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

古人是如何洗澡的?没有“沐浴露”的年代,古人拿什么做替用品?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绝大多数人都已经住上了楼房。所以洗澡也就变得越来越方便。很多人自己家里就设有浴室,打开热水器调好水温,就能舒适的洗个热水澡。如果家里不方便也可以去外面的浴池、桑拿洗浴中心,所以现代人洗澡就像吃饭一样自然、随意。

现代人经常洗澡是因为有方便的条件,但是在很多人的思想意识里。古代人生活条件有限,可能几年甚至一辈子都不洗澡。想到古代人满脸灰尘、满身臭汗,就会让我们不禁摇头慨叹,古代人不洗澡太脏了。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1)

通过各种史料记载不难发现,古代人其实非常爱干净,他们不但爱洗澡而且还乐于洗澡。而且古代人还特意为洗澡这件大事制定了各种礼仪习俗,《礼记·内则》就记录了古代人洗澡的一些相关规定:“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

这段资料中提到了“沐浴”二字,可能大家都认为这是古人对洗澡的另一种称呼,其实古代洗澡和沐浴有着本质的区别。许慎《说文解字》释“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沐”可以理解为洗脚,“澡”就是洗手的意思。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2)

可见当时人们将洗手、洗脚分得相当清晰,所以从古代文献记载上来看,古代人所谓的洗澡就是洗手、洗脚的意思。古人将洗身体称作为沐浴,其中的“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所以沐浴加起来就是洗身体和洗头发的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洗澡。

“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简单说就是三天洗一次头发、五天洗一次澡。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古代人不仅讲卫生,而且还对其作出了具体规定。三天之内就要用水瓢淋湿身体达到去灰尘的目的;而五天左右就必须要及时清洗身体了。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3)

古代人形态各异的洗澡方式

古代人非常爱干净而且经常洗澡,还为洗澡设立了专门的“浴池”,条件好的贵族还可以洗温泉热水浴。而条件有限的百姓们也会经常洗澡,古代人家室内都设有屏风,人们会在屏风后面放置浴桶来清洗身体,当然也有一些男人直接畅游江河,荡涤身体上的污垢与疲乏。

“洗澡”从人类文明开始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只不过因朝代不同、条件限制而形态各异。关于古人洗澡这件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其实也与文明程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荒蛮时期江河湖海皆是天然浴池,但是当礼教出现之后洗澡也必须讲规矩。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4)

1.殷商时期最早的沐浴记载

从人类产生到现在的文明社会,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而不同时期的人们都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有历史记载的沐浴习惯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周礼》中又“王之寝中有浴室”。说明了商王经常在寝室洗澡,商王成汤专用浴室旁还刻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样。

可见商朝的国王在洗澡的时候也在发愤图强,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己。《黄帝内经·素问》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就说出了洗澡对身体健康很重要。身体出汗就会有“邪”,只要及时洗澡就可以远离疾病。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5)

洗澡能够清洁皮肤、预防疾病,特别是用温水洗澡还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长时间劳累、身体乏力泡一泡澡非常解乏,洗温水澡还能预防皮肤病,缓解病情皮肤瘙痒症状。经常洗澡不但能够清洁皮肤、除去身上的汗味儿,而且还能从根本上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2.西周时期的沐浴礼仪

早期人们洗澡只是为了清洁皮肤,洗澡之后换一身干净的衣服称作为“沐浴更衣”。古代人每次洗澡之后都必须更衣,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到了西周时期洗澡已经成为一种神圣的礼节,大臣们朝见天子之前必须要沐浴更衣;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之前必须要斋戒沐浴,逢年过节也要沐浴。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6)

西周时期京城以外的地方官员,来朝见天子之前必须要沐浴。在皇城附近还专门设定了一个沐浴场所,被人们称作“汤沐邑”,可见当时人们对沐浴有多么重视。而且还将沐浴这种习惯纳入了“孝”的范畴,子女要照顾父母或者长辈沐浴,每隔三天为父母烧水、清洁浴桶。

3.汉代官员有“沐浴”假日

古代人非常重视沐浴这件在现代人眼中,看起来是十分微不足道的小事。到了汉代沐浴早已不是清洁身体那么简单了,转而变成了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药浴”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洗浴方式之一,简而言之局势将中药汤液放入温水中沐浴。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7)

汉代帝王非常重视臣子们沐浴的问题,大臣们在一起议事的时候,如果有人长时间不洗澡身上有汗臭味,尤其是有肉眼可见汗渍会非常尴尬。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官员们放假,在当时这种假期被称为“休沐”,就是让官员们回家洗澡。

《汉官仪》曾记录:“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可见当时的皇帝对大臣们的外表和仪容也非常重视,辛勤工作几天之后身上难免有污垢和汗渍。所以五天之后要放一天假,洗澡、换衣重新焕发个人魅力。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8)

4.唐朝时期比较盛行沐浴护肤

自殷商时期开始人们就有了沐浴的习惯,到了唐朝时期对沐浴这件大事更加重视。沐浴不仅能够洗清身体上的污垢还能够活血通脉,作为一种卫生手段或者说个人礼仪,在唐朝时期沐浴已经为了一种家喻户晓的新风尚。

白居易撰写的《新沐浴》中有:“形适外无恙,心恬内无忧。夜来新沐浴,肌发舒且柔”。沐浴之后感觉舒适放松,不仅可以清洁皮肤同时还能起到净心的作用。虽然有一点夸张,但是在沐浴之后再美美的睡上一觉,人生之惬意不过如此。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9)

唐朝帝王非常喜欢沐浴并为专门修建了相关宫殿,还设有修身养性的温泉浴。唐明皇非常宠爱杨贵妃并为其专门建了浴池,华清池就是杨贵妃沐浴的地方。“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应该就是这位美人沐浴时的情形。

华清宫里的华清池是唐明皇和杨贵妃专用沐浴温泉,不但能够洗净皮肤上的污垢,还具有美容保健和护肤的作用。但最终也不得不接受“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的结局。虽然华清池水可以“洗凝脂”,但却洗不掉盛唐荣耀崩塌时的耻辱。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10)

唐朝时也非常重视社会礼仪和沐浴礼节,从唐朝开始婴儿出生之后就有了“洗三”的风俗。相传唐玄宗第一个孙子出生之后,便命人专门用金盆为婴儿洗澡,以示对皇太孙的重视和喜爱。后来这种传统逐渐在民间流行,婴儿出生第三天要沐浴,通过“洗三”来表示对婴儿的祝福。

5.宋朝“现代化”的沐浴设施

北宋时期人们更加重视日常生产生活,在日常身体调养和饮食方面都相当享受。宋代已经有了专门沐浴的浴堂,也就是现代社会中司空见惯的浴池。浴堂里有一个较大的洗浴池,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花几个小钱就可以去沐浴,不仅可以泡澡还可以找人搓背。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11)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就曾为舒适的泡澡时光,写出了内心的无限感慨。“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这首词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调,写出了泡澡的舒适和惬意,并且嘱咐为其搓背的人一定要轻点儿搓。

6.关于古人沐浴的特例

沐浴是非常舒适的一件事情,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沐浴的习俗,但是也有一些古代人不喜欢洗澡。白居易的《沐浴》诗中就有:“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余”。可见他平时不太喜欢洗澡,偶尔一年半载才洗一次澡。

宋朝大文学家王安石也不喜欢洗澡,相传王安石本来长得就黑。而且还经常不洗澡、洗脸更显得面色昏暗发黑,家人就怀疑王安石生病了。结果检查之后医生说他的脸色发黑,主要是因为面部泥垢太多,王安石不爱洗澡的趣闻引起了同僚们的嘲讽。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12)

古人洗澡的相关礼节

古代人对洗澡非常重视,而且为“洗澡”专门设立一些相关规定和礼节。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外出走亲戚之前要洗澡;在亲朋好友家做客超过三日也要洗澡;隆重节日之前更要洗澡。更是因为有了看似繁冗的礼节,才让古代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古代皇族和官员们要洗澡

在古代社会人们将洗澡作为一种隆重的国家礼仪,每逢祭祀日必须要沐浴更衣,以表示内心的无限真诚;朝见天子必须要洗澡,而且不能吃大葱大蒜避免君前失仪。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有三日洗头和五日沐浴的习惯,官员们久居庙堂如果不洗澡会让同僚们取笑。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13)

2.婚姻礼仪也需要沐浴更衣

从古至今结婚之前新郎新娘一定要沐浴更衣,这是千百年来一直传承的婚嫁礼仪和习俗。古代人对结婚礼仪非常重视,所以新娘在出嫁前必须要沐浴,通过沐浴洗去过去身上的尘土和杂念,沐浴之后即将迎来新的生活。

《仪礼·士婚礼》就记载:“凤兴,妇沐浴,緉笄,宵衣以侯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意思就是结婚第一天新娘子,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天还没亮就要起床沐浴更衣,梳妆打扮然后准备拜见公婆,以表达新人对长辈的尊重,这种婚俗礼仪传承了几千年。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14)

3.沐浴的相关规定

古代人关于洗澡的明文规定,虽然没有达到法律高度,但也会有一定的道德约束。古代人在沐浴的时候妻子和丈夫不能一同洗澡,男人和女人也不能够使用同一个浴室洗澡,这可能和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有一定的联系。

古代人出生之后要“洗三”,以表达对新生儿美好的祝愿;人死了之后必须要为其洗澡才能够发丧,以表示子孙后代对死者的孝敬,身体洗干净了之后其灵魂能够得以安置,洗澡也是古代丧葬礼节的重要仪式。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15)

古代人洗澡时的专用“沐浴露”

古代人在最初洗澡的时候只是用温水冲洗然,然而这种洗澡的方式清洁度差,还容易把皮肤搓的红肿疼痛。因此最古老的“沐浴露”应运而生,古代人们洗澡的时候要使用皂角或者澡豆,这些洗澡神器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十分流行。

唐朝时期各种原生态的“沐浴液”,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多贵族女性在沐浴的时候,就会放一些纯天然的花瓣;也有的人选择中草药涂抹身体来进行沐浴,既能够防蚊虫叮咬,又能清洁皮肤可谓一举多得。

1.澡豆的发明和使用

古代人在洗澡或者洗头发的过程中,都会使用纯天然洗漱用品。最初人们使用天然皂角来洗澡或者洗衣服,魏晋时期人们发明了澡豆,主要用来洗手洗脸和沐浴。当时上到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用澡豆清洗身体。

随着洗漱用品的逐渐得到推广,人们将天然皂角制作成粉末状,并在里面添加一些香料就形成了皂角粉。在洗澡的时候用一些加香料的皂角粉,沐浴之后身体就会有淡淡的香味,这就是古代社会中最早的“沐浴露”。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16)

2.“胰子”洗澡更便捷

古代人发现猪胰子具有很好的清洁功效,《鸡肋编》也记载过草木灰去污效果。所以人们便将猪胰子和草木灰混合在一起,发明了古代历史中第一块胰子。主要用来洗衣服和洗头发清洁效果比皂角好,人们将胰子中放了一些香料就叫做香胰子。

香胰子既能用来洗澡又可以防止冻疮,古代妇女们也经常用香胰子洗澡。杜甫《腊日》中有“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说的就是这种胰子的用途,而皇帝也会将香胰子作为福利发放给各地官员。

古代人所使用的澡豆或者香姨子去污力非常强,还具有护肤美白的作用。经常使用胰子洗澡和洗头发还能够。使皮肤变得更加白皙嫩滑。这种天然的洗护用品既有锁水保湿功效,还能起到防止皮肤冻伤和皲裂的效果,看起来比现代人用的香皂更好用。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17)

3.“三沐三熏”沐浴文化

“三沐三熏”的意思就是一再的进行沐浴和熏香,通过这种方式以表达内心的无限虔诚和敬意。这其实完全符合古代臣子朝见天子,亦或是新人结婚时的恭敬之意。“三沐三熏”最早出自宋朝程俱所写的《偶作》一诗。

“一重一掩藏山坞,三沐三熏屏世尘”,这两句诗的主要意思就是,三番两次的洗澡就是为了,荡涤身心污垢摆脱红尘俗世的羁绊。而李清照也曾在《投翰林学士綦宋礼启》中,提到过“三沐三熏”的具体意境。

“重归畎亩,更须三沐三薰”,实际上表达的也是远离俗世,重归田园的一种无比崇敬的心态。之所以在“重归畎亩”之前“三沐三薰”,就是要与之前的生活一刀两断。然后,在重回田园之时获得新生,当然也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境。

古代沐浴是什么礼节 古代人如何洗澡(18)

结语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有沐浴更衣的习俗,通过洗澡能够看出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重视程度。洗澡既能够将自己的身体清洗干净,同时也证明了内心的清洁无暇。古人在重大事件之前洗澡,其实表达的也是对相关事情的重视程度。

从古至今人们都对沐浴情有独钟,每天洗热水澡能够消除疲劳,还可以清洗掉身体上的汗渍,让劳累一天的人们感觉更加轻松和舒适。洗澡能够消除疲劳还能够改善睡眠,通过洗澡的方式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起到一定的护肤和预防皮肤疾病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佚文《古代“沐浴”礼仪,并不是洗澡那么简单》胰子宋代《鸡肋编》

文华《盛唐时期沐浴文化初探》

文华 《古代文人的洗澡趣事》

赵柒斤《沐浴与洗澡是两码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