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步数和死亡率的区别(步数和死亡率关系被发现)

发现老年人对走路这个事情,相对来说比较执着,听说了经常走路的一些好处后,真的有在坚持每天走路,且会关注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数。

微信运动上,每天能够看到自己和朋友们的走路步数,每天会时不时地刷一刷,看看自己排多少名,如果低于很多人,就会去刻意的增加走路步数,非要占领微信运动前三名才心满意足。

而排在前三的大多都要走上2-3万步,有些人是每天工作需要走很多路,并不是为了养生保健去走那么多路,老年人走路真的有必要走那么多吗?

每日步数和死亡率的区别(步数和死亡率关系被发现)(1)

老年人走路,步数达到多少比较合适?

走路是公认的最好运动方式,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也是极为合适。不少研究都已经证明了走路给身体带来的一系列好处。

同时,研究中也特别强调了走路的步数,不是说走得越多就越好,而是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去合理规划自己的走路步数。

美国西北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一起共同完成的研究中,已经充分说明,老年人每天走路7000步左右,死亡风险降低较为突出,而每天走路超出10000步,死亡率没有呈现继续降低的现象。

每日步数和死亡率的区别(步数和死亡率关系被发现)(2)

也就意味着不是走路越多,死亡风险降低越明显,超出1万步死亡风险降低并无明显改变,而且,上了年纪的人,有可能会存在一些基础病,就更不能与走路步数太计较了。

从此项研究中,可以了解到,上了年纪的人,每天走路6000-7000步会比较好,死亡风险可下降70%。

不过,也需要清楚知道,这不是绝对的,如果身体条件比较差,也没必要走那么多,或者说身体条件比较好,也可适量多走一些,但不建议超出一万步。

还需提醒上了年纪的人,刚开始走路不需要纠结走路步数,能走多少是多少,没必要按照标准或者盲目追从他人的走路步数,自己舒服才是最好的。

每日步数和死亡率的区别(步数和死亡率关系被发现)(3)

上了年纪的人,这样走路或许能收获更多益处。

走路 按摩腹部

走路时,顺便按摩腹部,能更好的促进肠胃蠕动,也能帮助养护脾胃,改善脾胃不适。对于经常腹胀、消化不良,以及便秘的人,来说可以缓解不适,有助于更快的排出大便。

边走路边按摩腹部,主要以肚脐为中心,可以顺时针按摩一圈,再逆时针按摩一圈,根据走路的频率去配合腹部按摩,既能控制好走路速度,又能帮助解决肠胃问题,对肠胃有养护作用。

踮脚尖走路

走路过程中,可以分一段时间踮脚尖走路,能够帮助锻炼腿部的肌肉,也可增强踝关节的力量,对提高腿部骨骼以及腰背部位的骨骼韧性也是有益处的。

每日步数和死亡率的区别(步数和死亡率关系被发现)(4)

除此之外,人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也是能得到一定的锻炼,心肺功能也得到了强化,坚持如此方式走路,身体得到的益处或会加倍。

走路 慢跑 腹式呼吸

如果在走路时,再配合一些慢跑,且在慢跑和走路的过程中,还能进行腹式呼吸运动,可改善肺活量心肺功能相对也会比较好,对心血管的保护力也会更好。

不论肺好不好,这样的走路方式,都比较适合养肺,只是要选择良好的走路环境,避免呼吸到过多的有害物质,反而不利于肺部健康。

关于走路时间,早、中、傍晚、晚各有不同说法:

早上适合做一些舒缓的有氧运动,不建议做强度太大的运动,早上是阳气生发之时,若是做太过强烈的运动,容易耗损过多的阳气,反而不利于阳气的生发。

每日步数和死亡率的区别(步数和死亡率关系被发现)(5)

而且,早上的血液粘稠度比较高,若是做强度大的运动,流汗量多,还可能刺激到血管,从而导致血压、血糖飙升,可能引发急性的心脑血管事件,为避免出现损伤,还是做舒缓运动比较好,比如走路、慢跑、太极、瑜伽等。

中午,则是适合做一些小运动,短时间的运动,阳光正盛,况且,中国的大部分人都有午休习惯,所以,只需抽个10-15分钟,做一些舒展性的运动,或者踮脚尖以及放松眼睛的眼球运动即可。

傍晚,也就是在下午16点以后,阳光没那么的充足,可以做一些有益增肌的运动,此阶段做一些增肌运动,可让增肌的效率提升很多,比较建议做的运动就会有深蹲、挥拍类运动或者游泳

每日步数和死亡率的区别(步数和死亡率关系被发现)(6)

晚上,与早上是差不多的,并不建议做强烈的运动,否则容易影响到睡眠,也不利于脏腑工作,尤其容易增加肠胃的负担。

如果想要通过运动来改善睡眠,可以选择瑜伽、走路、靠墙静蹲和广场舞,这些运动能达到一定的安神作用,对促进消化也会有益处。但需要提醒一点,晚上运动的时间不要太晚,最好在9点以前完成,七点以后开始,会相对比较合理。

老年人坚持适度的运动,能给身体带来较多的好处,可也需要正确合理进行。就走路这样简单的运动,也是不能太过随意,对于走路步数可不要太较真。

参考资料:

1. 《傍晚,老人最佳运动时间》·生命时报·2022.6.23

2. 《步行可以配合些小动作》·医药养生保健报·2016.3.3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