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声记录陪伴你的时光(与真声相伴的美妙时光)

与“真声”相伴的美妙时光

用歌声记录陪伴你的时光(与真声相伴的美妙时光)(1)

如果说我对向隽殊老师的“向声”是一见钟情,迷恋至今,那么对于李真老师的“真声”,则是用心发现,细心品味,真心喜欢了。这段非常享受的美妙之旅,是从自己的长译影片的收藏里开始的… … 善良坚强小女人 提到李真老师的代表作,公认的是她为《两个人的车站》里的薇拉的配音,李真老师也因为这部作品而赢得了业界荣誉。影片中薇拉的性格特点是随着情节的深入而层层展开的,从影片开头为了一卢布二十戈比的餐费不依不饶,到在候车室共享婚宴剩菜时的反串新郎,再到雪地里的艰难前行大声呼喊,每一幕似乎都是一个新的薇拉的出现,其间演员的表演丝丝入扣,“真声”的配音天衣无缝。不妨来回味几段: 这是刚亮相的薇拉,声音特点:张扬 “哈,他坐的那趟火车开走了!”、 “这一卢布二十戈比我算是拿定了!”、“中尉同志,您给证明,他剩下的几个臭钱,我找给他了,我们清账了。” 这是流露善良本性的薇拉,声音特点:软化 “是我把你坑了,我想帮帮你,可不知怎么帮?”、“请你原谅我吧,我也是鬼迷心窍,为了几个钱误了您的车,在这都能变成野兽,人对你凶你就得狠,人家耍赖少给,你就讹诈多要,没办法。” 这是彻底放松的薇拉,声音特点:松弛 “您错了,您当然是新娘了!”、“啊,哈哈哈,我是新郎,亲爱的小妹妹,你想吃些什么?” 这是充满期待的薇拉,声音特点:喜悦 “是吗?那我一定奉陪,您知道吗?我已经好久没去餐馆了, 这是满怀离愁别绪的薇拉,声音特点:低沉 “有什么不周到,请原谅。”、“一切都好,一切都好极了,好,你快上车。” 顺便提一句,我觉得本片的导演肖南老师选择李真老师为薇拉配音实在是高明,薇拉的形象并不漂亮,给人的感觉是在生活重压下的疲惫和慵懒,这样的人物的声线太高亮太宽厚可能都不合适,用“真声”却正好。 两面做派女特务 “真声”中反面人物也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样是表现坏人的“好人”一面,《原形毕露》里的白涛花有些虚和夸张,尤其是“姐姐”的称呼在剧中多次出现,颇可玩味。《不能授勋的英雄》里的徐润贞则显得低调许多,隐蔽的技巧似在白桃花之上;而一旦真实面目暴露,白涛花是阴阴的透着杀气,而徐润贞是得意洋洋的爆发。这两个角色,《萃锦》一文中都有提及,在此不再赘述了。 不同档次贵族 《斯特凡大公》里的皇后,是真正的,纯粹的贵族,语气上的处理是沉稳和克制的。对此,《萃锦》中也有过细致的层次分析;而《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里的舞会“皇后”,虽说也是位贵妇人,但因为周旋于社交圈,多少是有点“飘”了,可以注意到一句台词:“我还以为只有在我的文艺沙龙里才能结识名流呢”,紧接着的笑声的处理就是飘而失稳重,非常符合人物性格。《无名英雄》里的简纳特,应该是上层圈子里的女人,不妨也归入贵族行列吧,这个人物则是有“浮”的特点,诸如“你在想什么?是从伊斯坦布尔来了离婚书?”,“任何一个有魅力的女人,都不会放走您这样的男人”这样的台词就说明了这点,值得一提的是,我个人感觉这“音”比银幕上的“象”更符合简纳特这个角色的定位,这得感谢李真老师的二度创作。 性格迥异母亲们 《春香传》里的母亲月梅,唯恐心爱的宝贝女儿重蹈自己年轻时的覆辙,可还像是应了“越怕什么越来什么”的规律,在面对“落魄”的李梦龙的出现时,又想到正在落难的女儿,月梅的心情可想而知,这里的几段台词可以说是喷发而出的,交织着悔、怨、恨、和痛,这里已经听不出“真声”的基本音色了,感受到的是“真声”的穿透力和爆发力,其间既有自言自语时的“伏”: “春香完了,没指望了,我女儿春香这回可要死了。”,也有回应李梦龙和香丹时的“起”:“什么?坦荡大路?明天她就死了!”,“死丫头,还有什么米给他做饭?”其间哭腔表达时的气息掌控也是可圈可点,想来这种收放自如绝非一日之功。 春香的母亲有些悲情,《空中舞台》里李金洙的母亲则是有点搞笑,她不顾女儿的兴趣爱好,一定要让女儿去温室工作,由于这是一部喜剧片,处理不好很容易过火,但李真老师在语气的拿捏上还是很恰当的,无论家长作风的:“你想想,咱们家就这么一个独生女儿,为什么非要让孩子当杂技演员?”,还是认识了错误的:“唉,那姑娘的妈妈要对我们的杂技艺术要是理解了,就不会那样做了。”都准确体现了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 既然提到喜剧片,那也说说李真老师为《临时工》里科萨的配音吧(其实影片后半部时她也是一位准妈妈了),这是个有些无奈但还挺乐观的人物,狭小的公寓里挤着两个临时住了若干年的大龄未婚青年,一个是自己的弟弟,一个是丈夫的妹妹,偏偏丈夫还是做夜班的,弄得两人想亲热也常踩不准节点,影片开头部分的诉说梦境的一段,以及那句:“我们终于能单独在一起了,米卢奇。”尤其是呼唤“米卢奇”三个字时,实在是柔情万般,传神之极啊。 还有一位厉害的母亲,就是《朱砂情》里女主角的婆婆,训斥起儿媳妇来咄咄逼人:“听说你骂你的小姑子了?你是我家的儿媳了,应该学学这个家的规矩,……明白吗?”。有意思的是,这场戏的对手是以高亮声音著称的向隽殊老师,这里向老的声音倒是有意收敛以符合媳妇的身份,而李真老师的高八度倒有了丝“向味”,二者相映成趣,煞是好听。儿子的死终令这辣婆婆神经失常,下面这段歇斯底里的台词颇能体现“真声”的功力:“你是妖精,是女巫,你不能擦,不能,你害死了我的儿子,你是女巫,是妖精,你害死了我的儿子,你不能擦,你不能擦,你是妖精。”仔细听,重复的句子没有简单地重复道白,而是有节奏感地推进,后半部分显然更激进,更揪心,更崩溃。 《十字小溪》里有个牵着小鹿的女孩,她的妈妈也是由李真老师代言的,虽然只有录音剪辑,戏份也不多,但我却对此印象深刻,尤其是听到一句“我的丈夫是绅士”的台词时,感觉一位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呼之欲出,而且这里的“真声”听起来很是洋气,十分切合角色的欧美人身份。 “真声”塑造的角色岂止上述所提及的,还有一些小角色散落在影片的角落里,在《永恒的爱情》、《雨夜奇案》、《初春》、《复活》等等电影里,都可以捕捉到只有几句台词也是用心演绎的“真声”。我曾经疑惑,“真声”是如何能把这么多年龄,性格,背景反差极大的人物的声音都如魔方般地玩转到位?仅仅是靠声音塑造的技巧吗?在通过网络对李真老师做了进一步了解后,我找到了答案,这更是源于她的丰富积累,读读她那篇学术性很强的《译制片三度创作的性质和方法》,品品刊登在晚报上的《从“头”开始的艺术生涯》,再看看她的名字不仅在演员表还常在译制导演一栏现身,我想可以用底蕴深厚来描述李真老师了。 美妙的旅程不愿结束,不愿的还有李真老师以及那一批的人和作品的被遗忘,于是用心写下的这段文字里,记录的不仅是个人的心情,更是一个配音爱好者的守望。 又及:据了解,李真老师由于健康原因缺席了最近的长达六十年的纪念活动,甚为担忧,在此遥祝李老早日康复,安享晚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