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与东方红一号(孙家栋与东方红一号)
今年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91岁人生年轮,孙家栋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从“东方红一号”在九天之外向世界宣告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跨进太空时代起,孙家栋就与人造卫星结下不解之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孙家栋与东方红一号?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孙家栋与东方红一号
今年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91岁人生年轮,孙家栋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从“东方红一号”在九天之外向世界宣告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跨进太空时代起,孙家栋就与人造卫星结下不解之缘。
孙家栋说:
我的心愿就是造一辈子中国卫星。
1967年12月国防科委组织召开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论证协调会决定: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目标抽象而通俗地概括为12字,即“上得去、抓得住、听得清、看得见”;确定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指标都要高于苏联、美国第一颗卫星。
38岁的孙家栋任命为卫星技术总负责人,上任伊始,孙家栋对原来的卫星方案大胆简化,说服了一些老专家,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确定卫星研制计划分为两步走,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解决了有无问题的基础上,再研制带有探测功能的工程应用卫星。
太空奏响《东方红》,听似简单,但在那个技术基础条件下,实现起来还是有很大难度的。《东方红》乐音装置及短波遥测系统,采用一个发射机交替播送《东方红》乐曲和发送卫星各种工程遥测参数;热控系统利用自然平衡方法,采用远红外电加热笼模拟方法予以解决;发送《东方红》乐曲信号和遥测参数采用拉杆式短波天线在太空释放并展开,保证在太空能够将《东方红》乐曲发到地球;攻克了测量卫星姿态的红外地平仪;完成了顶级火箭上为了增强地面观测的观测裙等技术难关等。
当时,中国的基础工业非常薄弱,仅以小小的电信号连接插头为例,当时国内难以找到能够制造二十多个插针的合格品,为了解决这个插头问题,孙家栋他们不得不怀揣着总理办公室的介绍信,通过当时上海市的主要负责人,找到上海无线电五厂专门研究生产,在多个插头中优选装置卫星上。攻克上述关键部件的难度可想而知。
1969年10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卫星总体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随同钱学森一起来到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向周恩来总理及中央领导汇报卫星研制情况。其实,孙家栋在得到他将参加汇报的通知后,就有一个顾虑。
于是,孙家栋在会上提出:
大家出于对毛主席的热爱,在卫星仪器上装了毛主席像章,从政治感情上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技术角度讲,一是重量超限,二是卫星上天后有可能影响卫星质量。
孙家栋发现周总理对这件事是重视的,虽然周总理当时并没有明确表示这件事情的对错,但语重心长地说:
你们年轻人对毛主席尊重、热爱是好事,但是大家看看我们人民大会堂这个政治上这么严肃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要挂满毛主席的像。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挂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
1970年4月24日下午3点50分,钱学森在发射场接到周恩来总理从北京打来的电话:
毛主席已经批准了这次发射。希望大家鼓足干劲,细致地工作。要一次成功,为祖国争光!
21时35分,“点火”口令的瞬间,载有“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喷射烈焰,运载火箭在排山倒海的轰鸣声中向天空刺去。
15分钟后高音喇叭里传来“星箭分离”“卫星入轨”这一万众期盼的消息。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了!
《东方红》乐曲环绕太空、响彻全球!
这是中国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卫星的质量,比上述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总和还要多,其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式、星上系统控制等也都超过上述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大家欢欣跳跃,相互拥抱祝贺,泪水和汗水交织在了一起。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在国内和国际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中国迈出进入太空的第一步。
来源|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王建蒙
编辑 | 何书雨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