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章灵活管理 公章管理新变革

“萝卜章”引发诈骗大案缘何频发?

印章虽小,事关重大。近年来,全国各地由伪造公章、私刻“萝卜章”引发的诈骗行为屡见不鲜,给企业造成严重金钱、名誉损害的事情时有发生。

公章灵活管理 公章管理新变革(1)

2015年6月,广东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因无法出具任何证据证明其分公司项目部人员伪造公章发包业务造成数十万元债务,而该公司的分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被判处支付拖欠货款近21万元的逾期付款违约金。“我公司并未参与签订业务合同,公章也不是我公司的,我公司没见过,这个公章也没有经过备案,按照惯例,分公司的项目部是不能刻章的,我公司将保留追究刻章人刑事责任的权利!”该公司人员吃了“哑巴亏”后深感无奈。

2014年,两名不法分子通过披着“首X理财”公司的合法外衣,暗中注册大批“空壳公司”,并以不同公司的名义以及利用假公章申请POS机,再利用POS机大肆非法套现,三年间涉嫌非法套现金额近4亿元被广州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2011年深圳一家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利用在地摊私刻的“萝卜章”伪造证明文件,编造虚假贸易背景,躲过银行严格审核资料,骗贷8970万元。

地摊上花不到200元成本私刻出的“萝卜章”,却成为替上亿元的诈骗案背书的“通行证”,损失的不仅仅是巨额的公私财产,还有人们对市场秩序的信心和人与人、企业与企业间的诚信。

公章灵活管理 公章管理新变革(2)

对印章的管控,我国从立法层面、行业标准规范和行业监管层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我国刑法第280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褫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公章刻制行业是我国公安机关管辖的特种行业之一。经营公章刻制业务者,须先向公安部门申请《特种行业许可证》,并向工商机关申请领得营业执照后方准刻制,且刻制公章后须上传给主管部门登记备案。而公安部门自2000年起颁布了《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章印痕对比和异地查询服务,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不法分子,但是,假公章引发的诈骗犯罪依然猖獗究竟为何?

公章灵活管理 公章管理新变革(3)

专家:公章管理制度亟待改革 公章使用管理技术有待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假公章泛滥暴露出目前印章行业监管标准、公章使用环节监管和公章印迹识别技术的不足。

“萝卜章”满天飞背后有三点原因,一是现行的公章管理制度标准是15年前制定的,且全国各地推行监管标准力度参差不齐,使公章犯罪未得到源头上的遏制;二是公章刻制行业缺乏自律,社会上小作坊多,私刻‘萝卜章’的犯罪成本低、刻章技术含量低;三是传统的印迹对比技术没能与时俱进,跟上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技术步伐。在我国一些银行,银行从业人员还在使用将预留印鉴印迹的纸张与盖有公章的纸张对折或重叠来视校印迹是否一致来判断真假,这种传统的识别技术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公安部门对公章的审批环节进行了管控,却尚未控制住其使用环节。在广东一些农村地区,存在滥用公章私订合同的现象,给村集体造成过千万元的经济损失。如果能在事前就管控起来,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要进行事前管控,必须改革公章管理制度,并从技术上提升公章识别技术水平,杜绝“萝卜章”引发诈骗犯罪的土壤。”中国印章行业技术工艺国家标准编委会主任、全国印章行业协会副会长董凝瑞说。

公章灵活管理 公章管理新变革(4)

“智能印章”引领印章行业新变革

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印章行业也同样创新监管技术驱动行业发展,实现公章使用监管的突破。智能公章最大的技术突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把公章管理提前延伸到公章制作材料的管控,提升制造公章技术含量和加密手段,从而杜绝伪造公章现象的泛滥,而另一方面,就是利用创新科技技术,建立起公章审批、公章使用的完善信息及硬件平台,实现了印章使用的全程留痕、公开透明、可溯可查、实时监督。

公章灵活管理 公章管理新变革(5)

“智能印章”实际由智能软件系统和外部的硬件构成。外部硬件对印章进行集中管控,实现人章分离,而软件系统部分能实现在公章使用过程中进行事前授权控制和事后数据追溯的两大功能。盖章前公司负责人对印章的使用人、使用地点和次数实施授权管理,实现异地有效监管;其次,“智能印章”软件系统对每一个盖出的章都有记录,保证相关企业在发生经济纠纷时,有一个追溯的渠道,为司法鉴定提供佐证,没有后台数据库记录、未经授权的章企业可以不予承认。通过事前授权、事后查询两大功能,减少假公章的危害。实现企业对公章使用授权有效管控和后台数据备案,规避风险,保护企业的权益!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创新和产业变革深入社会发展的当下,掌印官将致力于推动企业数智化发展。

未来,掌印官还将进行企业智慧物联的多样化探索,致力于用科技力量推动传统行业管理变革,共建智慧物联时代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生态格局。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