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以前的科技成果(汉朝首席科学家)

华夏文明在5000年的时间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王侯将相,他们或是开疆扩土,或是文章风流,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这些王侯将相中却有一个“奇葩”。

他不爱文治武功,只爱科学。他在世的61年中,不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机械时钟”,还在天文、地理、数学、文学、机械、绘画、思想等方面成就非凡,他的成就完全可以称为“汉朝首席科学家”他就是:张衡

汉朝以前的科技成果(汉朝首席科学家)(1)

2000年前的机械时钟

《晋书·天文》以漏水转之于殿上室内。星中出没,与天相应。因其关戾,又转瑞轮冥荚于阶下,随月虚盈,依历开落。

传说在帝尧时期,有一种草,每月前15天每日长一片叶子,每月后15天每日落一片叶子,帝尧给这种草起名:“蓂荚”,意思是可以可以观测时间的草

汉朝以前的科技成果(汉朝首席科学家)(2)

张衡依据这个传说制作了一个机械的“蓂荚”这个机械“蓂荚”以水为动力带动15个齿轮,让15片“蓂荚叶”随着月亮的盈缩起落。这个“蓂荚”除了动力方式与表现形式外完全与今天的钟表相同,要知道米兰在1335年在意大利才制作出欧洲第一个机械打点钟。张衡这一发明基本可以定义为古代的时钟。

汉朝以前的科技成果(汉朝首席科学家)(3)

天文学成就领先时代1500年

《浑仪注》:“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张衡根据星辰的变化规律提出“浑天说”,他认为天地犹如鸡蛋,天像鸡蛋壳包裹在在像蛋黄一样的地外面,而天上的星辰则镶嵌在一个更大的“天球”之上,这个天球会根据时间变化沿着固定的轨迹运动,人类观测到的星辰运动就是这么产生的。

汉朝以前的科技成果(汉朝首席科学家)(4)

这与现代天文学的“球面天文学”几乎一致,球面天文学脱胎于欧洲16世纪产生“天球说”,张衡的浑天说整整比它早了1500多年。

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但很少有人知道浑天仪到底是做什么的。其实浑天仪是张衡根据“浑天说”发明的浑仪与浑象两者的合称。

汉朝以前的科技成果(汉朝首席科学家)(5)

浑仪其实是一种观测仪器,通过窥管、黄道环、地平环、子午环、六合仪、白道环、内赤道环、赤经环等部件的配合可以确定星球坐标,勘测星球运行轨迹。

而浑象则顾名思义乃是:浑天之象,也就说它是一个能体现星辰运行规律的仪器,与今天的天球仪十分类似。

汉朝以前的科技成果(汉朝首席科学家)(6)

但与之不同的是张衡的浑象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据史料记载汉顺帝时期,为检验浑象准确度前往查看。只见一个硕大的铜球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星宿,几道铜弧围绕着在星宿之外,走近观看这些铜弧上标注着赤道,黄道等字样。

再看这个仪器上有两个漏壶上下相连,流下的水推动着大铜球缓慢的转动着,星宿的运转就这样呈现在众人眼前。是夜检查人员把每个时辰的星象与浑仪对比,结果发现分毫不差。

汉朝以前的科技成果(汉朝首席科学家)(7)

除了浑天仪与水力蓂荚张衡还发明了能连续飞3天的木鸟,可以勘探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各种科学理论的基础下,张衡是如何发明这些神奇的机械的。

在最后我想说: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性很多历史上优秀的发明都遗失了,于是很多人都认为是史书在骗人,比如说近期被移出教科书的地动仪。

汉朝以前的科技成果(汉朝首席科学家)(8)

假如浑天仪没有留存下来,谁会相信2000年前的古人竟然能发现星球的运行轨迹,又有谁能想象2000年前竟然就有人掌握了星球坐标测量的技术,假如长城没留存下来,谁会相信一个民族会用2000多年来建造同一个工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