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石头的故事(四大名著是讲四块石头的故事)
人类历史,其实也是一部浩如烟海的石头进化史。在数万年来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石头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人类也因此生出了石头崇拜情结。
我国四大名著其实就是讲四块石头的故事,也就是说石头的主线贯穿整部小说。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所谓石头便是宝玉出生时所戴的那块玉,而宝玉也是石头的化身。在红楼梦第一回曹公便交代了宝玉这块石头的来历: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天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只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灵性已通,只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青埂峰
贾宝玉的本质是一块顽石,而这块看似无用的顽石,恰恰造就了他与世格格不入的反抗性格,保持了自己独立孤高石头本性。曹雪芹以石头开篇,着重描写了这款石头的来源去向,结局宝玉丢玉,回到青峰埂出家做和尚。整部小说以石头开篇,也以石头结束。将石头人物化,便是来自人类最原始的石头情结。
《西游记》第一回便写到了石猴孙悟空的出世:
那座山,正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孙悟空诞生于仙石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他并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而是由石卵孵化而来。古人认为石头主宰者生育,是人类的祖先。
孙悟空的人物性格里带着石头本性,他生性直率,无拘无束,具有反抗精神。完成西天取经以后,孙悟空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
学者杜贵晨认为《西游记》是一部以修心为旨的“仙石记”,开篇对这块仙石的描写奠定了全书“修心”的基调。
《水浒传》里将石头进行了魔化,在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里施耐庵写道:
“当洪太尉游到伏魔殿叫人开殿,几个火工道人把伏魔殿打开:只见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趺坐,大半陷在泥里”。
龙虎山伏魔殿的那块石碑,是用来镇压108个魔君,上面刻着4个大字“遇洪而开”。在小说一开始洪太尉就放走了这些妖魔,这108个魔君其实就是暗指梁山108好汉。全书以石头开篇,放走108妖魔,对于当时“乱自下生”的北宋朝来讲,具有极其深刻的暗示意味。
山东聊城 108将石雕像 2015年
相对于前三部名著,《三国演义》里的石头情结没那么明显,但其实在开篇罗贯中就将石头做了隐化暗喻。《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这里“青山”暗指“江山”,“山,众石聚而为山也。”《三国演义》从开篇词奠定了全书江山争夺,群雄称霸的豪情基调。
在四大名著里,石头是很重要的一条主线,也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四大名著其实就是写四块石头的故事。石头频频出现的背后,是人类数万年来的灵石崇拜情结。
英国巨石阵
灵石崇拜的起源灵石崇拜,也叫石头崇拜,自史前社会便开始存在,这种崇拜情结是自然而然的。
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人们对自然充满敬畏。水、火、月亮、石等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成为人们敬拜的对象。
最早的石头崇拜,源自于对山岳的崇拜。《礼记·祭法》中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人们相信每一座山都有山神,掌控着周边人的命运,于是产生了对山岳的信仰和崇拜。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人类从进入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使用石头制造的工具。石斧、石刀、石刮等器具的出现,极大改善了人类生活。不仅如此,人类还从啄木鸟击打岩石的启发中学会了钻木取火。人们认为这种木和石摩擦产生的火焰是上天的恩赐,这不仅说明了火的神圣,更反映了石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远古时代人类活动
人类对石头的崇拜从远古时期便开始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基于石头崇拜衍生出了一系列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这些又反过来加深了人类的石头崇拜情结。
神话中的灵石崇拜中国古代很多神话与石头相关,女娲补天用的是五彩石,这些石头后来也被称作女娲石,民间一直流传着关于女娲石的传说。此外“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都与石头息息相关。
对于人类怎么产生的,神话里记载是女娲捏泥造人,而不少学者认为这里的泥其实便是一些未成精的石头。
河北涉县 娲皇庙
在中国的神话里,石头具有生育的功能,不少神话人物便是从石头里出生的。
以治水闻名的大禹,便从石头“生”出来的。《淮南子·修勿训》中记载着大禹的出生:“大禹之母女狄得石入珠,爱有吞之,生禹。”讲的是大禹的母亲有一天在河边捡到一块精美如珠的石头,因为太喜爱便把它吞了下去,不久后生了大禹。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大禹由灵石所生,他的夏启儿子也是石头所生,他的妻子涂山氏由人变成了石头。这三个人的生存都与石头息息相关,这些故事生动地反映出了夏潮对石头的崇敬和神化。
远古时代人们相信人类的祖先是石头所生,对石头有着特殊的敬畏和信仰。也因此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人类对灵石崇拜的礼俗也应运而生。
礼俗中的灵石崇拜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被人们奉为神灵。在我国古代,历代天子登基时,需对着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祭山时用玉石埋在地下,再将祭品鸡、养、猪等投入山谷挂在树梢,以示对山神的崇敬。
因为对山神的崇敬,人们认为山脚下的石头具有辟邪镇宅的用处。这当中最为著名的是“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石刻
传说在汉朝时汉武帝登上了泰山,将4块泰山石放在未央宫内,具有辟邪的作用。在神话故事中,泰山石敢当被拟人化,成为民间驱魔除妖的大神。
“泰山石敢当”源自于远古人类人们对灵石崇拜的遗俗。2006年5月20日,“泰山石敢当”习俗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敦煌卷中《用石镇宅法》中记载:“凡人居宅处不利,有疾病,逃亡,耗财,以石九十斤斤,正鬼门,大吉利;人家居宅以来,数亡遗失钱不聚,市买不利,以石八十斤,镇辰地大吉。”说的是只要家中有不顺的地方,可以用石头镇宅驱魔,以保平安吉利。
文学作品中的灵石崇拜人类对于石头崇拜的情结被引申到了文学作品中,石头作为素材被各种文学作品引用借喻,比如上文说到的四大名著,此外在我国关于石头的文学作品颇多。
《莲社高贤传》的传说中有一位叫道生的法师,因为坚持“众生皆有佛性”的理念,为寺庙其他人所不容。这位僧人每天就在虎丘山的寺庙里,对着一众石头开始讲《涅槃经》,讲到精彩处石头频频点头,最终石头被点化。
道声说法,顽石点头 石像
在《云林石谱》里,作者开篇第一句就写道:“石者,天地至精之气也。”一句至高评价将对石头的喜爱溢于言表。
除了文学作品,我国汉字中的很多词,皆与石头相关。“石破天惊”、“坚如磐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些褒义词都表达了人类对石头品性的肯定。
当代民俗中的灵石崇拜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们对石头并没有像古人那般崇拜,但仍然保留了一些文化习俗。
去过西藏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在十字路口、湖边和村寨出口处的一堆堆刻着佛像和经的石头,这就是“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在藏传佛教地区,人们把石头视为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玛尼堆”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神明的敬畏。
玛尼堆
在台湾,人们称神石为“石头公”,也叫“石将军”,小孩出生后,会被抱来拜石头公,求红线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祈祷孩子一生平安。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台湾各地石头公庙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云南路南县彝族的支系撒尼,人们以石为神,谁家小孩子有病时,人们常常会献祭一块石头以保护孩子平安。
尽管中国各民族,乃至世界诸多原始部落对于祭拜石头都流传着各自的故事,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石头充满敬畏,进而衍生出了石头崇拜情结。
神秘石头 (泰国)
在人类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石头伴随着人类从荒蛮时代,走向文明,直至未来。这种石头崇拜,源自于原始社会的影响,也源于人们的感恩和敬畏之心。
参考文献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吴承恩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淮南子》 刘安
《礼记》 戴圣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灵石崇拜情结》 唐萍
《试论“石生人”母题对明清小说的影响》 谢丽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