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脑是不是没有脑子(恋爱脑不会是绝症吧)
最近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嘲笑恋爱脑。
有人骂的很直接:
有人觉得恋爱脑是不清醒:
还有人建议,恋爱脑作为重大疾病,纳入医保:
不过,也能发现一些网友无法理解这种风气: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聊“恋爱脑”:究竟什么是恋爱脑?为什么“恋爱脑”总是遭到嘲笑和戏谑?爱情至上的人有错吗?
一起来看看吧。
究竟什么是「恋爱脑」?
一旦恋爱,书也不读了、事业也无所谓了、也不和朋友家人聚会了……
很多把“谈恋爱”放在人生第一位的人,坠入爱河后就会像完全变了一个人,让许多人难以理解,这也是为什么“恋爱脑”在大多数语境里都具有贬义色彩的原因。
“恋爱脑”的表现,可能意味着这个人——
- 不够成熟,无法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
很多人在成长中始终逃避“如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个课题。然而,在脱离了原生家庭后,ta们无法独立生存和生活。爱情对于ta们而言,更像是找一个为自己负责的“大人”,这样ta们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停留在“小孩子”的状态(Twardoski, 2015)。
换句话说,爱情是ta们人生的遮羞布,掩盖ta们尚未成熟的本质。
表面上是重视爱情,实际上这只是ta们逃避一切的一种方式。通过与另一个人相爱,逃避个人成长、逃避工作、逃避现实、逃避生而为人的孤独。
然而,逃避自己的人生责任,也意味着把自己的未来和幸福寄托在了他人的良心上。
- 爱情“上头”,失去理智和自我
人类在谈恋爱时,体内会开始不自觉分泌激素,产生快乐和眩晕的感觉。与此同时,大脑内主导理性行为的前额叶皮层还会被切断,这就是爱情让人“上头”,陷入的一种非理性而又“飘飘然”的状态。
尤其在热恋期时,没办法再集中精力工作,沉浸在恋爱带来的甜蜜里无法自拔,都是很常见的事(van Steenbergen et al., 2014)。
甚至,有的人会对喜欢的人产生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爱情盲目偏差(love-is-blind bias)”。
Ta们仿佛被“下了降头”,无论对方是怎样的渣男/女,或者做出了怎样人神共愤的垃圾行为,ta们都执迷不悟。一次次在爱情里受伤,又一次次盲目去爱。在哭诉对方的种种背叛时,还要不断重复着“但是ta对我很好”。
- 爱情成瘾,病理性的不健康状态
还有一些看似重视爱情的人,其实对爱情本身有着病理性的需求。
看起来ta们深爱着对方,无比看重这段关系,但其实是“恋爱成瘾症(Love addiction)”。Ta们把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伴侣和关系上,不再关注亲情、友情,甚至也不再关注自己的需求和兴趣(Sussman, 2010)。
爱情成瘾是对痛苦的一种心理防御。爱情成瘾者所追求的也从来都不是健康、成熟的爱情,而只是想通过与伴侣的纠缠和融合,来满足自己内在对“完美被爱”的病态需求。
爱情成瘾者往往自尊心较低,ta们会紧紧抓住认定的关系不放,即使这段关系本身是很糟糕的。
不仅如此,爱情成瘾者通常还在关系中投射了大量的幻想,经常有被拯救的情节——Ta们渴望的伴侣,是整个宇宙中唯一一个有能力消除ta们痛苦的人,给ta们小时候从未得到的一切,让ta们感到安全、有价值。
当然,不是所有重视爱情的人
都是「恋爱脑」
有一些人,虽然看上去有许多恋爱脑的表现,比如在人生事项的优先级中永远选择爱情、把爱情放在一个比友情、亲情更重要的位置。
但与上面几种典型的恋爱脑出发点不同,重视爱情是ta们为自己人生做出的自主决定。换句话说,ta们把爱情当作自己人生中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在深思熟虑后勇敢地选择去爱,而随之而来的任何代价,ta们都愿意承担。
把爱情放在人生的第一位,是ta们让自己的人生更充盈、有意义感和幸福的方式。
- 拥有爱情,促进了ta们自我概念的发展
人与人的产生连接感时,我们能感到内在自我“被看见”。而在爱情里,我们感受到的可视是最强烈的。而在被伴侣看见的同时,我们也能觉察到更多自我可能性。
好的爱情,不仅不会让人失去自我,反而能够丰富、充盈自我。我们可以和伴侣一起体验新奇的活动、发展新的才能、探索新的思想观点,收获强烈的内在满足感(Lewandowski et al., 2010)。我们能更好地去应对错综复杂的人生,更勇敢地迎接各种的挑战,实现更多的人生目标。
- 拥有爱情,让ta们感到更健康、更快乐、更有意义
人类社会属性的核心部分正是对亲密关系的需要。一般来说,处于恋爱关系中的人比单身生活的人更幸福、健康和长寿(Koball et al., 2010)。
还有研究发现,恋爱能够疼痛会缓解(Master, 2009),与伴侣有更多积极沟通、能相互支持的人,伤口也更快愈合(Gouin, 2010)。
不仅如此,爱情还能够带来人生意义感。大多数有伴侣的人都觉得自己比单身的人要充实(Dush & Amato, 2005)。好的爱情,能够给人带来许多积极的、正面的心理感受,这对人们长期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
关于「重视爱情」的两个迷思
迷思一:“重视爱情迟早会受到伤害,不如不爱。”
很多人嘲笑恋爱脑的深层原因,其实是对爱情怀有恐惧。Ta们害怕不幸的婚姻、会伤害自己的异性、恋爱后不确定的生活状态,选择去爱之后,可能发生的痛苦、失望和伤害。
于是开始批判一切爱情的发生。既然迟早受到伤害,那就干脆拒绝爱情,嘲讽重视爱情的人。
真的“有爱就有痛”吗?或许赋予爱人伤害我们的可能性是爱情的一种必然,但如果我们把恋爱观从以结果为导向,转变为以自我成长和自我探索为目的,我们会发现重视爱情,并为之付出的努力或许并没有白费——
通过爱情,我们更了解了自己,更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我们在处理亲密关系的技能方面也会收获成长;而曾经感受过的爱和幸福,都将成为漫漫人生的宝贵回忆。
迷思二:重视爱情=娇妻?
现在性别对立日益严重,很多人认为女性主义妨碍两性交往,让爱情本身变成了复杂的悖论——人们很难在厌恶某个群体时,爱其中一个具体的人。
比如,异性恋在亲密关系里的一言一行,都很容易升级为两性之间的矛盾和争吵。甚至随时可以感受到两性之间的不理解和怨恨。
但事实上,认为女性主义和爱情不相容是相当荒谬的。
社会的进步,带来的是更平等的爱情理念,人们在相爱时比以往更自由自主了。有调查发现,持女性主义观点的伴侣双方都能够享有更幸福、健康和稳定的关系,性生活也更完美(Rudman et al., 2007)。
如何看待「恋爱脑」?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
去定义别人的幸福
在这个更多元和开放的时代,曾经的爱情霸权在逐渐瓦解。
人们更理解、尊重有一部分人不再选择“爱情至上”的价值观,不再攻击和judge单身的人,这些改变本身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但是支持尊重单身的人,并不意味着就应该批评勇敢坠入爱河的人,哪怕这段感情不被看好。有时候,对“恋爱脑”的嘲讽,就像另一种莫名其妙的歧视。
以前的刻板印象是“单身就是没人要”,现在的刻板印象变成了“谈恋爱就是缺爱”“恋爱的人都没脑子”……这些带有预设的审判(judgement),都不是一个社会多元和包容的体现。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主角,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我们没必要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别人的幸福。或许,对于重视爱情的人来说——爱情,就是ta们人生剧本最重要的主题。
当爱情和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单选题,我们更要学会尊重与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尊重单身的人,当然也要尊重恋爱的人。真正的做到尊重、祝福。
以上,晚安啦。
References:
Dush, C. M. K., & Amato, P. R. (2005). Consequences of relationship status and quality for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2(5), 607-627.
Gouin, J. P., Carter, C. S., Pournajafi-Nazarloo, H., Glaser, R., Malarkey, W. B., Loving, T. J., ... & Kiecolt-Glaser, J. K. (2010). Marital behavior, oxytocin, vasopressin, and wound healing.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35(7), 1082-1090.
Koball, H. L., Moiduddin, E., Henderson, J., Goesling, B., & Besculides, M. (2010).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link between marriage and health?.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31(8), 1019-1040.
Lewandowski Jr, G. W., Nardone, N., & Raines, A. J. (2010). The role of self-concept clarity in relationship quality. Self and Identity, 9(4), 416-433.
Master, S. L., Eisenberger, N. I., Taylor, S. E., Naliboff, B. D., Shirinyan, D., & Lieberman, M. D. (2009). A picture's worth: Partner photographs reduce experimentally induced pa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1), 1316-1318.
Rudman, L. A., & Phelan, J. E. (2007). The interpersonal power of feminism: Is feminism good for romantic relationships?. Sex Roles, 57(11), 787-799.
Sussman, S. (2010). Love addiction: Definition, etiology, treatment. Sexual Addiction & Compulsivity, 17(1), 31-45.
Twardoski, J. (2015). 10 Characteristics of a Healthy Relationship. Huffingtonpost.
van Steenbergen, H., Langeslag, S. J., Band, G. P., & Hommel, B. (2014). Reduced cognitive control in passionate lover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38(3), 444-45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