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老爷子呓语(想念您朱旭老爷子)
朱旭(1930年4月15日—2018年9月15日),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影视、话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出演《末代皇帝》《似水年华》《大宅门》等作品,以及《变脸》《洗澡》《刮痧》等多部影片,曾获中国话剧金狮奖、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等荣誉。
今天让我们跟随牛响铃女士的文字,探寻人艺尘封的岁月中,这位老人的足迹……
春饼红了
提起朱旭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他除了是人艺舞台的一颗明星,在影视里也大出风头。可是,他还有许多本事没有表现给大伙儿呢!
朱旭
他会拉胡琴,会扎风筝,会吹萨克斯管,还会做饭。做饭最拿手的是烙春饼。他做的春饼,是先在饼铛里烙,再放到蒸锅里蒸,工序不少,但确实好吃好看,是又圆又薄又筋道。我们上他们家吃春饼,吃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喜欢看他做春饼。那架势,还挺帅。
他越老越红,红到后来就做不成春饼了。家里请来位小保姆,首要工作就是负责做春饼。朱旭叔叔亲自来教,小保姆聪明,学得快,朱旭叔叔特别开心。他只要有空,就约朋友来吃他们家的春饼,来的人多了,小保姆红了,春饼更红。
我妈每次从他们家回来,就大谈朱旭家保姆怎么怎么好,而且从不避讳我们家的保姆在场。发展到后来,大家都想在自己家请朋友吃饭,都到朱旭叔叔家借他们家的小保姆。最过分的是英若诚大大,他请朱旭叔叔到他家做客,电话里特意加上一句:“朱旭,你来的时候,别忘了带上你家小阿姨。”
小保姆跟着春饼红到这份儿上,就出了事。有位年轻小伙看上了,而且这小伙是朱家的亲戚。朱旭叔叔眼睁睁看着他们结了婚,只能衷心表示祝福。小保姆一走,没有人上门来吃春饼了。朱旭叔叔有点儿失落了。一天,老伴儿雪如阿姨买来几双客人来时用的拖鞋,朱旭叔叔看着烦,打开窗户,不急不慌地把拖鞋一只只地扔了下去。雪如阿姨在旁惊叫:“那是我新买的!”朱旭叔叔笑着说:“你看,家里显得多干净。”
朱牛两家的感情
从我很小的时候,就记得我家与朱旭叔叔家走得很近。那是因为我们两家相邻,他家有一个奶奶和我奶奶非常要好。那时雪如阿姨生了一个小宝宝,叫朱小闯,比他哥哥朱小龙小八岁。小闯长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圆圆的小脸蛋,一笑有两个小酒窝。他奶奶总是抱着他来我家与我奶奶聊家常。有时我也会抱着他哄他玩儿。
朱旭叔叔特别会扎风筝,风筝上的小画儿都是朱小龙画的。我爸呢,特别会做蝈蝈葫芦,最讲究的葫芦盖儿,是象牙雕的。我们这两家人倒是玩起了工艺美术。后来我爸又率领着我们做小泥人儿,朱小龙负责上色,做玻璃罩盒,爸爸总是夸小龙手巧。爸爸有个朋友叫甄继明,他那时是负责工艺美术进出口的工作,他常常来家中做客。后来他发现我和小龙都有绘画的才能,就教我们往鸡蛋上画画儿。当我们掌握了这种技巧后,老甄叔叔就让我们为进出口公司绘画。刚开始我爸总是辅导我们,还帮我们画样品,慢慢我们画熟练了。居然在那个年代,我们还用自己的双手挣到钱了。
记得爸爸临终前还对我说:“你朱旭叔叔跟我要两个葫芦,一个他自己玩儿,一个送给老英(英若诚)。”爸爸还调皮地说,“文革”后期他们都在剧院里开会学习,他和朱旭叔叔一人怀里揣着一个葫芦,结果他俩的虫儿因为环境合适,叫了起来,而且还配合着高一声低一声的。大家都互相观看,不知这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声音。他俩更是面无表情,一副打死也不招的样子。说到这儿,爸爸得意地笑了。
这一晃爸爸已经去世五年了。朱旭叔叔的孙女维婕说:“我爷爷跟牛爷爷最有感情了。爷爷从来都不出席告别仪式,只有牛爷爷去世时,我爷爷去了,而且他特别难过。”维婕还说:“爷爷跟我说,他当年跟牛爷爷一起拍一部电视剧叫《酒友》,其中有一场戏,他俩钻在一个被子里。导演叫停的时候,他俩半天都没动静。最后大家掀开被子时都傻了,两个老头儿正抱着哭呢。”通过孩子短暂的描述,我们都能想象出,这两个老人在一起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渡过了多少急流险滩。现在还能这样在一起拍戏,他们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呀!
朱旭和牛星丽《酒友》剧照
作者简介:
牛响玲,著名表演艺术家牛星丽、金雅琴之女,专栏作家,焦菊隐工作室总策划,北京菊影戏剧研究中心董事长。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开设《人艺往事》专栏,深受读者喜爱。
作者牛响玲与《三块钱国币》中饰演大学生的朱旭
牛响玲女士在《人艺往事》中以一个从小在人艺大院长大的人艺子弟的视角讲述了一群热爱话剧、热爱生活的人艺老艺术家们的故事,不但展示了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更揭示出人艺的风格以及其之所以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人艺往事》
北京人艺话剧演员金雅琴、牛星丽之女
牛响玲讲述人艺老艺术家们的故事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