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教育方法给我们的启示(为什么犹太人的精英教育)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顾晓虹
01最近,小孩要参加幼儿园新年戏剧汇演——《三只小猪盖房子》
故事的梗概是:
猪妈妈让三只小猪去学本领,盖房子。
老大找到了草垛,花了3天盖完了草房子。
老二找到了木材,花了3周盖完了木房子。
老三找到了砖头,花了3个月盖完了砖瓦房。
接着,大灰狼吹倒了草房子,推倒了木房子,但就是打不开砖瓦房。
结果,大灰狼爬进砖瓦房的烟囱,被三只小猪烧的热水烫伤,从此再也不敢来捣乱了。
小孩演的角色是那只不幸盖了草房子的老大,
但他是只不甘心被大灰狼追着吃掉的小猪。
于是,他问老师:“要是第四天,盖房子的时候,狼就来了呢? 我有草房子躲,为什么狼不去吃没有房子的老二和老三猪”
老师回答:“故事发生在三只小猪盖完房子后,这时狼才出现的。”
他又问:“好吧,那要是我给草房子装上铠甲呢?(动画片《铠甲勇士》的迷弟)那我的房子比砖头房子还要坚固了,狼进不来啦。”
老师耐心道:“故事讲的是每只小猪只能选择1种材料盖房子。”
他还问:“那我就变身成猪猪侠,保卫家园,打败大灰狼”
老师解释:“大灰狼是很凶猛的动物,猪是不能打败狼的。”
他还是不甘心,追问:“喜洋洋为什么每次都能战胜灰太狼?”
老师给我描述这段小孩的表现,态度明显是无奈的,因为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有这样多的问题的孩子,而且这些“为什么”又没有官方的“标准答案”。
02我们的传统文化,往往不鼓励孩子提问,家长会嫌弃孩子各种古怪的问题,老师会感觉学生的质问是种冒犯。
但犹太人有句格言:一个好问题胜过一百个好答案。
众所周知,犹太人非常的重视教育,善于思考。他们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学会提问。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教育孩子,首先要让他们学会提问呢?
1、提问让孩子学会深入的思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孩子学会甄别信息,深入的思考,尤为重要。而提问就是孩子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储备,经过积极思考后的表现。
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哲学故事《犹太女孩的三个答案》:
一个犹太女孩的志向是成为部族的长老。但是族群规定:只有男人才有资格当选长老。
于是他的父亲对她说:“我问你一个问题,听了你得答案,我就知道你有没有可能当上长老了。”
父亲的问题是:“有一对双胞胎进烟囱打扫,出来后,一人白脸,一人黑脸,请问谁会去洗脸?”
女儿回答:“是脸黑的那个!”
父亲答:“你完全不够格当选长老”
女儿思索片刻接着答:“是脸白的那个,会去洗脸。”
父亲摇摇头说:“我觉得你有一点点的可能会当选长老了,但是还不是够”
女儿自言自语说:“不是黑脸,也不是白脸,那到底是谁去洗脸呢?”
就在父亲失望地要离开时,女孩大声地反问父亲:“为什么这一对双胞胎,一起进烟囱,一个变成了白脸,一个变成了黑脸,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合理吗!”
这一下,父亲回头,抱起女儿说:“你的问题问得真好!我觉得你有资格,也有潜能成为我们部族第一位女长老!”
图片来源网络
在读这则故事的开头时,我自以为猜到了答案是“白脸”。
大部分人会惯性的选择认为脸黑的那人会去洗脸,
但换位思考下,如果我是黑脸,我的参照物是双胞胎兄弟,因为他的脸是干净的,所以我反而不会去洗脸。
反之,我是白脸,看见对面兄弟的脸是黑色的,我会以为自己的脸也是脏的,所以选择去洗脸。
但我的思维深度也就停在了肤浅的表层了,因为我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如果双胞胎是黑人,结果呢?
如果灰尘是白色的,结果呢?
所以黑脸和白脸都不是标准的答案,
这个故事里也没有标准的答案,
小女孩最后一个提问的可贵之处,在于跳出了原来的框架,敢于质疑问题的假设条件。
这个哲理小故事的巧妙也在于它的“一语双关”,
男孩和女孩都是平等的,为什么者可以当族长,一者不可以呢?这合理吗?
思考什么是有用?
什么是重要?
什么是问题的核心?
什么是解决的方法?
什么是改变的关键?
遇事多问为什么,每一次提问都会是思维的递进。
2、提问锻炼批判性思维
我们传统的教育,更加鼓励学生服从,
老师认真教,学生努力学。
有问题,下课问。
家长的想法也是:“一个班这么多学生,如果都问来问去的,会把学习读书的时间都浪费了”
但这种想法从根本上扼杀了很多有天赋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当他们不被允许发表自己的看法时,
那些藏在心里荒诞的、不合逻辑的,反权威的问题,都会变成一个个严密的、逻辑的、唯一的标准答案。
他们也就此丧失了一项重要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需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美国顶尖私立高中组成的联盟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MTC)把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评判学生能力的重要一环。可汗学院创始人萨默尔·可汗也多次表示批判性思维是未来人才最应该具备的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大选时,一位11岁的小女孩,火遍全球。
不是因为她是川普的支持者,也不是因为她的独到的见解,
而是因为她小小年纪,就能思维敏捷、逻辑清晰的表达支持川普的原因。
面对主持人,不卑不亢,言谈自信,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目标明确。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五季《奇葩说》,我最喜欢的环节就是即兴开杠。
通过一问一答,再问再答,正反攻防,你来我往。
通过问答的循环,每一个论点都被剖析到了透彻,每一处谬误都被放大到极致。
设想一下,如果这一幕发生在公司的头脑风暴,展现在课堂的自由发言,出现在你和孩子的日常沟通讨论呢?!
02既然让孩子学会提问如此重要,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来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呢?
1、 耐心倾听,接纳孩子的问题
孩子小时候,他们本能地对周遭发生的一切感兴趣。
随处可见的小草、树木;
街巷传来的铃声、叫卖声;
刮来的风,落下的雨,飘过的云,
都会引起他们无尽的好奇和想象,
花式地向你提出“十万个为什么?”
这时,如果家长和老师因为忙着,因为烦,因为不知道标准答案,
所以关闭了问题,对他说:“没有为什么”“我也不知道”“问你爸爸去”
其实孩子提出问题,最想得到的不是来自父母的答案,
而是父母的耐心倾听,尊重与接纳。
父母不需要因为回答不出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而自责无措,
你的倾听与接纳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和回应。
对老师也一样,不要把学生的提问当做浪费时间的负担,
如果一个班40位学生,每个人都提出一个观点看法,那么老师就会得到40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
2、 亲子互动,让问答一直进行下去
不回答是错,那有问必答,对吗?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每多告诉孩子一个答案,就剥夺了一次他学习的机会。
乔布斯也曾说过: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苏格拉底教育学生,从来不直接给出答案。
他总是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自己探索、自己求证。
中国古代的先贤,都喜欢通过公开的辩论问答,来立言著说、改革创新。
比如,庄子与惠施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朱熹与陆九渊“理学”与“心学”之争
新文化运动“德先生”、“赛先生”与保守派之争。
但当考试成了“军备竞赛”,
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关注效率、结果和成绩,
忽视了对孩子更重要的能力培养。
所以,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互动,
不要急于灌输大道理、现成的答案、枯燥的理论,
而要多问启发式的问题,开放式的问题,和生活相关联的问题,
从而让孩子爱上提问,善于思考,学会思辨,
这样他们的思维才会变得更加敏捷、有逻辑,能够独立的深入的思考问题。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