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长角羚介绍(物种百科叉角羚)

叉角羚,偶蹄目叉角羚科叉角羚属。起源介于牛科和鹿科之间,因在角的中部角鞘有向前伸的分枝而得名。共有5个亚种分化:指名亚种(美洲羚羊)、半岛亚种、墨西哥亚种、俄勒冈亚种、索诺拉亚种。分布于北美洲西部的宽阔草原和荒漠地带,北起加拿大南部,南到墨西哥北部。以仙人掌、草、灌木叶子、芦苇等为食。

阿拉伯长角羚介绍(物种百科叉角羚)(1)

阿拉伯长角羚介绍(物种百科叉角羚)(2)

体型中等,体长141米,尾长7.5-10厘米,肩高87厘米,体重47-70千克,雌体比雄体小。背面为红褐色,颈部有黑色鬃毛,腹部和臀部为白色,颊面部和颈部两侧有黑色块斑。毛被下面为绒毛,上覆以粗糙、质脆的长毛。在春季换毛,毛结构上含有复杂的气室,有着优良的保温功能。与其它反刍的偶蹄动物不同,叉角羚的蹄子没有上蹄结构,而且侧趾全部消失。

阿拉伯长角羚介绍(物种百科叉角羚)(3)

阿拉伯长角羚介绍(物种百科叉角羚)(4)

雌雄均具永久性的角,角直立、侧扁,尖端向后弯曲,角长约25厘米。角基为骨质(类似牛科),不会脱落,但由角质和部分被毛混合形成的角鞘则年年脱落(类似鹿科)。叉角羚长角的速度远快于牛科动物,是介于洞角与鹿角之间的一种角型。骨心不分叉而角鞘具小叉,分叉的角鞘上有融合的毛,毛状角鞘在每年生殖期后脱换,骨心不脱落。这种角型为雄性叉角羚所特有,而雌性仅有短小的角心而无角鞘。

阿拉伯长角羚介绍(物种百科叉角羚)(5)

阿拉伯长角羚介绍(物种百科叉角羚)(6)

按比例来算,叉角羚的眼睛是北美有蹄动物中最大的,直径达50毫米;其生长位置相比其它食草动物更靠外、靠上。这使得它们拥有更广的视野,更容易发现靠近的天敌。而且视觉敏锐,能看到数千米外的物体。叉角羚是天生好奇的动物,喜欢靠近一些没有明显威胁特征的新东西。喜群居,夏季组成50-100只左右的小群活动,冬季则集结成上千只的大群。

阿拉伯长角羚介绍(物种百科叉角羚)(7)

阿拉伯长角羚介绍(物种百科叉角羚)(8)

遇到敌害会用竖立臀部白色的长毛和打响鼻的方式向同伴报警。为寻找食物和水源,一年中常进行几次迁移。叉角羚是美洲大陆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也是地球上奔跑速度仅次于猎豹的动物(耐久力远强于猎豹),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而且有着惊人的耐力,能以90公里的时速维持奔跑达11公里之久。一次跳跃可达3.5-6米。也善于游泳。

阿拉伯长角羚介绍(物种百科叉角羚)(9)

阿拉伯长角羚介绍(物种百科叉角羚)(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