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氏百家姓排名(名相之后说江氏)

江姓系出赢姓,伯益之后,封江陵,子孙以国为氏。这是古代姓氏通书《姓谱》所载,其他史籍记载基本相同。江陵位于湖北省,那么发祥于江陵的江氏何时入潮呢?说起江氏入潮,就不得不提及江万里。

广东江氏百家姓排名(名相之后说江氏)(1)

江万里,江西省都昌县石中岭畔江村人。字子远,号古心,谥号文忠公。生于1198年,卒子1275年,享年77岁。江万里在南宋理宗和度宗二朝,先后任过吉州、隆兴知府,驾御郎官,监察御史,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官至左丞相兼枢密院使。时元兵已大举南侵,江万里力主抗元,坚守饶州。由于奸相贾似道昏庸祸国,后援不继。元军长驱直入,江万里不顾年迈体弱,亲上城楼指挥,带领全城军民,拼死抵抗。坚守数月,终于寡不敌众,饶州城被元军攻陷。江万里决心以身殉国,在城破之日,他携长子江镐及家人投水自尽,以77岁的高龄,履行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者的誓言。江万里二弟江万顷也遭元军肢解,不屈而死,堪称一门忠烈。

江万里不单是一位爱国者,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曾先后创办了著名的白鹭洲书院、道源书院和宗濂精舍三所书院。民族英雄文天祥和爱国词人刘辰翁等均出自他门下。他亲自讲学,在他的影响和培养下,江西庐陵一带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学风泽及后代。故后人对他评价很高,称他是“一代名相”:“前有范文正,后有司马公。”“江公之名,与水同清。江公之节,与水同洁。水则清清,人则英英;千古此人,千古此铭。”

一、子孙定居潮州

饶宗颐在其未完成的《潮州志·民族志》手稿本中引用了《江氏崇正谱》的一段话:“江万里,江西都昌人。弟万载、万顷俱官要职。宋亡,其子孙避兵迁闽,家汀州。其后迁广东澄海、程乡。”而揭阳曲溪镇龙砂江氏族谱则云:“太始祖古心文忠公,任宋左丞相兼枢密使。妻黄氏(诰赠“一品夫人”)。二弟江万顷,任翰林院中书。三弟江万载,任锦衣际指挥使。江万里生三子:长子镐,次子铸,三子镗。次子铸字国通,号直斋,授承务郎,扶宋帝入福建,居洪水桥汤板里。铸亦生三子:长子肇祖,次子汝祖,三子承祖。宋亡后,合家迁至潮卅开元巷。后肇祖一家移居揭阳云路。汝祖一家移居揭阳龙砂,承祖一家移居饶平横坑。汝祖生子恬息,恬息生四子:长子梅先,居龙砂云南村;次子梅溪,居龙砂港畔、寨内;三子梅陇,居龙砂陇埔;四子梅州,移居澄海。”现澄海有村名“梅州”,居江、林二姓。

而澄海仙市江氏族谱和历代口碑流传却是这样:他们并非从福建来澄,而是顺江而下,先居留隍。传至三世,为明宣德年间。江氏中有一人携带二子再沿江而下,于澄海仙市上岸。当时仙市背山面水、交通方便,已成商埠,易于谋生。父子三人遂于此定居,但其妻子及另外的两个儿女仍留在留隍。至60多岁时,他本人回留隍,卒于该地。解放前,仙市江氏仍每年要上留隍祭祖。葬于仙市山顶的祖墓写有“明二世祖某某”字样, 公社化土地平整时才平掉了。龙砂江氏和仙市江氏对潮汕江氏的迁移经过讲得较具体,但稍有出入。饶宗颐先生引用的材料则较为简略,大概饶先生是站在潮汕江氏总的移民经过这个角度来概述的吧。而龙砂和仙市江氏则着重于谈本支派的分支衍派和所来自何。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潮汕江氏皆南宋名相之后,一致认江万里为始祖。其实只要大致脉络清楚,一些枝节稍有出入无关紧要。这是因为年代久远,谱牒散佚,且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潮汕先民,长期处于不安定的迁居状态中。有的留下来,有的迁往他处了;有的在一处长期安居,有的只作短暂停留。限于条件,自然不可能详细记下每一处迁移的细节,这是可以理解的。

作为爱国志士的后代,潮汕江氏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有不少故事流传至今。

广东江氏百家姓排名(名相之后说江氏)(2)

二、阳隍镇内“三姓祠”

明朝永乐年间,移居福建汀州府的江万里后代两兄弟——哥哥江俊、弟弟江秀——因汀州土地贫瘠,生活困苦,决汁到外地谋求发展。他们沿江而下,至留隍墟时,正值韩江发大水,船不能驶往潮州,于是只好就暂泊留隍码头。不想船一停就是数日,大雨滂沱,江水继续上涨。兄弟俩无奈,上岸闲走。见这留隍地处潮州与程乡之间,虽是客区,市场倒也热闹,以竹器山货为主。从潮州来此买竹器收山货的商人络绎不绝。川走韩江的船只,多在此停泊,是一个很热闹的码头。比起封闭的汀州来,繁华多了。兄弟俩萌生起在此住下的念头,却又举目无亲,只得作罢。

如此又过了两三日,水位已开始回落。船主说,明天就可继续开船。哥哥江俊说,今日正是墟期,去看看有什么好买的吧,到了潮州再卖掉也好赚几个钱。于是相约上岸。此时已是五月,离割早稻不远。哥哥就提议买一批谷箩,农民割早稻就需要谷箩装稻谷,一定容易脱手。于是就向一位30多岁的竹篾匠买了二三十只细篾编的谷箩回船去。

在船上,他们正要把一只只叠在一起的谷箩重新安放。拆开最后一只时,弟弟江秀发现箩底亮光一闪。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大串铜钱!兄弟俩先是窃喜,这一大串铜钱简直是天上掉下来韵,足够到了潮州花销的。冷静下来细想,心就不安起来。这江俊、江秀都是本分人,从来不贪非分之财。心想:人家小本生意,靠做手工糊口,这一串钱起码要辛劳一个月吧。两人商议将钱送回去,便重新来到刚才的地方。

只见那位竹匠正在发呆。原来铜钱是他放在箩里,准备散墟之后进山里买竹的。不想生意一忙,就忘记了,把铜钱和谷箩一起卖出去了。这竹匠接过失而复得的钱后,自是感激万分,不肯放两人走,一定要留下来吃午饭。江俊、江秀只得从命。三人边喝酒边谈,竹匠自报姓李,是当地人。又问江俊、江秀何方人氏,要往何方。江俊就说要下潮州投宗亲。李竹匠问以前可曾有过交往。江俊说没有,已是几代人的事了,只听老辈人提起。李竹匠见兄弟俩不贪非分之财,是可以信赖的人,就建议他们:“何不留下来在此做小生意?我有旧屋数间可让你们住。”两兄弟本已有心,就答应了。

从此,江俊、江秀就在留隍住下来,并和李竹匠结为异姓兄弟。几年之后,因一点小事得罪了当地一位土豪。这人姓徐,因为瘸了一条腿,要拄拐杖走路,背地里人叫他“三脚虎”。“三脚虎!”买通县吏,把江俊、江秀投进监狱。李竹匠是个仗义之人,他四出奔走,设法营救。他有一位朋友,姓黄,会几路拳脚。李竹匠就去找他,并把江俊、江秀的为人说给他听。

他听后,巴掌往桌上一拍,说:“这样的人,仗义,够朋友!“三脚虎”欺人太甚,我一定救他们出来。”经过他的努力,江俊、江秀终于平安无事。

从此,四人就成为刎颈交的好朋友。在黄、李两位异姓兄弟的帮助下,江俊、江秀才得以在留隍站稳脚跟,开基刨业,成为留隍江氏的开基祖。四人三姓的友谊故事,在留隍成为美谈。四人相继亡故之后,三姓子孙商议,建立三姓祠.供奉四位祖先灵位,以垂范后人。几百年来,江、李、黄三姓一直以乃祖为榜样,和睦相处。

广东江氏百家姓排名(名相之后说江氏)(3)

三、追念先贤化世仇

由江万里次子江铸的次子江汝祖始创的龙砂江氏,在当地定居之后,却没有遇上留隍江氏那样的幸运,得到当地义士相助,相反,却与当地吴氏结下几百年难解的仇隙。,

龙砂乡置寨于元顺帝年问,因山洪逐年冲积,形成一条砂陇,穿寨而过。有地理先生讲究砂聚龙脉呈祥纳福,故取名“龙砂”。

在江氏来此定居之前,龙砂已有村寨。首先来此创居者为吴氏先民。据《吴氏族谱》记载:早在南宋时期,吴氏先民已到此择地创业,且繁衍迅猛。几百年间,已由一村扩展为十几个村落,星布在曲溪龙砂一带。原先初创之村寨便有“寨母”之称,故取名为“寨内”村。吴氏因是最早在此创业者,且又人口众多,便有优越感。江氏虽然稍后来创乡,但却不甘示弱,两姓多次发生摩擦和族间械斗,双方各有胜负。在官府某些心术不正者的挑拨下,械斗之风愈演愈烈。当地流传着一句民谚:“江吴无相畏。”意思是谁也不怕谁。

最严重的一次江吴两姓械斗发生在清初。那一年大旱,水源缺乏,水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了土地用水问题,双方多次发生争执,谁也不甘水源被对方垄断。由于官府对纠纷置之不理,两姓终于发生了大冲突。双方人马全部出动,由扔石块发展到出动真刀真枪,双方各伤近百人,且各有几人死亡,酿成大悲剧。在各自族老主持下,江、吴二姓请出祖宗灵位,开龛门发誓:要与对方结为世仇,有女不嫁对方。故当地又有一句民谚叫“江吴无相嫁”

仇隙一直延续几百年。解放后有所缓解,但仍村庄相邻,田野相连,同饮一江水,同顶一片天,鸡犬之声相闻,却极少往来。

前些年为幻念江万里公为国殉节720周年,龙砂江氏成立纪念活动筹备委员会,邀请各地贵宾来曲溪龙砂参加纪念活动。有人提出,是否要请寨内吴氏?主事者展开了激烈争论,有人认为:“不请!江吴无相畏!江吴无相嫁!几百年仇家不能成为座上宾。”也有人认为:“这已是几百年前的事,是封建社会造成的,江吴农民兄弟都是受害者。作为乡邻,应当和睦相处。”在村干部的说服下,江姓人终于郑重派出代表,穿戴整齐,过村到寨内送大红请柬。寨内吴氏乡民为此很感动,说:“原来贵先祖是有名的爱国者,他是为国殉难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所有中国人学习。纪念大会我们一定派人参加。俗语说:‘金厝边银亲戚’,今后两姓乡民一定要搞好团结。”

是日,寨内乡贤吴知斯和村支部书记吴文奎亲自率队前往。结了几百年的冤仇,终于在幻念先贤的热烈气氛中化解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