪》中记载司马懿曾参观诸葛亮撤退时留下来的军营后,曾感慨诸葛亮是“天下奇才也!”
正是肯定说明了诸葛亮的治军之强,能扎下这样牢不可破的营寨。诸葛亮不光是治军厉害,在外交和战略上也是非常了得的。在刘备兵败长坂坡之后,史书记载刘备“兵不满万”了,而且连个驻扎军队的地盘都没有,可以说是“丧家之犬”。
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诸葛亮依旧能说服孙权来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可见诸葛亮的外交才能又多强大,要知道孙权那边投降派可是占大多数的。战略上,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给当时还在依附刘表的刘备规划好了先三分,后一统的战略路线,并且指出,荆州和西川是必须夺取的地方。不过这也为日后刘备不听诸葛亮建言而埋下了伏笔。
其实刘备也看出来诸葛亮非出谋划策之臣,只可惜当时刘备手下人才匮乏。到了赤壁之战之后,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赤壁之战之后,刘备按照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听从了马良和马谡的建议,南下夺取了荆州南部的,零陵,武陵,长沙,桂阳四郡,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自己的实力。
而且刘备仍旧按部就班的按照诸葛亮的战略规划走,南下荆州南部四郡之后立马西进取了西川,然后北上夺取了汉中。细心的朋友都发现了,取西川任用的是庞统,夺汉中任用的是法正,这正是刘备人尽其才的表现,因为他看出治理国家这样的大事还是交给诸葛亮比较好。
因此刘备取西川时,是留诸葛亮治理守卫荆州,夺汉中时还是留的诸葛亮治理守卫西川。打仗靠的谋略,还是得靠庞统,法正这样的专业谋士。以至刘备称汉中王,再到后来称帝之后,丞相位依旧是诸葛亮,可见刘备对诸葛亮能力的信任与依赖。
四,当时的局势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蜀汉帝国的转折点是夷陵之战。公元220年,随着东吴名将吕蒙的“白衣渡江”,蜀汉名将关羽面临着被曹魏和东吴夹击的局面,兵败樊城,关羽本人不幸在麦城被俘,随后被孙权杀死。
同年魏王曹操也病死,曹丕继位魏王,紧接着曹丕就逼汉献帝禅让,建立曹魏帝国,汉王朝灭亡。而刘备为了汉王朝得以延续,只好硬着头皮在第二年(公元221年)称帝,国号仍为“汉”,蜀汉自此成立。
刘备称帝之后就宣布伐吴,要为关羽报仇。当时蜀汉帝国刚成立,不宜发动战争,而且国家根基未稳,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就连诸葛亮和刘备的心腹大将赵云都出来劝阻,可刘备执意不听,一心想伐吴。
其实刘备知道伐吴失败的后果,可刘备当时已骑虎难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个原因是为关羽报仇。前文说了,刘备是个重感情重义气的人。当年刘备讨伐袁术的时候,留下张飞把守徐州。
只可惜张飞贪酒误事,丢了徐州,并且非常狼狈,刘备的妻儿老小都没有带出来就跑到了刘备身边,见到刘备之后也不太好意思活着了,就拔剑打算自刎当场,可刘备上前一把夺剑扔在了地上,说了句千古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这段话说明了刘备的内心真实想法,在他心中,老婆没了可以再娶,兄弟没了那就真的没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关羽被杀之后,刘备有着一定要为关羽报仇的理由。
第二个原因跟刘备集团的组成有关。刘备建立的蜀汉帝国有三种人组成,一是刘备的老班底,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等人;二是荆州人集团,如马良魏延等人;三是四川本地人集团,如吴懿李严法正等人。
而荆州人集团跟随刘备远征西川,心中固然是思念旧土家乡的,本想着拿下西川之后回到家乡的,可没想到家乡被敌人占领了。肯定是希望打回荆州夺回旧土的,所以这些荆州人集团是非常迫切希望刘备能伐吴。
刘备也明白这些人的意思,如果不伐吴肯定会引起荆州人的不满甚至哗变的,刘备有着不得不伐吴,夺回荆州的理由。第三个原因就是关乎到了诸葛亮的战略规划路线了。
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是占据荆州和西川,往北可以从荆州北上直抵宛洛;往西可以从西川西出秦川直抵长安,可以说刘备要是想统一天下,那么荆州就必须夺回来!刘备有着必须伐吴的理由。
结语:
说刘备建蜀之后不听诸葛亮的话只是笼统的说法,其实刘备对于诸葛亮的能力有着很深的理解的,他明白诸葛亮是什么类型的人才,在诸葛亮劝阻伐吴这样的大事上。
刘备有着一定要伐吴的三个理由,所以及时知道后果,刘备也毅然选择站在诸葛亮对立面。只不过不听诸葛亮的不代表不信任,夷陵之战刘备败了之后仍旧十分信任诸葛亮,这才有了“白帝托孤”这段千古佳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