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感染病在初期最容易传染(看一眼就被传染)

点击头像关注六层楼医生,学习更多健康知识和两性交往知识哦~,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什么感染病在初期最容易传染?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感染病在初期最容易传染(看一眼就被传染)

什么感染病在初期最容易传染

点击头像关注六层楼医生,学习更多健康知识和两性交往知识哦~

图片来源: Pexels | 责任编辑: 达斯维达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导言

大家好,我是关注宝宝眼睛健康的医生李芳

想必很多的宝爸宝妈都有这种经历:上着班,幼儿园老师一个电话打来:「宝宝眼睛有点红红的,快点去医院看看吧,明天就先不要来上课啦!」

挂断电话,宝爸宝妈心急火燎地接到了宝贝。发现宝贝变成了一只可怜的「小兔子」。眼睛有点红红的,又有点泪汪汪的,看上去太让人心疼啦。

来到医院,医生一看,原来孩子得了红眼病

▲图片来源:Google

红眼病,这是大家最熟悉的结膜炎之一,算不上特别严重,但传染性很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红眼病的二三事~

01

孩子为什么会得红眼病?

红眼病学名叫做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传染性极强。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眼白变红,眼睛里有大量的分泌物,甚至早上起床都可能把眼睛都黏住。

可是孩子好好的,为什么会得红眼病呢?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咱们挨个来说说。

细菌感染

多数是因为孩子手部卫生没有做好,或者是集体卫生没有到位。细菌可以通过接触、分泌物、甚至咳嗽打喷嚏等,传染给别的宝宝。

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有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这些细菌经过几天的潜伏后,就开始发病。

病毒感染

还有一种是病毒感染,一般是腺病毒、肠道病毒,或者柯萨奇病毒引起。这种病毒感染引起的红眼病,传染性强,也能通过接触传播,但容易合并角膜的炎症,从而引发泪道的炎症,相对比较棘手。

02

孩子得红眼病会有哪些表现呢?

红眼病经过几天的潜伏,会迅速表现出症状,两只眼睛同时或者间隔1~2天就开始发病。大概3~4天的时候病情会达到一个小高峰,越往后症状就会慢慢减轻,从发病到痊愈大概需要3周左右的时间。

那孩子得红眼病都有什么表现呢?

一般表现为眼睛红红的,像小兔子;眼睛会有大量分泌物,黏住眼睛;或是有很多像眼泪一样的水样分泌物

除了这些特征,有的宝宝还会出现球结膜的水肿、眼皮的红肿、伴有呼吸道的症状、淋巴结肿大等现象。

▲图片来源:Pexels

病毒感染引起的红眼病,还会出现流眼泪、疼痛、畏光,结膜下的出血的情况,翻开眼皮一看,结膜上全是滤泡,耳前的淋巴结也有会有肿大。

03

孩子得了红眼病怎么办呢?

孩子在医院就诊后,一般会做一个结膜涂片,初步判断感染的细菌是哪一种细菌,从而使得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

如何治疗红眼病呢?

一般来说,我们首先使用的是抗生素眼药水,有时需要同时使用抗病毒的眼药水。

对于抗生素眼药水的选择,通常会选择广谱的抗生素,等到致病菌确定之后,再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刚开始眼药水滴得比较频繁,甚至可能2小时一次,往后随着病情的好转,使用频次也会降低。

▲图片来源:Pexels

如果有异物感,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合并角膜炎症,如果是的话人工泪液也要点的。

之前给大家安利过的海露就很不错,没有防腐剂,滴出来的眼药水也不会退回去。如果宝宝有感冒、咳嗽发烧、伴有呼吸道症状的,也要加用口服的药物。

▲图片来源:网络

在家如何给宝宝处理呢?

一定要用干净的棉签把分泌物擦干净。

同一根棉签不可以同时用在两只眼睛,将分泌物擦干净后,棉签也要扔在宝宝碰不到的垃圾桶里。

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者3%硼酸水冲洗眼睛,操作时候一定要注意:冲洗过的水不能进入另一只眼睛。

为了避免传染,毛巾或者其他的生活用品,宝宝都要与他人分开使用,并注意及时更换。将家里宝宝接触过的东西消毒一下,尤其是门把手、洗漱台、脸盆、饭桌等。

04

如何预防红眼病呢?

红眼病往往会暴发流行,小到一个家,大到整个幼儿园都有可能被波及,所以红眼病的预防非常关键。

下面这些预防措施,一定要记好哟!

注意手部卫生

宝宝一定要勤洗手,勤洗脸,不能用手和衣袖擦眼睛。

注意集体卫生

幼儿园里也多消毒,勤观察。

如果某个宝宝出现了红眼的现象,患儿应及时就诊,并及时在家隔离。其他的宝宝也一定要注意避免接触。

不要去公共场所

如果宝宝得了红眼病,这段时间最好在家休养生息,不要去公共场所。

饮食清淡

饮食方面尽量保持清淡,这样可以增强抵抗力。

宝宝的成长路上总会有些小毛病,只要我们全方面地了解它,那么就能顺利通过考验。养孩子就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不断学习才能升级。

点击头像关注六层楼医生,学习更多健康知识和两性交往知识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